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多年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都是土地,可是由於現在農業的快速發展,土地給農民帶來的效益卻越來越少了,甚至是虧本。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都說咱農民是靠勤勞致富,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儘管國家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給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但是一年辛苦下來卻賺不上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農民種地不掙錢呢?歸納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一、農業生產週期長,風險大

農業是個高風險、低利潤的行業。它的生產週期一般比較長。比如說小麥,拿關中地區來講,每年10月份播種,來年六月份收穫。存在的不穩定因素太多,既要面臨旱、澇、冷、熱、冰雹、霜凍等自然災害風險和技術操作風險,還要面臨市場的風險。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二、種地成本高在提高

以小編老家關中農村的情況為例,玉米一畝地在豐收的年景也就是1000斤,年景不好的時候幾百斤也很正常,根據玉米現在的價格7毛左右,一畝地玉米可以賣700元,那成本呢?

1畝地成本=種子50元左右+水費100+肥料農藥300元左右+農機使用費160=610元

現在農村一般家庭也就2-3畝地,按照全部種植上玉米,不算人工大半年的收入也就300元左右,如果遇上自然災害會更低的。

看完這個數據,誰還願意種地呢?農民在外面打工2天,就可以掙回大半年的種地所得。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三、糧食價格低

近年來,隨著進口糧食的不斷衝擊,國內糧食價格低迷。這是老百姓最頭疼的事,意味著一年的收入又要大打折扣了,農民收穫的糧食一旦因為惜售沒有及時賣出,堆放在地上,很容易發黴變質,只能更低價位銷售,一年的勞動又打了水漂,這樣的例子很多。

那何為合理?一方面,農產品價格要有“地板”,確保種糧食不虧本,能有贏利;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要有“天花板”,價格漲幅不能過於背離國際市場糧食價格。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國內糧價與國際糧價差別較大,糧食加工企業就會選擇進口,最終會損害國內糧食生產者的利益。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四、補貼不到位

農業是個特殊的行業,從全世界來看,都緊密依賴著政府補貼,中國也是如此。國家每年都會撥出鉅額資金來支持農業發展,然而年年補,月月補,不少農民朋友卻見不到補貼的影子,反倒是各種負面的情緒爆棚、埋怨聲不斷。明明是一件利民的好事,為何成了農民抱怨的導火索呢?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地方官員欺上瞞下,貪汙腐敗。有些地方發放補貼,由當地幹部說了算,上級部門不認真複核,讓鄉村幹部有空可鑽,他們只要能瞞住上級就可以輕易獲得補貼,或者與農戶聯合起來,造假。二是許多補貼宣傳力度不夠,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麼多補貼可以申請。三是大部分補貼都是有相關要求的,但很多朋友以為人人都能拿到那些補貼,結果自己沒拿到,鬧了上去,最後卻是因為自己的條件達不到領取補貼的條件,鬧了個大烏龍。

為什麼農民種地賺不到錢?真相在這裡

中國有十幾億的人口,有一半是農民。多少人嚮往農村的田園生活,卻不知道農民的種地之苦。由於無法依靠種地掙錢,他們只有拋下妻兒和父母,義無反顧的進城打工。由於知識文化的限制,他們幹著最辛苦的工作,出賣著廉價的勞動力,當建築工人,修路工人,進廠打工,為了只是養家餬口。農民,曾經養活了十幾億中國人,是他們用汗水換來了豐收,農民,是中國農業的基礎,提供了瓜果蔬菜給全國人,農民,是最可愛的一群人,土地如同他們的孩子,他們是用心在耕種。農民,是最不容易的一群人,因為不是勞動了就能豐收,不是豐收了就能賺錢!請善待每一個農民!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哦,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