12.22 股票週報第11期

股票週報第11期

股票週報第11期

在入行經過第一個完整牛熊市後,我將自己的投資範圍縮減到醫藥醫療這個行業裡,也就是價值投資學派中常用的能力圈概念。可能區別這兩個行業最簡單的辦法是:可以吃的是醫藥,不是用來吃的就是醫療。很多公司基本上既是醫藥公司,也是醫療公司。我個人投資風格是以醫藥為主,醫療為輔!

一.為什麼只做醫藥醫療行業

股票週報第11期

第一,這個問題不難理解,人是經驗主義動物,把自己限制在這個圈內雖然談不上守株待兔,但也是經驗所得。從個人人生經驗來講,我父親曾經開過獸藥廠,雖然慘虧。我個人第一份工作也是做醫藥物流中心的規劃設計,雖然只是輔助參與了一個三線城市小項目。但是上述這些經歷讓我個人對於醫藥有了一定程度的側面瞭解。第二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個人在醫藥股投資上是賺過大錢的,而每個投資者都是在重複自己賺錢的模式與經歷。第三,從理性認識上,我們不難判斷醫藥醫療行業是中國未來二十年發展確定性最高的行業之一。

二.為什麼過去是醫藥為主,醫療為輔

股票週報第11期

相較於醫療,過去五年我個人是以醫藥為主,醫療為輔的。

其中原因大致說來有以下幾個:

1.醫藥公司體量更大一些,細分行業龍頭更加明確。在五年前醫療行業龍頭是樂普醫療,愛爾眼科的體量非常小,相較於普通醫藥股都無任何優勢。醫藥行業則在創新藥、原料藥、中成藥、仿製藥等領域都已經形成了非常明顯的位次。醫療行業則不然,即使是龍頭在體量上、領域全面性上也都還很弱。近幾年是因為邁瑞醫療的出現,愛爾眼科的成長,醫療行業才有了千億級別的公司。個人投資最大的缺點就是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不足,對於公司真正的運營情況難以把握,所以基本上都要遵循做大不做小,做熟不做生。所以醫藥為投資主體,醫療為輔助的策略就成了合理選擇。

2.醫療股成長性更佳,但是受市場影響更明顯,並且全部是中小創。十年前我國沒有一家醫療類公司可以稱得上大型公司,體量都非常小,所以它們的上市基本上是選擇在創業板。即使是目前的醫療第一股邁瑞醫療在美股上市時,市值也不過200億,回A股後市值翻了10倍,所選擇的市場也是創業板。中小創企業成長性當然是優勢,但是高估值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個人近五年除了買過樂普醫療外,沒有買過其他任何一隻創業板股票。

三.改變策略:醫療為主,醫藥為輔

股票週報第11期

中證醫療指數十大權重股

過去幾年一些認識讓我改變了策略:醫療為主,醫藥為輔!

1.醫藥領域改革,讓整個行業多了很多不可測性。

過去一年半的投資失利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低估了以帶量採購為代表的醫療領域改革對於市場投資風險的影響。我個人的認識中只理解了醫藥抗市場週期特性,卻忽視了其強政策週期屬性。目前醫療改革還會繼續推進,我國醫藥公司面臨著從仿製藥轉型到創新藥的挑戰。一個企業什麼時候最危險,就是轉型期最危險,有成有敗。所以醫藥行業目前不確定性是大大增加了,再加上近兩年以康美為代表的醫藥公司財務造假問題,比想象中嚴重得多,所以我個人對於醫藥行業的投資也更加謹慎了一些。

2.以恆瑞醫藥為代表的公司出現了明顯的高估跡象。

目前醫藥公司當之無愧的頭馬當屬恆瑞醫藥,但是我個人認為其明顯高估了,不僅僅是市值。

股票週報第11期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其PE相較於美國醫藥巨頭而言是高出了幾個量級,這一點是可以通過中國A股高估值進行解釋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醫藥行業是一個全球開放競爭環境,因為人命比什麼都值錢,在關稅方面也是0。也就是說雖然是中國醫藥公司,生意全在中國,但是競爭對手就是國際巨頭。在世界上,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藥研發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規律叫“雙十二”,即12億美金,12年研發週期,其實還有一個20%的成功率。可是看看國內創新藥的成功率,到了三期我就沒有聽說有失敗的,這是為什麼?因為都是“假創新”,只是些許改變了原研藥的分子結構,又不影響藥品的療效,同時加上國家特色加成。這可能是真正創新的必經之路,但是恆瑞醫藥今天超500億美金的體量,已經是世界醫藥二十強了,如果還只是這個階段,就顯得有一些不合適了。目前國內有創新能力的前沿醫藥公司都是以虧損狀態在港股、美股上市,我認為這些可能才是未來真正能夠研發出重磅創新原研藥的公司。至於國內某家說研發出冶療阿爾默茲的公司,我也只能當一個笑話,因為這是對於醫藥標準的一種諷刺。行業統冶力最終體現在標準之上,FDA才應該最終成為我們的目標。

3.醫療領域更中國化,門檻更低。

所以2020年之後我的精力會轉移到研究醫療類公司中,總體策略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一段話:金眼銀牙銅骨,分別指的是眼科、牙科、骨科的上市公司,因為其基本不存在醫保報銷問題,所以並不是未來十年醫療改革的重點,這些科目都是提升生存質量但是不決定生死的行當。

從目前來看,眼科大家都知道是愛爾眼科,牙科是通策醫療,骨科是XXX,目前A股上市的相關公司數量還很少,但是未來應該會大幅增加。同時每個細分領域裡其實還有不少外延公司,例如牙科中通策醫療是走C端的,材料提供的正海生物,口腔CT機的美亞光電,還有一些未上市的股權類公司等。

這一段話更多的理解是方向,有三條標準!

1.未來提升我們生活質量的醫療機構,但是又不受政策影響。我國是未富先老,在這一方面養老金與醫保未來都要受人類歷史級別的考驗,打壓藥價是必然的選擇,所以迴避政策衝擊領域也是必然的。在美國原研藥巨頭的市值都是10倍於仿製藥龍頭公司,很顯然國內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級別。

2.雖然也需要跟全球巨頭競爭,但是有共存空間,不像醫藥中最好的創新藥最優解永遠只有一個。醫療器械上以口腔CT機為例,高端器械由日德美壟斷,中端韓國有很強競爭力,但中低端目前國產替代卻在攻城掠地,未來超過韓國我認為不成問題。這其中有很多是工業領域的縮影,只是醫療器械整體就屬於高端製造,未來國產替代是主邏輯,可以談性價比的領域都不是問題。

3.我們熟悉能夠感受的服務,無論是眼科、牙科、骨科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日常可以感受其服務的行當。離生活近,其經營模式、盈利能力就比較好理解,這是迴避散戶劣勢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向。

未來個人的總體投資策略將是以醫療為主,醫藥為輔,金眼銀牙銅骨先從牙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