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野生動物倒下,成了有錢人的戰利品


獵殺是拯救的必要代價嗎?區別於非法偷獵和商業獵捕,在一些國家,“戰利品狩獵”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運動捕獵項目,也是一種強有力的經濟手段。但其唯一的合理性在於,能使當地社區及保護組織受益。反對者認為,其產生的益處與掀起的殺戮狂熱相比並不划算,而且在這個時代獵殺大型動物是不道德的。圖:2010年,一頭長頸鹿在南非東開普省的獵場被獵手射中,委頓倒地。攝影:DAVID CHANCELLOR

納米比亞境內奈伊奈伊管理區每年有五頭大象的獵殺配額,一次為期兩週、限殺一頭大象的獵遊,收費約8萬美元,對桑族人而言已意味著可觀收入。圖:一頭被獵殺的年老雄象。狩獵愛好者們辯稱,殺死雄性老象對種群的損害最小,而生物學家喬伊斯·普爾說:“較為年長的雄象是象群的首要養育者。它們是年輕雄性學習的楷模、雌象優先選擇的配偶。”攝影:DAVID CHANCELLOR

2009年一名美國獵手在津巴布韋殺死了這頭象,當地村民分享了肉食。他們是CAMPFIRE長期項目的參與者——鄉野地區居民出讓其土地上的野生動物狩獵權,換取部分經營利潤。該項目曾是同類管理模式的模範,但現在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本來指定用於當地社區的創收常常到不了村民手裡,也未用來改善當地生活境況。攝影:DAVID CHANCELLOR


大象死於人類之手的最早考古證據可追溯到近1.4萬年前西伯利亞的一片泥沼。我們可以合理想象,它的象牙應該不曾在獵人窯洞的戰利品陳列室中待過。但狩獵並不只是換取衣食的勞動行為。在我們祖先剛剛覺醒的人類意識中,從某一刻開始,狩獵與身份、男子氣概和權力畫上了等號。圖:2016年,來到奈伊奈伊的德國獵手在瞄準。 攝影:DAVID CHANCELLOR

今日的戰利品狩獵——獵殺大型動物以收穫一對牛角或象牙、一張皮毛、或者剝製填充而成的標本,尤其是針對所謂“非洲五大”的那些,引來的道德、財務問題更為複雜。圖:美國特拉華州的這名獵手家中陳列著上百件非洲狩獵戰利品。他自稱從12歲起就酷愛追逐獵物,打獵“似乎融入了我的血脈。我覺得自己既是動物保護主義者又是一名收藏家”。攝影:DAVID CHANCELLOR

南非約有2000頭野獅,而用飼養的獅子進行圍獵已發展成估價超1億美元的產業。兩百多家經營單位豢養著約6000頭獅子,供顧客輕易射殺取樂。圖:在南非,70%的獅子會在籠子裡度過一生。南非的獅子養殖業、戰利品狩獵以及獅骨貿易都在飛速發展,三者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條不可分割的利益鏈。攝影:IAN MICHLER


塞西爾生活在津巴布韋的萬基國家公園。美國牙醫Walter Palmer和職業獵手Theo Bronkhorst在車後綁了一隻死去的動物,把塞西爾引誘出公園外。塞西爾離開公園後,Palmer就用弓箭射中了它,不過它只是受了傷。此後,Palmer和Bronkhorst又追蹤了塞西爾40小時,最後用槍結束了它的生命。為了獲得這次狩獵機會,Palmer支付了大約55000美元。 攝影:Brent Stapelkamp

在明尼蘇達州的布盧明頓,動物權益保護者聚集在Walter Palmer的牙科診所外發出抗議。攝影:GLEN STUBBE,STAR TRIBUNE

南非獵遊經營者、攝影師伊恩·米克勒為2015年的紀錄片《滴血的獅子》調查了養獅圍獵產業,發現它們被禁閉籠中,生活、餵養條件有時相當差。圖:等這些幼獅長得足夠大的時候,他們會被賣給南非的獵人,用於合法獅子狩獵。攝影:Brent Stirton

供遊客玩耍是圈養獅子必經的一個階段。最終,馴養的獅子們會被戰利品獵手射殺,沒有一絲逃脫可能。狩獵者們需要花費數千美元才能體驗這項運動。攝影:IAN MICHLER

2011年,納米比亞的剝皮匠撐起一張豹皮,獵物屬於一名美國對沖基金經理。獵豹行蹤隱秘,狩獵這一隻的過程中有狗幫助追蹤。納米比亞後來禁止在獵遊中用狗,因為獵豹數量下降趨勢已很危險。攝影:DAVID CHANCELL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