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跟着家长去“赶喜子”,这是许多脱离农村、深居城市的现代人一直找寻的儿时记忆,对于大碗菜、土锅灶、四方桌等古朴生活的怀念和悠悠乡愁深埋在我们心中。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一份乡愁引发一次乡村美食文化的挖掘整理

01

信阳市罗山县朱堂乡“喜子饭”,即为喜事饭,是朱堂民间凡遇婚嫁、乔迁、小儿出生、老人寿辰等喜事都要办的宴席,因朱堂地方口音,“喜子(zi)饭”的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罗山朱堂“喜子饭”是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困难年景,要把贫瘠的生活烹制出可口的味道,实属不易。如今生活条件渐渐好转,许多传统正在渐渐消失,但长期以来,勤劳、好客、质朴的朱堂人却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将“喜子饭”发扬光大,形成的饮食文化在当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留住了一份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02

近年来,罗山县朱堂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在该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正确引领下,坚定“以文化兴助推乡村兴”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文化振兴的“根”,在“铸魂强根”上精准发力,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

从2018年年初开始,罗山县朱堂乡党委、政府安排分管宣传、文化和食品安全等工作的班子成员,抽调乡党政办、食药监管所、文化中心、餐饮协会等部门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以“喜子饭”为主题,深入挖掘当地人的餐饮习惯和文化特色,力求复原和完善朱堂乡传统宴席。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民间传承人和老辈人、召开座谈会、查阅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一点点梳理和记录朱堂乡餐饮历史文化和特色菜品,继承和创新传统工艺做法,在大家默默无闻齐心协力奋战一年半时间后,罗山朱堂“喜子饭”雏形终于和大家见面啦!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6月初,当工作组带着整理出来的罗山朱堂“喜子饭”草稿向市“信阳菜”推广办公室汇报时,得到了高度肯定和热情专业的指导。于是,在市“信阳菜”推广办公室的鼓励和支持下,工作组更加坚定了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并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思路。很快,在七一建党节之际,由市、县、乡共同携手打造的罗山县朱堂乡自主餐饮品牌——罗山朱堂“喜子饭”,以高标准的画册展现形式和大家见面了,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03

一个品牌带活一方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为响应乡村振兴时代的号角,罗山县朱堂乡党委、政府把握时代脉搏,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抓手,针对地域内农特产丰富、餐饮业口碑佳、文化历史厚重的特点,积极树立品牌意识,将打造自主餐饮品牌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印制画册、注册商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效措施,做大叫响罗山朱堂“喜子饭”,宣传推介朱堂餐饮美味,从而带动全乡餐饮业走向良性规范化发展之路。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朱堂乡依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理念和要求,按照人人会做喜子饭的思路,将民间文化和传统技艺融入到餐饮产业发展中,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格评定星级饭店,科学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做到餐具、流程、服装、食材、菜单、价格“六统一”,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对厨师的选录和厨艺的提升,着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让罗山朱堂“喜子饭”真正成为朱堂餐饮业的一张“名片”。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罗山县朱堂乡坚持将餐饮业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将罗山朱堂“喜子饭”作为餐饮业的典型代表和独特亮点,着力打造朱堂特色旅游品牌,采取“统、管、服”让朱堂餐饮业实现动能转换,树立起新标杆和好典范,让罗山朱堂“喜子饭”成为助力产业融合、旅游升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朱堂乡大胆探索以餐饮带旅游促振兴的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和社会广泛关注,在市“信阳菜”推广办公室推荐下,中央电视台四套《美食中国》栏目亲赴朱堂进行现场考察、踩点,对罗山朱堂“喜子饭”及其挖掘、推广赞不绝口。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一桌筵席擦亮一个区域乡村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04

朱堂“喜子饭”,咸香味厚,食材多样,南北兼容,营养丰富,有一些菜品如韭菜炒河虾、蕨菜炒腊肉、青菜炒豆皮、臭豆腐等正是“信阳菜”里的特色菜。因此,罗山朱堂“喜子饭”是“信阳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信阳乡村餐饮的重要代表,融合、汇聚了豫南农村地区的饮食习俗和人文特点,是不可多得的“豫南名片”,是研究和考证本地历史美食文化的重要依据。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朱堂“喜子饭”在当地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七仙女中的老六,因爱荷恋荷最甚,姐妹都称她为“荷仙子”,荷仙子向往人间爱情,贪恋儿女情长,不久便与九龙中的黄龙暗生情愫,坠入爱河,在达摩祖师和王母娘娘的共同见证下,黄龙与荷仙子喜结连理,婚后第三年的三月三,黄龙和荷仙子携小龙子回天庭,并精心挑选了凡间宴席献给王母娘娘,王母品尝直夸美味,称赞道“三天回宫门,喜得龙子宴”。“喜事宴”、“喜子饭”由此流传开来……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朱堂“喜子饭”讲究上菜顺序,印证了朱堂人将“喜子饭”一代代传承下来,源远流长。先上冷盘,由卤菜、花生、糖果等组成,数量一般为5盘,被称为“压菜盘”;接下来上热菜和面点,主菜汤类上菜顺序是“一碗菜头、二碗鸡、三碗羊肉、四碗蹄(猪蹄)、五碗大鱼是油炸的”,然后是各种荤菜,接下来是面点“佛手”,再上各种素菜,最后一道菜是黄花菜。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朱堂“喜子饭”反映出当地浓厚的传统文化观念。一是淳朴好客。朱堂人平素饮食节俭,不事奢华,而待客则十分大方,讲究“七大盘子八大碗”,菜肴实惠量足,盛器多用大碗,有古民遗风;二是尊老知礼,依辈份排座次,荤菜、大菜先摆于上座面前,席间小辈给长辈敬菜敬酒等;三是追求吉祥。如宴席第一道菜“菜头”(滑肉),虽以猪肥膘肉为主料,但精心制作后肥而不腻,经炸制颜色金黄,形似龙头,和最后一道黄花菜(黄花菜根长呈黄色)形成“龙头凤尾”之说,寓意吉祥。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朱堂“喜子饭”养生保健意识突出。食材取自朱堂本地,用料讲究鲜嫩、野生、家养;加工讲究煮、炖,讲究粗刀大块,不破坏食物营养与纤维;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不使过浓佐料,讲究根据时令增减食材品种,荤素搭配。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朱堂人在生活实践中,勤于探索养生之道,善于总结保健经验,注重利用自然中潜藏的科学道理。


罗山朱堂“喜子饭”,乡村旅游新名片!60、70后最深刻的记忆


罗山朱堂“喜子饭”凝聚着该乡党政班子的心血和汗水,同时,它的成功推出更离不开市“信阳菜”推广办公室、罗山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罗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一步,在市、县两级的关心和指引下,朱堂乡党委、政府继续创新发展,探索前行,相信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必将使罗山朱堂“喜子饭”在继承与发展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稿件提供:罗山县朱堂乡人民政府 罗山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摄 影:王悦 王国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