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年輕人該不該攢錢?

丿ZouJunWei丶


有關年輕人應不應該存錢,所聞不一樣,見解不一樣。

網編感覺存錢並不是一味的“死存錢”,只是瞭解存錢的實際意義在哪兒。

前不久,華為總裁華為任正非批准了一封內部郵件。在電子郵件中,華為任正非勸誡年輕人,賺了錢要資金投入,資金投入並不是購房,最先是要學習培訓電池充電。他覺得:年輕人不必存錢,要存本領。

持續提升自己的必要性

文學家李尚龍說:“在大都市裡,搞廢一個人的方法非常簡易。讓你一個清淨窄小的室內空間,讓你一根網絡線,最好是加上一個外賣電話。好啦,你剛開始廢了。”

低品質的長期性宅家生活,的確能更改一個人的思維、容貌,乃至是人生道路。

都說機遇是交給有提前準備的人的。那在機遇還沒有來以前,是否應當搞好百分之百的提前準備,那樣,走上人生巔峰,才不容易擦肩而過。

他說:你要想得到一份高薪職位的工作中;你要換工作到大型企業;你要想無拘束的衣食住行;你要想輕鬆自由的旅遊……

也許你應當問一問自身,是不是具有那樣的工作能力。

學習培訓、運動健身、提高專業能力,這種都必須悠長的意見反饋週期時間。可是,一旦具有,它也將給你產生的是出乎意料的獲得。

你可以懂得好好愛自己

還記得在某一訪談類節目裡,劉嘉玲說:“我認為女生一定要好好去提高自己的使用價值,不必惦記著去找一個哪些富有的人去完婚,這一是十分沒有虛榮心的念頭。”

想幹哪些就要做,寬闊自身的視線、 勤奮減肥瘦身、肌膚護理穿著打扮、實現夢想… 去追隨著一切自身喜愛的。

實際上,這句話不但適用女孩,適用每一個停滯不前的你。

你所看的每一本書,都不容易被錯過;你所看了的景色,會寬闊你的見識;你學得的專業技能,也終究會以“我能”擺脫難看的氛圍。

不必死存錢,要存人脈

年輕人,不應當一味地存錢。錢假如無需,那它,就是說一張紙。要存的是人脈,要擴的是圈子。

如今的社會,一定水平上而言,是關聯社會發展。人際交往的科學研究裡有一條基本定律稱為「六度分離基礎理論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那條基礎理論最開始是1929年由意大利文學家Frigyes Karinthy所明確提出的,這一基礎理論的基礎核心理念是說宇宙上隨意一個人要與隨意此外一個人攀上關聯,只必須不超出五個委託人就能達到。

那既然這樣,人脈和圈子,是否很關鍵呢。

平常,花適當的時間與錢財去維持好自身的圈子,提高與盆友的關聯。

我一直堅信一句話:多幾個盆有多幾條路。你所投下的成本費,積下的人脈,終有一天,給你常用。


暮然一笑終成夢


我認為該攥錢,適度消費,合理儲蓄!下面說說我家情況:

座標二線城市,房價目前均價2萬,老公和我都是本地人,獨生子女,老公家有套婚房,是老房子。4年前結婚,份子錢加上婚前儲蓄,十三萬左右。婚後,每月攥3000元,請注意是4年前,那時候房價還是均價1萬多。當時每月攥3000,在周圍同齡朋友中算攥的多的,主要不是收入多,是花的少。但我覺得還可以。當時我和老公的月收入一共7000左右。花一半攥一半。平時去公公婆婆家吃晚飯,週末回趟孃家。除去水電費日常開銷,兩人午餐費,早餐在家吃很簡單。兩人買水果,一個月下2 3次館子,我一個月買兩套左右衣服。不買奢侈品,不買高級化妝品。

結婚一年半以後,懷孕生孩子,寶寶過完百歲,我們手裡積蓄有20萬了。除了每月攥的錢還有生寶寶和百歲收的份子錢。這時候我的駕照考出來了,想考慮買一輛車。這時候16年年初,家裡有好多親戚都買了房子,年底出來政策首付降到20%。媽媽問我買不買房,因為我們結婚住的是套2000年的老房子,本來的計劃是住到孩子上學,手裡有比較多的儲蓄再換房子,但是首付只要20萬了,我可以支付。比較猶豫的是雖然是老房子,但是結婚之前公婆都給重新裝修好了,花了7 8萬的樣子,孃家給買的家電也有3萬多。結婚當時一年半,孩子六個月,貌似換房子有點浪費。但是去看了新房子之後,全家人心動,公公婆婆將來住我們這套婚房,不用裝修。公公婆婆另一套住房賣掉支持我們買新房。新房買的價格一平米不到1萬2,100多平米,首付加上賣的房子一共湊了80多萬。貸款將近50萬,每月還2500房貸感覺我和老公能夠承受,但是積蓄只留了4萬。

買了房子裝修也是一筆費用,在還沒交房的一年半時間,我和老公每月攥5000元,無論是掙的少的時候還是後來老公掙的多的時候都必須攥5000,當時孩子喝奶粉也是一塊大的開銷。到17年9月-12月裝修,公公婆婆給了3萬買家電,剩下的錢都是我和老公的積蓄,裝修總共花了20萬出頭。

現在房子裝修好了我們總算緩過一口氣了,我和老公後來都換了工作,兩人月收入1萬3,4差不多。每個月除去房貸還會攥出4000-5000元。儲蓄會一直進行下去的,因為我們兩人消費慾望都不是特別高,比較容易滿足,儲蓄帶給我很大的安全感,還有如果不儲蓄我們買不上房子也裝不起修。而反觀周圍和我們掙的差不多的朋友,月月光,還把結婚的份子錢拿出來花的差不多了,一年兩年看不出來,長遠看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發展。

現在目標是攥錢後理財,讓錢生錢。不斷的產生複利,攥錢也是會上癮的!


黑天鵝XR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這個問題,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時刻都在贊錢。

我高中的時候,因為沉迷遊戲,學習成績很差,第一年高考沒考上大學。

當時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當時我18歲不到的年齡吧。

學業一事無成,手裡有個價值1W多塊錢的遊戲帳號,當時也不知怎麼想的,咬了咬牙

把遊戲帳號給賣掉了,拿著賣掉的錢去交了復讀費。然後我就開始復讀了,那一年比較

努力,比我過去十幾年的求學都要努力,反饋成果也是很好的。

最後,我考上了大學,

當時我爸媽都很驚訝。因為當時我選擇復讀,我爸媽是很不理解、不支持的,覺得我

學習程度那麼差,去交一萬多復讀,是讓錢打水漂。我就自己偷偷將遊戲帳號賣掉的

錢給交了復讀費,我爸媽一看沒轍,只好默默支持。

從那以後,我就有了攢錢的習慣,以備急用時,自己能拿出來應急。直到現在,我出去

實習,之前攢的錢也派上了用場。(因專業原因,實習期間沒有工資)因此,我覺得

年輕人能攢錢還是攢起來為好,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了,就幫了你的大忙。


亦須平靜


不存錢?男生到時候媳婦都娶不到。

不當家,不知油鹽米貴。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吃著父母的,用著父母的,自己的錢隨便亂揮霍。用錢沒有節制,那個東西好,工資一下來,馬上去買。每天就是買買買,沒有計劃的花錢,年底一分錢都沒帶回家。我不敢說百分百,至少也有百分之七十的年輕人是這樣。

我身邊有個最好的例子;

我堂哥有次回家,他老爸生病了,到醫院去看,醫生說需要住院,還要交幾千塊錢。他沒錢,給我發了個微信,我當時沒理他。過了兩分鐘給我打個電話,叫我給他轉3000塊錢給他,他老爸住院了。當時我就納悶了,你自己沒錢?我沒說這句話,我就給他說了,3000沒有,只有500,他說500也行,我就轉給他了。還有就是之前找我借的400塊錢,說好的三天之後給我,三天之後一點消息都沒有,所以我很不舒服。3000我有,我憑什麼借給你?你如果之前的400爽快的給我了, 我可能還多借給你。

最後我聽別人說,特麼的,錢他自己用了,根本沒給他老爸拿去交住院費。我聽見這話時,心裡一陣不舒服,都快三十的人了,還玩這一手。

到現在,一直不聯繫,算了算了。也不是好幾千,我用一千塊錢,看清一個人,代價不大,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所以說,年輕人在工作之中,錢要存起來,媳婦兒才好找,父母病了才有錢看病。

忘說了,他父母帶他真的蠻好的,好吃好喝的都給了他,最後卻是這個模樣。媳婦娶了,之後跑了,錢沒存,吃了上頓沒下頓,親戚都嫌棄。之後跟一個妹兒談戀愛,把別人肚子弄大了,嫌棄人家長得不好看,把人家甩了。

希望你們不要成為這種人。


不痴情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年輕人是需要學會攢錢的。

就拿我自己舉例子吧,我的工作能普通,平時也很少需要加班,所以說我的自由時間還是比較多的。之前,只要我不上班,其他時間幾乎就是和朋友在KTV,酒吧等一些娛樂場所度過的,每天不到十二點是不會回家的(我一的人住),所以我的經濟是嚴重的入不敷出的,我的消費水平趕不上我的工資水平,每個月幾乎是到了二十五號就沒錢花了,還要厚著臉向家裡要,說實話有時候也就的挺難為情的。所以我從上個月開始有一款叫圈子賬本的app,每次消費都要記錄在冊,同樣也包括了自己的收入,每次看看自己的消費與經濟的剩餘狀況,就控制自己的消費,朋友叫去玩也去得少了,前一個月發現自己可以剩下來一兩千塊錢,自己也挺吃驚的。

說了這麼多,我就是覺得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不要總是想著花錢,我們應該想想自己的以後,將來,學會攢錢可以用於未來的不時之需,用於將來自己要做的事,比如說結婚,買房買車啊,這些錢總不好意識都讓自己的父母付吧,再說了,他們年紀也大了,沒了工作,他們的錢不也是從生活中攢下來的嗎


小羊羊2248


從我自己的例子來說,該存錢。

剛畢業那會,兜裡面沒有錢,租房子就只能找最便宜最偏僻的,吃飯只能吃便宜的盒飯,和朋友一起聚會都會考慮貴不貴,不敢出去旅遊,不敢做著做那。

總之,沒有存錢,心裡會很慌。

俗話說,兜裡有錢,心裡不慌就是這個道理吧。

另外呢,存點錢真的可以說辭職就辭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吃一頓想吃就吃的大餐。


剪輯有趣多


是否要攢錢取決於自己

但是攢錢是有必要的

不做月光族,從攢錢開始

花唄、借唄類似產品大多數的用戶,年輕人佔大多數,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大都是超前消費,那年輕人該不該攢錢?

1. 攢錢與否,在於自己

關於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每個人的消費觀念不同,在我看來,無論怎樣都是正確答案。

去年,我爸媽把壓歲錢都給我了,大概有五千元,然後這筆錢,用在了補貼我每個月的生活費上了,花了幾個月也差不多用完了。

我身邊有一個同學,自己的存款已經達到兩萬了,有一部分錢還放在理財產品中理財,我當時就好奇,平常也沒見她去兼職,怎麼有這麼多錢,她講自己從小就有攢錢的習慣,攢的雖然不多,但手頭的錢都是固定的,所以現在自己想買什麼不用問父母額外要,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反觀我,有時候想幹嘛,真不太好意思問父母要,所以,攢錢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心中有數,做好規劃

我平時,就沒有記賬的習慣,每個月花錢也不知道花到哪裡去了,每個月會有剩餘的錢,到下個月又花掉了。

我的室友平時每一筆開銷都會做好記錄,其實,堅持記賬是真的可以讓你做到心中有數,瞭解到不必要的開支是哪些,這些不必要的開支就是你可以攢下的錢。

對於工作的年輕人,說的不好聽的就是,賺不了大錢看不起小錢,但這種小錢攢下來,往往就會變成一筆大錢。理財無小事,理財這個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做,未來想幹的事情也是從攢錢開始。

今年我的壓歲錢也差不多在五千左右,加上平常一些稿費,雖然不多,但手上的閒錢還是有的,另外,自己想乘著大學有時間,出去旅遊,多到外面看一看,還想買單反,攢錢就對我非常有必要。

互聯網上的理財產品是各種各樣,寶寶類產品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對於白領還有強制儲蓄的理財APP,這些APP要運用得到是能攢到一筆大錢,水滴石穿,攢錢也是一項長期的事情。

攢錢不論多少,其實還是給能給自己生活的多一份保障和底氣。

如果你覺得答主說的對,別忘了點贊和關注哦~


懂財帝


看到這個問題,很是感觸。

昨天早上,給團隊發工資,順口和同事柳柳說,這次多發了些季度獎給你,可以多存點錢了。

她想都沒想,馬上回了句,存錢幹什麼呀?錢多了就好好享受生活唄。

我張了張嘴,本想回她些什麼。但瞬間又找不到恰當的理由反駁她,誰讓對方只是個剛畢業兩年,手上大把青春的年輕人呢。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去阻止她享受所謂的“高質量”生活。

直到今天中午,她不小心把杯子裡的水灑在手機上,手機沒辦法用了。她和我請假說,殫姐,我手機壞了,要拿去修一下。

旁邊的實習生小冷接茬說,他姐姐正好在香港玩,可以幫忙低價帶回來個XR,比內地便宜小一千呢。

柳柳回了句,這個6S用了2年多了,是想換來著,但沒錢啊。這時,我終於找到理由回她昨天的那個問題(存錢幹什麼?)了:“你看你,要是存存錢,不就能換個新手機了嗎。”

我相信,柳柳的情況不僅僅是一個個例,而是很多年輕人生活的現狀。工資一發到手,就趕緊剁手買買買,不管有用沒用,先買了再說。

尤其是現狀這個世界,只要你一睜眼,就立馬有人通過各種方式提醒你:要對自己好一點,要捨得為自己花錢,要學會超前消費....恨不得,讓你把明天的錢都提前花掉。

花錢一時爽,還賬時欲哭無淚。我常常對我的員工說一句話:

“收入並不是決定生活質量的唯一標準。你的存款,才是你生活的樣子。”

我用我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告訴你,我為什麼要這麼說:

1、你的存款有多少,你的選擇權就有多少。

這個道理我相信人人都懂,白話說就是“一分錢一分貨”。記得我剛畢業來上海的時候,工資只有幾千塊,拋出每個月的房租、生活費,幾乎所剩無幾。

一次,和同事在家煮火鍋吃,在切紅薯的時候不小心把左手食指給割壞了。同事把我送到了附近小診所做了簡單的包紮,當時醫生說,由於那塊傷口比較大可能會在手指上留疤,讓我可以找一個好一點的醫院去看一看,做做恢復。

然而,當時身上存款無幾、每個月都要交房費的我,根本不敢去好一點得大醫院去治療。於是,在小診所簡單包紮下,傷口毫無意外的留下了個大疤。

如果當時存款多一些,我就可以選擇一家大醫院,在治療的最佳期,讓更好的大夫給我治療。

更可怕的是,生老病死,使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它不會因為你貧窮就遠離你,反而,會因為你的貧窮,讓你失去最佳治療時期。

2、你的存款有多少,你就有多少勇氣對不滿意的生活現狀說NO。

平時,總是能聽到一些年輕人在抱怨,天天被老油條同事蹂躪,隔三差五就被老闆叫去背黑鍋,天天干的活最多,累的像狗一樣,卻連個加班費都沒有。

明明自己足夠努力和勤勞,就是得不到自己應有的回報,只能被壓榨。

每次,聽到這些年輕人抱怨的時候,感覺他們都能瞬間爆炸一般,情緒非常激動,按都按不住。通常,我會苦口婆心地給一些建議,如果真心覺得自己的工作環境不滿意,就出去多看看其他機會,換一份工作時。

他們通常會瞬間冷靜下來,“哎,我哪裡敢隨便辭職啊,我下個月房租和信用卡還指著工資還呢!”於是,週而復始下,帶著氣囊囊的心情,繼續工作下去。

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手上沒有足夠的“餘糧”,不敢輕易挪窩。同事給氣受,不敢辭職,老闆給鍋背,也不敢辭職。

因為,怕自己一辭職後,一個月甚至幾個月沒有工資,無法生存下去。

如果你手上有足夠你生存幾個月的存款,那麼你完全可以大膽辭職,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所以,我勸所有年輕人,一定要存錢。

雖然,你的存款數額,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是它可以在你想要轉身離開你不喜歡的環境時,給你最強有力的支撐,給你勇氣,而不是拖你的後腿。

3、你的存款有多少,你就有多大機遇遇到更好的未來。

我發現,很多年輕人都特別容易忽略一點,因為自己花掉的只是自己的錢。其實,他們花掉的是自己的未來。

簡單來說,問一個年輕人最想幹什麼,估計99%的人都會說,想自己開個小店,或者創個小業,不再看老闆臉色。

然而,想想看,你現在的確有一個不錯的想法,也碰到了一個很不錯的投資機會,恰巧這個投資機會大概率上會讓你翻身。

然而,你身上沒有半分存款,連基礎的啟動資金都沒有,你要如何走出這一步呢?

總不能空拿著你的想法和對方說,給我投資吧,畢竟這不是當年那個會講PPT就可以拿到投資的年代了。

所以,那句老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是一句屢試不爽的真理。這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即使有,那麼你手中有錢,也可以為自己買一件幫你接餡餅的裝備,讓你接到餡餅的幾率更大一些。

並且,這個社會是個現實的社會,出了社會的成年人,沒有人會因為你的貧窮,就對你網開一面,對你格外開恩,反而,可能會給你前進的道路造成阻礙。

所以,年輕人,一定要給自己多存點錢。因為你存的不僅僅是錢,更是你生活的底氣,以及為未來拼搏的機會。

只有你的錢包足夠鼓,你才能在為未來闖蕩時勇往直前,沒有包袱,讓你掌握更多的生活主動權。

共勉!






閱讀短篇經典


幾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說,23歲之前一定要努力存錢,我一定會覺得這有點強人所難。

畢竟18到23歲幾乎是所有女生最想花錢的年紀。

說說一個朋友吧,性格和我很像,做事都是大手大腳的。

她學歷好,人長得也不錯,和男朋友感情很好,於是結婚比較早。

婚後沒多久,就生了個漂亮的寶寶。

說實話,就她結婚這個事,當時把我們這幾個朋友都搞得人心惶惶的,因為爸媽竟然都以她為榜樣催我們找對象。

而這個朋友呢,學的就是教育,所以比較重視孩子的成長。

因此她一懷上小孩就辭職了,然後堅持要自己帶孩子。

她老公當時也非常贊同這個提議,也覺得孩子還是父母看著長大更好,何況家庭經濟狀況很不錯,不需要她再工作。

一切決定都很順理成章,他們的小孩也成長地非常健康。

但轉折就發生在半年前,她跟我們訴苦,說老公對她不好。

其實原因很簡單,兩個人的感情變了。但引發的問題很嚴重,因為沒有愛了,所以老公怎麼看她怎麼不順眼,認為她幾年不工作,吃自己的用自己的,於是開始對她冷暴力,後來升級成家暴。

可以說,任何一個我這個年齡的人,聽了都要勸她離婚。她也是這麼想的,但人生難就難在問題總不如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從辭掉工作而又沒有積蓄的那一刻起,婚姻就被迫變成了她的經濟來源,她離開了老公,就等於沒有了房子、沒有了工作、沒有了生活費。

也有人說簡單,沒房子可以去爸媽家住。沒了工作可以找工作,也能賺生活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可就算這些都解決了,那小孩呢?

這個朋友很清楚地知道她老公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的脾氣和生活經驗都不足以照顧好一個孩子。但他不可能把孩子讓給自己,法院也不可能把孩子判給沒有收入的她。

我這個朋友被這個事折磨了挺久,都沒有什麼結果。

個人覺得就是婚後全身心投入家庭惹的禍,時間久了她跟她老公的三觀已經產生了變化。當他老公工資逐漸上升,接觸到更多的優秀女性就開始嫌棄家裡的糟糠之妻了。一方面是她老公不再愛她了,一方面是她太過於依賴她老公帶來的一切。

雖然我不希望你明白這個世界是多麼殘酷,但可能真的會有那麼一天,出現誰都幫不了你的情況。

這種生活方式裡,你所信仰的、依賴的東西全線崩塌。

當這個時候發生了,你的年輕、漂亮、雄心壯志都不是底氣,只有那些能踏實拿在手裡的真金白銀才是底氣。

就算是結了婚,女性還是應該有一份工作,不論收入的高低,只為了踏實,有底氣的在家庭生活。

你覺得呢?


似夏年


一定要存錢,因為錢到用時方恨少。我講講我自己你就明白了,我剛剛來到上海的時候首付2萬就能買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可是當時年輕,錢都亂花了,買不了,眼看著房價節節上漲無能為力,後悔沒有把錢存起來用到正地方。後來租房子搬了20來次家,受的苦累和心理影響想想都是沒有存錢的原因引起的。所以一定要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