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巍巍大别山纡青拖紫,仿佛对古老的合肥有着深情的眷顾。于是,在古庐州的西郊播洒出一带山峦,这就是西南诸峰——大紫蓬山。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紫蓬山大佛(来源 | 东方IC)

紫蓬山有广狭之分:狭义的紫蓬山仅指西庐寺所在的那一座“五龙簇珠”的山峰,俗称李陵山;广义的紫蓬山则包括李陵、周公、圆通、大潜诸山。其中,周公山不仅“山居紫蓬、大潜二山间,巍然众望”(李鸿章《张荫谷墓表》),更是一道江淮分水岭。昔时,周公山之巅有周瑜庙一座(嘉庆《合肥县志》),北麓还有一座分水龙王庙。周公山堪谓“镇淮第一山”了。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紫蓬山(来源 | 安徽商报)

周公山南麓,旧有龙潭寺一座。这龙潭寺,实际上位于一道Ω形山谷中,因为近旁还有圆通、莲花等小山环抱。群山与周公山一样,皆海拔不足200米,然而甫入山谷,即顿觉环境清幽,犹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因着地形之故,山溪淙淙潺潺,蜿蜒流经寺下——龙潭河因此得名。

龙潭寺向西,约二里地,即著名淮军圩堡——张老圩。这是一座构思精巧的圩子,其圩内水系宛如三只交错相叠在一起的盘子(略似奥运五环)。信步圩内,濠沟尚存,你不由得会叹服擘画时的体大思精。张老圩,也是龙潭河的“开山之作”,因为正是建圩者巧借了龙潭河,做到了因地制宜,才成就了圩堡在气质上能兼顾南北,既雄且秀。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肥西县圩堡群分布图(来源 | 合肥休闲农业)

龙潭河出张老圩,复折向南流,约三华里,到了一个叫“堰山”的山丘脚下。这里在咸(丰)同(治)之际,有一座马跑寺。传说,这里是当年合肥西乡各团练首领“三山会盟”之地。待数年后,战事稍平,诸将功业初建,刘铭传赋闲在乡,萌生了创建书院的初心。清同治十年(1871),肥西书院于此地悬额、揭匾,偃武修文,于斯为盛。

龙潭河继续南流,经“雷打三山口”(今解老洼、杨店之间),抵防虎山以西的草头山,右纳自大潜山、雀儿山之来水,两支于墩子衖汇合,始有“中洋河”之别称。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大兴水利,潜南干渠、磨墩水库工程相继上马,前人余泽,迄今渥沛。这一时期的改造山河,也带来“衍生品”:从此龙潭河正源渐渐隐逸,而西支流因有磨墩水库的缘故,则显著起来。一般会认为,龙潭河源出飞凤形的磨墩水库。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磨墩水库(来源 | 深度肥西)

1978年,肥西遭遇了二百年不遇的大旱,人畜饮水困难。民间相传,丰乐河中上游裸露出了干涸的河床,沿岸村庄塘底龟裂。家有婴儿者,苦于无水浆洗尿片……这一年的龙潭河,想必也是向天长吟:甘雨不至,奈民生何?

龙潭河辞别防虎乡后,沿途流经众多文化遗址,如翟家城、松墩,以及董小圩等。其中,有一处商周遗址黄花墩,时属山南公社黄花大队。1978年,龙潭河畔召开了“黄花会议”。黄花村于是成了“包产到户”发源地,后来事迹载入《邓选》。若论思想解放和首创精神,实比小井庄和小岗都要早。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黄花会议旧址(摄影 | 宁静致远)

黄花别后,就进入了柿树岗境内。这里是淮军将领唐定奎、董凤高等的故里,底蕴厚重。

一越过杨桃路,龙潭河就像风筝遇见了二月天,欢快起来。一路向南,直抵双胞庄附近,投入丰乐河(凤落河)的怀抱,游子归乡般的悲欣交集。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丰乐河畔春色(摄影 | 张恣宽)

桃溪古镇,恰位于龙翔凤翥的龙潭河口,盎然一派“春涨无痕,天生烝民”的熙盛之景。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桃溪老街(摄影 | 张恣宽)

此河旧称“弋阳河”,疑即与瓦屑坝移民有关。弋阳为古饶州府属县,而饶州移民又占瓦屑坝移民的大头,或许先民至此,眷恋故土,乃以原乡之名标记新迁之地……淮军将领中,张树声、刘铭传、周盛传、唐定奎等家族皆系瓦屑移民后裔,似亦可旁证此推测。

安徽合肥:周公山下龙潭潺潺河水,龙骧虎视浩荡悠悠千年!

龙潭河——丰乐河最大的支流,不仅有着淮军文化的龙吟虎啸,还有瓦屑文化的生生不息。双胞庄以西,即是名闻遐迩的“九里十三湾”,河道迂曲,上溯至龙嘴,为丰乐河本干上游。当其夕阳西下,龙潭河口,游人至此,独立小桥之上,俯视流水脉脉,会联想些什么呢?

反正,那年我游至此,当时想的是:这是一条龙骧虎视的河!


  • 作者:隔水樵夫(「出外龙舒人」创作者群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