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又一韓流女星用“自殺”的方式換一份自由和安寧。

具荷拉在閨蜜雪莉離開短短40天之後,也用了相同的方式,做出了人生最後的選擇。

雪莉離開時,她曾痛哭的說著:會帶著妹妹的那份努力一起活下去。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最終她還是食言了。

曾經人氣水漲船高,有顏有實力,唱歌演藝多棲發展的具荷拉,一定不會想到給她帶來最大傷害的是曾經相愛過的那個人。

前男友深夜報案,聲稱自己遭女星“家暴”

橫空出世的這條新聞迅速霸佔了當時的頭條,輿論的聲音將所有矛頭都指向了這個柔弱到不足90斤的女星身上。

她就是具荷拉。

很快,這位前男友便早有預謀般的提前接受了採訪,並曝光了滿臉血跡和傷痕的照片,只為博取同情。

但隨著事件的不斷髮酵與深挖,人們才逐漸瞭解到事情其實另有隱患。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具荷拉才是真正“家暴”的受害者,除了滿身的傷痕之外,還被打到子宮出血。

但隨後具荷拉表示希望能將此事和解,畢竟是相愛過的人。但這種低調處理的方式顯然成為了網友們熱議的詬病。“肯定有把柄在對方手裡,或者她才是過錯方吧。”

接著,事件再度反轉。

原來對方手裡的確有具荷拉的“把柄”,一段在具荷拉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偷錄的不雅視頻,長達30秒。

前男友放狠話“我會全部捅給媒體”,直言要毀掉具荷拉的演藝生涯。

自此整個事件得到全面曝光,又恰逢韓國 #metoo 運動, 女性們上街遊行聲援具荷拉。惡人該受到懲罰了吧?但可笑的是,一審運動,女性們上街遊行聲援具荷拉。惡人該受到懲罰了吧?但可笑的是,一審只判了緩刑。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從那之後,家暴這件事逐漸被淡忘,但對具荷拉的網絡暴力卻越來越強烈,傷害從未停止。直到她去世的前一晚,最後一條到“晚安”的信息都被網絡暴力淹沒了。

家庭暴力從未停止過

今天一早,papi醬公司的美妝博主宇芽被家暴事件登上了各大熱搜。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在被曝光的電梯間監控畫面中,清晰地看到一個趴在地上的女生正在被一個男生大力的拖出電梯門。這不是電影拍攝,我們無法想象電梯門外監控範圍之外的畫面將會多觸目驚心。

這名施暴者是個小編劇,而在宇芽之前,他曾有過兩段婚姻,並且均有“家暴”的情況發生。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據宇芽的表述,此人不管有家暴行為,還有其他暴力傾向,就連家裡的狗狗都是他發洩的對象之一。

他的前兩任妻子有被揪著頭髮往牆上撞得,也有在懷孕期被踹的。人前偽裝成才華橫溢愛心氾濫的完美男人,人後卻是不尊重女性,拳打腳踢的“魔鬼”。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宇芽事件施暴者

為什麼不選擇離開?

就像《少年的你》中所反映的一樣,一定會有很多人看後質疑:為什麼被霸凌的不是別人而是你?

一定會有很多人對宇芽的家暴事件產生懷疑:作為現代獨立女性,為什麼面對家庭暴力這種事情能容忍?而又為什麼偏偏選擇在“掙扎”、“隱忍”了一年多之後的今天選擇說出來?

的確,網絡始終帶著一層虛擬的面紗,加上物質金錢社會,博同情求關注,登熱搜爭取利益最大化,這些種種“誘惑”難免會讓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但家暴這件事從來都不該被忽視。

據全國婦聯不完全調查統計發現,受害者們平均會在遭受到35次左右的家暴之後,才會選擇去報警。

忍氣吞聲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孩子、可能是因為父母、可能是因為經濟依靠、也可能是因為有“把柄”握在對方手中,這些“隱私”問題我們不得而知。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你不是我,所以你不會深有體會。

而據婦聯的另一項調查中,我們發現每年自殺的女性中,有70%是因為長期受到家暴折磨,最終到達崩潰邊緣,才做出輕生的選擇。

得不到真正的保護

為什麼這麼多的受害者要選擇忍氣吞聲,難道她們真的是因為不捨嗎?不捨家庭,不捨曾經相愛的人,所以選擇“大度”的原諒?

不,是因為害怕和無助。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宇芽在曝光了自己被家暴之後,男方便不斷對她進行恐嚇和威脅。

一方面因為家暴使得許多女性的身心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她們時長神經緊繃,甚至身邊稍有點大動靜就會讓她們產生恐懼心理。而這樣的她們,就如同驚弓之鳥,稍作威脅便會感到痛苦不堪,極度害怕。

另一方面,也是很大的問題所在,得不到真正的解決與保護。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許多老人們對於這一觀念始終堅信不疑。無論是面對家庭出軌還是家庭暴力,很大一部分人都用“和稀泥”的方法來解決。

“你看,孩子還那麼小,總不能沒爸呀……”

“他也不容易,工作壓力大……”

“他已經知錯了,保證以後絕不再犯……”

“夫妻之間,哪能沒個磕磕碰碰的,床頭吵架床尾和……”

即便報了警,沒有造成眼中人員受傷,財產損失等情況,也會被認為是“小兩口吵架”、“家裡私事”來從輕解決。

於是受害者在聽了這麼多“勸解”之後,僥倖心理便會讓她們再次陷入“危險之中”,施暴者偶爾的溫柔以待也會讓受害者誤以為“他真的知道錯了”、“他還是愛我愛這個家的”。

於是家暴繼續,從未停止。

《人民日報》就曾報道過,在我國大約有1/4的家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家暴行為。同時,近10%的故意殺人案涉及家庭暴力。

因為得不到真正的保護,因為無法逃離惡魔之手,最終許多受害者選擇走上“不歸之路”,“要麼你死要麼我亡”。大概只有這樣,才能徹底的離開那個人。

昨晚,你在追劇她卻慘遭毒手。網友:為什麼偏偏是你?

網絡上曾有這樣的一條提問,關於家暴什麼程度可以判刑?

你看律師給出的答案是:給被害者造成身體、精神等方面的傷害後才能被判刑。

但身體的磕磕碰碰多少才算得上傷害?精神的折磨到什麼程度才算得上傷害?

家暴永遠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什麼道歉、什麼下跪、什麼保證都是假的。

別聽信旁人的“勸說”,他們不是當事人,他們什麼也不知道。

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不配得到原諒和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