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驚豔世界的小園,隱匿在小橋流水的古鎮中,背後的故事發人深省


來同裡已入冬,今年的秋似乎很漫長,以至於沒有了季節的更迭。本以是這個時候的同裡是清冷的,但它依然維繫著深秋的韻味,憂鬱、惆悵,還有一絲淡淡的傷感......

清晨的同裡,活脫脫的一幀寧靜、淡雅地江南水墨畫,朝霞渲染著的樓、閣、亭、臺。古鎮似乎還沒完全甦醒,四通八達的水系是它的血脈,那一抹紅霞,讓其有了溫度,暖意融融,這樣的同裡,自然故事滿滿。站立在橋頭,放眼這詩情畫意的同裡,慰藉著我這漂泊客的心,不用凝視,只需一瞥,塵世因緣塵世盡......

同裡與蘇州很近,不到二十公里。小鎮的大門有一牌坊,上書:古鎮同裡。雖然它不是唯一進入古鎮的通道,但它是具有特定意義的正門,千百來年,小鎮裡的人想走出去,施展自己的抱負;而鎮外的人又總是想走進來,享受它的清幽和溫馨。這座牌坊或許是喧囂與寧靜的分界線,是人心底裡的慾望與淡泊起始點。


小橋流水人家,木船燈影漿聲,白牆黛瓦,香樟古樹,石板小路.....這是我走進同裡的第一印象。 同裡,古時很富,舊稱“富土”。因其名太奢,後人,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再將該字一分為二,上半截為“同”,下半截“田”與“土”相加,變為同裡,自宋代一直沿用至今。地名體現了同里人的謙虛低調,因為它的別樣、另類、隱藏起自己的所指,讓人不知所云,更加引發世人來此一窺究竟。

從石牌坊的正門進入古鎮後,越過河上的三元石橋,前行二百多米就到了古鎮的中心廣場,那兒有一古樸的戲樓,是同裡最熱鬧的地方。廣場右手邊不遠處有一座深宅大院,那是退思園。來時,朋友就極力推薦,或許我是生在徽州,見慣了府邸宅院,對此的興趣並不很大,只是覺得園名蠻有意境。

隨眾人魚貫而入,邊拍邊聽導遊的講解。大體聽到:此園主為清朝重臣,革職回鄉後,反思補過,也為避其禍,取《左傳》中“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造了退思園。但園主名: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我卻記得很清楚,或因此名偏女性化,有詩意的緣故吧。


退思園,佔地面積僅有9畝8分,一改以往園林都是縱向的結構,變為橫向建造,由四組不同風格的建築群組成,自西向東,分廳堂、內宅、中庭、花園;不講究園林的氣勢與氣魄,以詩文造園,追求園林的神韻與詩意,佈局力求精緻與玲瓏,品味其清淡與素樸。

參觀完了廳堂、中庭,我並沒感覺到特別之處。內宅建設成封閉內向的“回”字形結構,四面房屋環抱天井,雨水湧匯其間,暗喻財不外漏。這樣的格局在徽派的宅院中也是常見。只是天井兩側石庫門,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用雙層清水方磚復加木頭以米汁砌成,防火、防盜、防窺測之目、防叵測之人。噢,原來現代防盜門的鼻主在這裡。

到此,我以為退思園不過如此,只是個傳說。漫不經心地邁入後花園時,赫然讓我眼前一亮,趕忙追上導遊詢問:有沒有一高點,讓我能觀其全貌?導遊指點我退回至內宅,沿右手邊上二樓,有一攬勝閣,那裡是觀看全園的最佳點。急忙奔之上樓,“咔嚓”一聲先定格一張,生怕這美景跑了.....它真得驚豔了我!


在僅為四畝四分之地,亭、臺、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緊湊的佈局,一氣呵成,有序幕,有高潮,跌宕起伏,象一曲人與自然完美結合的樂章。

園內的建築皆是環水而建,緊貼水面,如出水上。從月洞門進入園中,沿著迴廊,由北再向東,便到了退思草堂。堂前是建在水面之上的寬闊的平臺,站在平臺上環顧蓮池四周,香水榭、九曲迴廊、鬧紅一舸、辛臺、菰雨生涼軒、琴房、眠雲亭、假山、蓮池、古樹花草等景緻皆入眼簾,濃淡相宜,高低錯落,幽雅別緻,恬澹靜謐,真是賞心悅目。遙想當年的園主任蘭生,在風清月明之夜,閒坐於臺上,品茗淺酌,聽琴賞月,好不悠閒愜意。

升起小飛機,俯瞰全景。退思園,小巧精緻,清淡雅宜,亭臺掩映,趣味橫生,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的經典之作。1986年,美國紐約的斯坦頓島植物園中,就以退思園為藍本,建造了一座面積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園,取名“退思莊”。2001年,退思園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任蘭生不可能想到他的‘退思補過’之地,會在百年之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了世界的遺產。任蘭生的生平引發了我濃厚的興趣,纏著導遊讓她給我講講......出生於書香門第的任蘭生,在清朝曾官至鳳潁六泗兵備道,治理大半個安徽,政績斐然。仿製江南水車教民戽水以灌溉田園,倡捐募銀十萬餘兩賑濟十幾萬流入安徽的河南災民。後遭同僚彈劾非議,免職,還鄉。

回來之後,他“將祖傳及自置的糧田一千零八十畝五分八釐六毫捐作義田,還以四畝四分六釐地基建莊屋家祠一所,共值銀一萬零二百六十八雨七錢四分四釐,用來完成父親任西生前未盡的恤助孤老,不吝興學,造福桑梓的義善之舉”。(袁中丕,《退思園三代善舉》),僅僅給自己留下十畝左右的餘地,建退思園。

任蘭生之所以造園,一方面是處理祖上留下的田產,用以慈善;一方面是留下一塊地來用以排遣失意。但本人究竟是‘思退’呢,還是在‘思進’?園內他鐘情的“鬧紅一舸”和“菰雨生涼”兩個景觀,也許是他當時心境的表達。


“菰雨生涼”是園內臨水小軒,位於水池東南。軒面水開四扇長窗,軒內隔屏正中置大鏡一面,鏡前設一小榻,夏日臥於榻上,背後的鏡裡反映出池中一片蓮荷,彷彿置身於荷花叢中。軒內有當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勸誡園主的楹聯: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在這樣的意境中退思、養心,豈不逍遙。

“鬧紅一舸”為一船舫形建築,湖石託舸,碧水半浸;水流穿石,潺聲貫耳。因波盪而似舸行,因紅魚穿遊而顯舟動,故為“鬧紅”。船頭一簇簇紅魚遊動,船旁的太湖石恰似雲朵,彷彿這石舸,正載著任蘭生,凌雲進取,乘風破浪......

“菰雨生涼”終不敵“鬧紅一舸”......就在退思園建好沒多久,黃河決堤,任蘭生忽又官復原職,被派往皖北抗洪救災。這一走,他就沒再回來。“襄郟水驟下,下流奔騰,公飛騎巡視,馬驚傷尾閭,病疽,竟以四月十九卒”,終年51歲。

任蘭生是一個有抱負、有作為的人,也確實為民做了不少實事,《清史列傳》中留有了任蘭生的一席之地。但聽完導遊的介紹,我的心中還是有一種傷感,任蘭生走了,卻留下了具有他品味的退思園,似乎他的氣韻仍彌散在庭院的個個角落.....“進思盡忠,退思補過”。

走在同裡深邃的小巷中,莫名想起蘇軾說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看透陽光,看透冷雨,萬物無相。這樣的境界,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是無法彼及的。人生在世,有時不妨且退且隱,退而思是進取,看似無能,實是大度,看似懦弱,實是留有餘地,能屈能伸。既要有勇往直前之力,也要有勇於謙退反省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