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浑源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开新篇

浑源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全域旅游开新篇

恒山脚下神溪湿地满池荷花旁,贫困户通过售卖当地特色小吃赚取收入。 安兴旺 摄

在浑源县凤凰山脚下,有一处神奇所在,名叫神溪湿地。出县城行大约四公里,再沿着乡间小路行走十分钟,神溪荷花湖就在眼前。盈盈带水的荷花,水天一色的风光,清新淡雅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惊叹不已。

这是浑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项杰作。近年来,浑源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乡村提质工程,努力实现乡村旅游和脱贫组成的“1+1>2”的创新模式,为全县年内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再添浓墨重彩。

村民吃上旅游饭

文旅创收惠民生

“没想到浑源县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孩子玩了一天都不想走,很多人看见我发的朋友圈,都想带着孩子来转转。”今年国庆假期,来浑源县南榆林乡二岭村民俗艺术客栈寄宿的天津游客高小叶对浑源乡村游是流连忘返。

穿地道、拜关公,体会当年抗战时期二岭村民的生活,烽火台上燃狼烟,土窑洞里聊当年。一幕幕的景、一幕幕的情,二岭村民带着好奇,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释然开怀。

“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正如村民所说,如今的二岭村一改往昔峥嵘岁月,布局新颖的乡村面貌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游客。地势高,日照充分,早晚温差大,加上品种改良,让二岭村产出的杂粮、马铃薯分外好吃,特别受游客欢迎。国庆期间,民俗艺术客栈的14套窑洞,26间房屋全部早早预订一空,接待游客量100多人次。

浑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让贫困户“共建、共治、共享”文旅脱贫成果,实实在在的“农家乐”旅游创收让村民的钱包更鼓了。今年9月份,浑源县推出以神溪国家湿地公园为舞台的实景剧《神溪记忆》,其中,充分动员200多名贫困户参与演出,在既得利益的同时,又带给大家精神上的享受。

“村里游客多了,俺一天能卖上百碗凉粉,连自家院里种的西红柿都卖光了。”谈起《神溪记忆》带给村里的变化,60岁的贫困户杨大娘喜上眉梢。

立足特色做文章

全域旅游开新篇

台上古韵咿呀,台下掌声雷动。今年,在浑源县南榆林乡北紫峰村新建的文化舞台上,锣鼓咚锵、胡笙悠扬,演唱声不绝于耳,一场场由浑源县福禄文化传媒中心带来的文化扶贫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也引得游客纷纷前来看戏。

“今年,我村被评为全省第二批旅游扶贫示范村、首批百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日后,我们村要靠周边现有自然资源连片发展,建成集观光、旅游、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提起未来,北紫峰村支部书记梁福信心满满。

多年来,浑源各乡镇都铆足了力气发展乡村旅游,驼峰乡依托2017年、2018年在全乡范围内实施的近50公里“四好农村路”和1万余亩“坡改梯”工程的优势,以“骑行驼峰、山水田村、非遗高窑、特色农业、七彩梯田”品牌为着力点,全力发展乡村文旅这一朝阳产业。官儿、吴城等紧紧围绕生态休闲目标,打造特色景点,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石块、木板等原料,依照各村的地形地貌,建成了造型各异的标识牌、凉亭、栅栏墙等,点缀于山村绿林间。

各乡镇旅游亮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浑源县“全域旅游”已逐步成型。

顶层设计绘蓝图

旅游产业上台阶

民风淳朴的二岭民俗艺术客栈、堪比九寨沟旖旎风光的龙蓬峪、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神溪记忆》的震撼上演……在浑源县,一个个乡村旅游项目争奇斗艳,一批批外地游客争相叫好,一个个贫困户吃上“旅游饭”,“旅游+扶贫”的大格局已初见端倪。

发展乡村旅游是浑源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一项民生工程,尤其是决战脱贫攻坚以来,浑源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大县优势,以文旅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以旅兴农、以农助旅的“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浑源县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目标,全面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恒山景区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旅游整体营销和旅游市场监管,多措并举,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在多次实地调研、座谈、修改基础上,高质量完成了《浑源县全域旅游规划》《浑源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配套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工作举措,落实责任清单。

县里全力支持有旅游资源的14个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今年申报成功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目前已经下达资金2077万元,项目落地后,可带动1115户贫困户2689人实现脱贫,旅游扶贫模式的短期和中长期效应已经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