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飲酒40年埋禍根,69歲大爺吞嚥難一個月瘦了10斤!食道處長出“手指”腫瘤

69歲的周叔叔近一個月來吞東西總有異物感,一開始是吃乾飯或乾硬的食物總覺得噎得慌,後來發展成只要一吞嚥胸內就疼痛不適,他只能吃稀飯等軟爛的食物,一個月下來,整個人瘦了10斤。

家人趕緊帶他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檢查。胃鏡檢查顯示周叔叔食道內有一個腫塊,而消化道鋇餐和病理活檢的結果更讓人崩潰:食管癌——腫瘤在食管距門齒35cm處,長6.5cm,大約一個手指的長度。

飲酒40年埋禍根,69歲大爺吞嚥難一個月瘦了10斤!食道處長出“手指”腫瘤

雖然周叔叔和家人一時無法接受,但他們清楚腫瘤要儘早手術切除。食管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上連於咽,沿脊柱椎體下行,穿過膈肌通入胃,全長約25釐米,傳統的食管癌根治術需要在頸部、胸部和腹部分別開三個長約7cm、30cm、20cm左右的切口,來完成食管在頸部、胸部和腹部段淋巴清掃、腫瘤切除和食管-胃吻合的手術。

“要開的口子加起來近半米長,傷口難看不說了,人也承受不住啊!”周叔叔和家人為此感到非常焦慮。

飲酒40年埋禍根,69歲大爺吞嚥難一個月瘦了10斤!食道處長出“手指”腫瘤

醫生僅用數個小洞代替半米長切口成功切除腫瘤吻合食管

怎樣最大程度減少患者的痛苦來切除腫瘤呢?

長沙市第三醫院心胸外科團隊進行充分的評估和反覆討論,決定為周叔叔實施胸腹腔鏡聯合食管癌根治術。區別於傳統手術的大開口,僅需在患者胸部、腹部、頸部各開幾個小口,即可完成每段的手術操作。

“那比開刀強多了,不用在身上開那麼長的口子,術後也容易恢復些!”周叔叔和家人瞭解手術方案後,焦慮、擔心明顯緩解,對手術及術後的康復樹立了信心。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手術如期進行。心胸外科主任陳暉首先在右側胸腔鏡下進行胸部食管遊離和淋巴清掃,切除癌變的食管;再在腹腔鏡下充分遊離胃,切下部分胃及食管制成管胃,以管胃代替食管並向上提拉,在頸部與近端食管進行吻合。

由於食管和胃周圍有心、肺、氣管、主動脈、肝臟和脾臟等重要臟器組織和血管,陳暉帶領心胸外科團隊緊張而有序地操作著。手術進行了4個小時,出血僅為100ml,不僅將食管腫瘤成功切除,還將管胃與食管進行吻合,保留了食管運輸食物的完整功能。

在心胸外科醫護的精心治療與護理下,周叔叔病情平穩,恢復快速,術後第六天,周叔已經能夠順暢地食用稀飯,術後第八天順利出院。

飲酒40年埋禍根,69歲大爺吞嚥難一個月瘦了10斤!食道處長出“手指”腫瘤

醫生提醒:食管癌的發生與這些習慣息息相關

出院前,周叔叔向陳暉提出了困惑已久的疑問:“我父親當年就是因為食管癌去世的,我也得了這個病,是不是遺傳的呢?”

“食管癌確實有較明顯的遺傳傾向,但除此之外,跟你這麼多年來每天喝白酒也有一定的關係。”原來,周叔叔嗜愛喝酒,每天白酒4兩,從不間斷。

近10年來,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的他還喝上了“藥酒”……長達40年的飲酒習慣不知不覺中給周叔叔埋下了病根。

陳暉解釋,食管癌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多見於男性患者,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發病的主要因素有亞硝胺類化合物(如醃製食品)的攝入、不良的飲食習慣、微量元素的缺乏、真菌的誘發等。“因此,少吃醃製品,不吃過燙的食物,少喝酒不吸菸,多食蔬菜水果,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對預防食管癌有著積極的作用。”

陳暉提醒,由於食管癌早期症狀不典型,很容易被患者忽視。因此當出現咽部異物感、越來越嚴重的下嚥困難、胸骨後疼痛等症狀時要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李詩韻 通訊員 周岑 譚詠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