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6000萬願“脫褲”

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6000萬願“脫褲”

臺灣電影的“當代悲傷”:金馬獎“神隱”、好萊塢佔四分之三、票房6000萬願“脫褲”

在“藝術”上被大陸碾壓,在票房上被好萊塢強壓,日漸沒落的臺灣電影能輸出的似乎只有小眾文藝片。

觸目驚心。

如今的臺灣電影產業,絕對配得上這四個字。

臺灣,孵化了華語電影最具公信力的獎項金馬獎;臺灣,也哺育了華人電影之光李安;臺灣,更誕生過侯孝賢、楊德昌等人主導的臺灣新電影運動。

在華語電影圈,臺灣是最繞不開的黃金之地。但近兩年的臺灣電影發展,卻觸目驚心。

2018年,全臺破千萬新臺幣的臺灣電影僅有9部,為此《角鬥2》破億時,慶主創不惜“對賭”3億脫褲;票房前二十五位名單中只有兩部臺灣本土作品入榜;上映影片的年產量僅有兩位數;

與此同時,2018年11月引進內地的《有五個姐姐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豆瓣4.3分,票房85.3萬;而“抽籤”在臺灣上映的大陸影片也好不到哪裡去,《七月與安生》、《英雄本色2018》、《解憂雜貨店》算是最知名的了。

電影產業發生的懸殊,除了票房上的比較外必然會影響到藝術。金馬獎這兩年不再“小臺灣”,連年被內地“碾壓”,在各大獎項上染指概率寥寥。

如果非要尋找一些亮點,臺灣電影這兩年在文藝片上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水準。但受制於題材、類型的原因,大陸想要正大光明的觀看變得異常困難。

因此,“金馬”臺灣變成了“網紅”臺灣。

“翻拍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輕鬆奪冠2018

輕鬆奪冠。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這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看上去有了很強的商業噱頭,作為一部臺灣本土電影的年度冠軍引進內地,期待值自然不少。

但在本就貧瘠的臺灣電影市場,這部冠軍看上去也是半個“舶來品”。《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原本是2009年,由權相宇和李寶英主演的韓國愛情片。

這部電影其實對於內地90後的影迷來說,非常熟悉。這部虐戀愛情片早在2009年就火爆內地。而臺灣版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並沒有本土化,更多是復刻原版。但這部電影充分的“天然條件”還是能給電影帶來不錯的抗打能力。

這部電影,創下了三年來臺灣本土電影的最佳成績,狂收2.4億新臺幣。其實根本無需和內地進行對比,因為這對雙方來說都不公平。但既然是創下三年最佳,卻沒有太多亮眼的“硬實力”,只能說電影多虧了同行的襯托。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2018年,全臺破千萬的作品僅有9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輕鬆奪冠,票房是亞季軍(《角鬥2:王者再起》、《花甲大人轉男孩》)票房相加的總和。

如果這樣並不清晰,那就和2017年來一個縱向比較。2017年,臺灣本土電影的最佳成績為1.06億新臺幣,為《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票房的一半。本土電影贏弱的市場表現,是催生所謂“市場奇蹟”的關鍵原因所在。

“網紅”臺灣

成也文藝,敗也文藝。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雖然商業電影表現尷尬,但是在文藝片上臺灣這幾年的發展讓人感動興奮。這個本身就哺育“文藝”的土地上,為華語電影輸出了多批傑出的電影大師。

如今臺灣電影發展的蕭條,和當年臺灣新電影運動多少存在著直接的聯繫。臺灣電影運動的領軍人“親手終結”自己,目的就是希望臺灣電影市場可以發展。但多年過去,臺灣電影市場並沒有回暖,反倒是在藝術電影上也面臨青黃不接。

從金馬獎就可以清晰的看出,臺灣藝術電影發展並不順利。臺灣電影學者焦雄屏去年在內地參加活動時,曾說臺灣政府一度對金馬獎繼續舉辦的興致不高,原因就在於金馬獎連年被大陸影片所統治。

但事實上,臺灣藝術電影這兩年還是湧現出了一批高質量的藝術電影。但為數不多的高質量藝術電影,也成為了臺灣電影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名片”。只是鮮少在國際亮相和無緣內地公映,讓這批電影成為了“網紅片”。

其中,《血觀音》、《大佛普拉斯》既是2017年臺灣電影的傑出代表,也是近兩年臺灣電影裡最“安全”的電影。像去年火爆全網的《誰先愛上他的》和《紅樓夢》都是同性片,此類電影想要在內地大銀幕上觀影的概率基本為零。

此外,《再見瓦城》也是品相不錯的臺灣藝術片,但因為柯震東個人問題所致,並沒有激起太多浪花。

除了藝術片,臺灣在恐怖片和黑色幽默的“政治片”上也是頗有亮點。例如《粽邪》和《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是這兩年在臺灣本土市場反響熱烈的兩部。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而在政治題材上,《引爆點》聚焦海港漁民抗議康聯石化汙染環境中的自焚事件,而《市長夫人的秘密》則是完全不同的創作風格,將臺灣政治大選“娛樂化”。

從這一點來看,臺灣電影在某些層面上的發展靠近了韓國電影。但從整體來看,臺灣電影距離“大眾曝光”越來越遠。

臺灣電影:迷失好萊塢,壓制大陸

好萊虎。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如果說內地電影市場逐漸走出了被好萊塢大片支配的恐懼,那麼臺灣本土則完全沒有能力走出“陰影”。

2017年,臺灣共有637部電影上映,這個數字其實和內地相差無幾。但是其中有168部美國電影,其次是109部日本電影。相比數量,在票房佔比上的表現更是觸目驚心,2017年臺灣電影總票房98.2億新臺幣,美國影片票房高達74.6億新臺幣,佔到了76%。票房TOP10集體被好萊塢霸佔,如果你還記得,當年臺灣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為1.06億新臺幣,票房冠軍排名第27。

2018年,在《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帶領之下,臺灣本土電影稍有回暖。起碼,在前二十五名中,有兩部臺灣本土作品。不過當年年度票房冠軍《復聯3》票房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近三倍。

但是有趣的是,臺灣電影本身有著“保護政策”,但這張保護和隔離更多是針對大陸電影。目前,大陸電影在臺灣地區公映仍需要“抽籤”,每年抽取10部,除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可以“免籤”。

而在為數不多的10部電影裡,除了有臺灣熟悉演員參演的電影外,大多為文藝片和“老片”。拿2018年的10部“幸運兒”來看,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

2018年通過抽籤能在臺灣上映的10部大陸影片是《七月與安生》《決戰食神》《記憶大師》《老獸》《輕鬆+愉快》《假如王子睡著了》《英雄本色2018》《解憂雜貨店》《鏡相人》《塑料王國》。

相比臺灣對大陸的苛刻,大陸對臺灣電影的政策逐漸放寬。2018年 2月28日,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網站消息,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牽頭多部門研究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其中對臺灣電影引進和合拍都做了說明,尤其是合拍片的政策限制放寬不少。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但這兩年,優質合拍片少之又少,臺灣電影引進內地的表現同樣慘不忍睹。去年,《萌學園:尋找盤古》和《有五個姐姐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拼死競爭,最終一部86.2萬,一部85.3萬。在動輒破億的市場大環境下。臺灣電影基本上“隱身”。

《角鬥2》票房破億,主創大擺慶功宴。主演鄭人碩“豪言”3億票房脫褲露腚。最終,市場沒讓他“走光”,但臺灣電影市場似乎是真的“走光”了。

「商務合作:微信feifeisisi」

「應聘電影記者,聯繫微信phb19941011

台湾电影的“当代悲伤”:金马奖“神隐”、好莱坞占四分之三、票房6000万愿“脱裤”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新媒體矩陣: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百度百家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