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脱贫攻坚奔小康】通渭:多举措推动旱作循环农业提质增效


 

 中国通渭网讯(记者 李苏敏)近年来,通渭县立足县情实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探索和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稳定基础产业、培优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稳定增收,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渭县襄南镇东坪村农民孙爱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的“种粮大户”,他从2010年开始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2013年,他注册成立了爱红农牧专业合作社,流转周边农民的土地1000多亩,专门从事玉米等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赶上风调雨顺的一年,产粮100万斤以上,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孙爱红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雨水合节,他种植的玉米,马铃薯、药材等喜获丰收。

  通渭县爱红农场负责人孙爱红告诉记者 ,他先后流转耕地1000亩左右,长期务工人员有50人左右,收入(每人)平均6000元左右。今年的收入由于雨水合节,总计毛收入70万元左右,比去年产量有所增加。

  近年来,通渭县坚持全域规划、区域布局,积极构建草畜、果品、花椒、金银花、新能源、劳务“六大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陇中百万亩生态产业示范区”,发展果品基地18万亩、花椒12.9万亩、金银花7万亩,年种植全膜作物75万亩以上,建成果品基地18万亩、花椒基地12.8万亩、金银花基地7万亩,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金银花种苗繁育基地、优质金银花产品生产和供销基地。

  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耀说:“2019年公司向全县金银花种植户,发放苗木2800万株,共收鲜花0.75万吨,产值1.47亿元,公司已培育金银花种苗2100万株,2020年可向全县种植户发放3万亩的金银花种苗,2019年公司已向全县种植户发放分红资金1865万元。”

  2019年第三季度,通渭县第一产业增加值87118元,增速7.3%,超出全市目标任务1.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通过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创新应用农业科技,种植效益迅速提高,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大县科学协调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新路。

  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峰告诉记者,前三季度,全县降水较好,以玉米、冬小麦、马铃薯、小杂粮等,各类粮食作物实现了稳定增收,全县完成以金银花党参黄芪为主的各类中药材9.01万亩,产值约2.77亿元,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15.64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1.6%,草畜产业前三季度总产值预计达到16.97亿元,增加值2.35亿元,预计蔬菜产业增加值达到1132.5万元,果品产量约8万吨,产值3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