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調漂說簡單不簡單,但是說難也不難,調漂這個話題有很多很多地方可以講,有些釣魚人之所以懼怕調漂是因為看了太多理論性的東西了,如果對於一項複雜的知識我們理解得不太深,但又看了很多理論,這就會導致越看越亂,越亂越不會調。下面我們就說說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刪繁就簡讓大家知道怎麼簡單地在實際當中能夠調好漂,至於再深入一點的大家可以繼續去學習。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1.不掛鉤,在鉛皮座上適當多卷些鉛皮,拋竿至釣點,讓浮漂沉沒。

2.上推浮漂,使之露出水面1目,則自1目以下至8字環至間的距離即為水深。

3.下拉浮漂,下拉的距離為子線長度再加10公分,亦即讓鉛墜處於所謂的半水狀態,此時拋竿至釣點,浮漂肯定沉沒。


4.修剪鉛皮,使浮漂露出水面至你所需要的目數,比如8目吧(假設是11目的漂),此即“無鉤調目”。

5.掛上雙鉤,看浮漂下沉幾目,比如下沉6目,還露出2目。如果雙鉤較重,也可能會把整個浮漂拉沉。

6.雙鉤掛餌找底:如果掛餌後沉漂,則應上推浮漂,當其露出水面一個小紅頭或1目左右時,就說明下鉤餌已經到底了,而且此處是最靈點,用最下面的那顆太空豆固定此位置。如果雙鉤掛餌後,浮漂還露出水面有目數,比如還露出1目,則最靈點就在1目多一點的位置,這種情況下,可用於釣浮。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7.不掛餌,上推浮漂,拋竿至釣點,使浮漂露出水面至“無鉤調目”處,比如本例的8目處,用最上面的那顆太空豆固定,此處即為最鈍點。自最靈點至最鈍點這個區間裡的任一點,都是你的釣點,想釣靈,往下拉浮漂,想釣鈍,往上推浮漂,便是如此簡單。

一、選點:

春天,鯉魚的活動範圍還不是很大,所以不能像釣鯽魚那樣可較為隨意的選擇釣點,可根據以下因素來確定釣點。

1、因天氣而定

天氣晴朗,風和水暖,選擇1~2米深的水域,水下有草或石礫、坑窪為佳,常在釣鯽魚時有鯉魚咬鉤,但一般個體不大,二三斤的居多,而且咬鉤時間在中午前後,如是老窩子,也會在早晨一下竿遇到大傢伙。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2、因水域而定

春天的大鯉魚活動能力不強,深居淺出是它們的生活特點,因而在一片水域,總體上還是要選擇相對深的釣點,以3米左右為好,水底也不必過分強調複雜性,但需要做好窩,以誘為首,以守為要。

3、因釣法而定

用手竿釣時,宜選水庫偏僻之處,如遠離人們活動的邊緣水域或水下有岩石密佈的隙縫間、水下雜草樹枝橫亂的空隙或邊上、地下泉水湧流的兩側;用海竿釣時,在相對寬敞的水面,要把握住深中釣淺,淺中釣深的原則,但水深不能超過6米以上,最佳水位3米左右,因為更深處溫度冷涼,魚的活動受限,有悖魚類趨暖的特性。在晴暖的日子,用海竿爆炸鉤將竿投向大片淺灘,鯉魚咬鉤的機會是較多的。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二、做窩:

鯉魚覓食具有很強的規律性,在一般新選的釣點上,引魚入窩的時間較長,因此特別強調誘餌的對路。

1、要針對性強

鯉魚個體大,覓食動作大,做誘餌的料以粗散為主,如酒糟粒、薯粒、粗加工的玉米粒、小麥粒等本地餌。批量投入窩中,每次每窩為300克-500克左右。

2、提早做窩

水庫釣鯉現做窩現釣,效果有時較差,有條件時,最好提前一夜做大窩,可投入一兩千克餌,而當天垂釣的,要早些到水邊,打窩後可能需要兩三小時後,窩中可能才會有些許鯉魚光顧。許多時候,窩裡鯉魚成群游出,但總不咬鉤,這說明魚非常狡滑。我們可採取不時少許投點細散餌入窩的辦法,讓魚放鬆戒備而誤食鉤餌。

3、撒餌留魚

暮春天暖的清晨,常發現靠岸的一兩米深的水面泛起水泡,這表明有魚在近岸覓食活動,及時在氣泡處輕投下一兩小團細散誘餌,水泡即消,過一二十分鐘下鉤,往往奏效,但每窩一般僅能拉上一二條鯉魚,其後,其他便會驚散,再釣則難有收穫。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三、施釣:

1、針對大個體鯉魚,釣具以粗牢為要。鉤用伊勢尼五六號的,線用2.5號以上的,漂墜用大號的,而竿最好用超硬型的,5.4米~7米以上均可。

2,觀魚漂訊。大鯉咬鉤是非常慎謹的,特別是初春的魚訊或釣滑的場所,有時僅見漂子不時輕晃,上下幅度極小,常誤認小魚鬧窩,但起竿卻有大鯉上鉤,往往一猛扯就逃了(大魚咬鉤很淺的緣故),所以一定要注意每次提竿的力度;另一種情況是,在新地方新窩子的魚訊是明快的,大抽大落特別醒目,我們只需把握住抽升得很高甚至倒伏或全部悶完,提竿就鉤牢了。


釣魚大師的經典7步無鉤調漂法,調漂其實很簡單


最後和大家說一下,無可置疑的鯽魚鯉魚是春釣首要魚種,它們的生活環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既有規律性也有特殊性。我們還要不斷的從釣魚中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樣我們釣技才能不斷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