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乡村散文:土井

乡村散文:土井

过去,农村没有自来水,人和牲畜吃水都是用土井里的水。土井和人的关系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人和土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土井是人工挖出来,井帮四周用木板固定,防止坍蹋,上面固定提水用的辘轳。装水的叫柳灌,最早是用柳条编织的,后来有了胶皮车,就用废胶皮车缝成柳灌状。水井的深浅,根据水层结构不一样有深有浅。我的老家那地方是岗地,地下水层深,打的井就深,一般都在十几丈深左右,大约有三十多米,摇辘轳打水需要三十多圈。

挑水,打水是农村的体力活,一般都是男人做这些活,女人实在没有办法了,都是和孩子去抬水,遇到男人在打水,一般都帮助打上来,如果井台边没有别人,她们就自己摇辘轳打水,有时候摇到一半的时候,摇不动了,把不住了,辘轳就“放鞭”了。这个时候,半趟街都能够听见,挺吓人的。赵本山的小品经常说:给寡妇挑水。说的就是妇女吃水难。男人给她挑水,真她感谢你:“八辈祖宗”了。我小的时候,很小就开始挑水,夏天还好,冬天就遭罪了,井台上全是冰,特别滑,需要特别小心去摇辘轳,脚步站不稳,就容易滑倒掉进井里,那么深的井,在上面看不见底,掉下去,非要命不可。那年月,天不知道怎么那么冷?手冻象猫咬一样疼,从井里打出来的水,倒到水桶里马上结一层冰。

乡村散文:土井

我们屯比较大,有五、六口井,每个井基本上由生产队喂马的负责管理。说管理,就是负责柳罐掉井里了,他负责打捞上来。冬天井口冻死了,他负责凿冰,保证柳罐上下能够提水。一个屯的井也有深也浅,井水也不一样,我们家吃水的井水就好,没有一个长粗脖根的,也没有得大骨病的,并且井水还好吃,有一种甜甜的感觉,做出来的饭香特别是做豆腐,颤颤巍巍,油汪汪的,打老远就能够闻到香味。前后队做豆腐的都挑这个井的水,吃豆腐的人也多,不愁卖。相反,在屯中间有个黄井,井水是黄的,吃的人家就少,宁可多走路挨累,也去挑别的井的水。我们邻近的乡有一个傻子屯,过去出过不少傻子。后来,政府投了钱,老百姓吃上了自来水,也没有再生傻子了。有趣的是,有很多村里土井是相通的,这个井掉进了柳灌,到下一个井去捞,准能够捞到,两个井打一个水线上的缘故。

农村的土井,在那个年代是乡下人赖以生存基本保证。人们也非常虔诚对待它,把它奉为“青龙”。过年的时候要给它挂上对联,正月十五还要给它点上蜡烛,烧香,磕头,在它的身边滚冰。那一天,男女老少都去井台上往下坡滚,场面可热闹了。大家相信这么一滚,就滚去身上的病,保一年的平安。

上小学是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经历过寒冬的人才知道春天的明媚,沐过风雨的人更懂得艳阳天的可爱,吃过井水的人才不会忘记挖井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生活刚刚好一点,我们有些人把什么都忘记了?让多少“挖井“的人心寒啊!

你忘记了他们,后来的他们也一定会忘记你——这个无法变更规律。有些人应该知道!!!

乡村散文:土井

乡村散文:土井

乡村散文:土井

乡村散文:土井

乡村散文:土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