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唐詩中,不乏語言通俗之作,即使是千年以後的我們來讀,也毫無理解上的障礙,相信有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理解唐詩比理解現代詩還要容易。

當然,評判一首詩好不好,並不是看它好不好理解,一首詩能成為經典,必然有其獨特的美感,不然我們隨口說出的話都是詩了。

今天小樓就來精讀崔顥的《長幹行》,這一組詩就是意境淺顯語言通俗之作,讀起來很容易理解,但我們要探究的是此詩有什麼獨特的美感,為什麼意境如此淺顯語言如此通俗的詩,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長幹行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崔顥雕像

一、崔顥其人

在精讀《長幹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作者崔顥。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曾入河東節度使手下為幕僚,後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

崔顥比李白小兩三歲,跟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是同時代的詩人。不得不說,那個時代,出門就能碰到幾個著名詩人。

崔顥流傳至今的詩有四十餘首,最有名的詩就是《黃鶴樓》,這首詩因傳李白為之擱筆,又宋人嚴羽將其評為唐人七律第一,在各種吹捧中,《黃鶴樓》成了最有名氣的唐詩。除了《黃鶴樓》,崔顥傳誦最廣的詩就是這兩首《長幹行》。

二、長幹行

《長幹行》 樂府古題,原是江南一帶的民歌。北齊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就收有一首,題作《長干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搖。妾家楊子住,便弄廣陵潮。”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長幹”是南京城南的的一條里巷名,是人口稠密的市井之地。

《輿地紀勝》雲:“長幹是秣陵縣東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幹’,金陵五里有山岡,其間平地,民庶雜居,有大長幹、小長幹、東長幹,並是地名。”

長幹裡靠著秦淮河,北通長江,居民依水而居,故多以舟楫販運為業,長幹居民往來水上,衍生出許多動人的歌謠。

唐代有好些詩人寫過《長幹行》,最經典的是李白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兩個成語便是從李白的《長幹行》中來——其次,便是崔顥的《長幹行》。

崔顥的《長幹行》原有四首,後兩首如下:

長幹行

其三

下渚多風浪,蓮舟漸覺稀。

那能不相待?獨自逆潮歸。

其四

三江潮水急,五湖風浪湧。

由來花性輕,莫畏蓮舟重。

這後兩首是對上述古辭《長干曲》的模擬,內容與前兩首描寫民間男女戀情不同,寫得也並不精彩,所以《唐詩三百首》中只選了前兩首。

三、《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一首經典的詩篇,能千古傳誦,通常有兩個因素,一是詩篇本身的語言之美,這包括技法、風格、意境等;二是詩篇的主題觸動了人類共通的情感。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1、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崔顥的這兩首《長幹行》,是純以民歌的形式寫成的,正因如此,所以讀起來才會覺得意境淺顯語言通俗,如果刻意使用文雅的字詞,反而失去了民歌本色。

最妙的是,這兩首詩中,無一字對男女主人公的描寫,卻使讀者如見聞其聲,如見其人,達到了詩歌中“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

詩的第一首寫女孩的問詢,脫口便問“君家何處住”?如果你在路上突然有一個女孩跑過來問你,你家住在哪裡?如果她不是一個騙子,那麼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女孩率真可愛至極。

女孩還沒等男孩答,便自報家門,“妾住在橫塘”,當你想知道一個人的信息,同時也想讓她知道你的信息,那麼無疑,你喜歡上她了。簡簡單單兩句話,女孩的滿腔情思已經暴露無遺。

女孩大概也感覺到了自己過於急切,有些唐突,於是編了個亦真亦假的藉口,“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這“或恐是同鄉”裡,潛藏著女孩對未來的一絲希冀。

近人俞陛雲《詩境淺說》 中評:“既問君家,更言妾處,何情文周至乃爾。是否同鄉,干卿底事,乃停舟相問,情網遂憑虛而下矣。”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第二首寫男孩的對答,面對女孩有些唐突的問詢,男孩回答老實而誠懇,他說他“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九江”泛指長江下游的眾多支流,這裡是指秦淮河,橫塘和秦淮河從稍大的地域概念來說都屬長幹,所以男孩說“同是長幹人”,對女孩的同鄉之作了肯定回答。

詩到這裡,男孩還只是正面回答女孩的問題,如果男孩接下來說“今日得相識”,那麼他只是禮節性地回答了女孩的問題,但男孩卻說“生小不相識”,這五個字裡,飽含著相見恨晚的意味,透露出他對女孩也有著同樣的情意,但卻表達得蘊藉無邪。

讀完兩首詩,我們能感受到一個率真跳脫但又含有一絲羞怯的女孩,能感受到一個老實憨直但又飽含深情的男孩,能感受到一段自然質樸的感情。但這一切都以兩人的對話寫出,無一字客觀描寫,字字是人口中語,真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意境淺顯語言通俗的《長幹行》,為什麼能成為唐詩中的千古名篇?

2、人人都渴望自然純樸的感情

清人管世銘《唐雪山房唐詩序例》中說:“讀崔顥《長干曲》,宛如艤[yǐ]舟江上聽兒女子問答,此之謂天籟。”

為什麼一對普通男女的對話,會讓人聽得像是天籟呢?

詩中的男孩女孩,在舟來舟往的江上相遇,一見傾心,女孩率真大膽地停船相詢,男孩真誠含情地回答,一種自然純樸的情感在他們並不熱烈但卻真誠的言語間流轉。

那是因為,他們的對話中流露出的那種自然純樸的感情,是人人都渴望的感情。

現實中的感情,總是背上了各種各樣的負累,現實中的人,總是披上了各種各樣的偽裝。當我們在偽裝發現兩個人的心越來越疏離的時候,是否還能想起曾經心相印的感覺。

而那種兩顆心共振的感覺,才能讓我們感覺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鮮活地活著。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難感受到兩顆心共振的感覺的時候,崔顥卻將這種感覺寫在了這四十字的《長幹行》中,當我重讀此詩時,或許能提醒一下,我們的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

總之,這兩首《長幹行》,語言技巧上的高妙,讓我們讀起來有一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感覺,詩中純樸自然的感情,擊中了我們被世俗紅塵沾染的內心,所以能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90:崔顥《長幹行(二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