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人的智慧啊!硯滴

古人的智慧啊!硯滴

這款硯滴為清代陶藝名家楊鳳華所制,採用紫砂材質,取竹筍之形,紫泥與本山綠泥分別燒製出來的紫色與黃色,竹筍筍葉的紋理與被蟲啃噬的痕跡,令人驚歎其“器美、工巧”。

硯滴

硯滴又稱水滴、書滴、蟾注等,是一種傳統的文房器物,用來貯存硯水供磨墨使用。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銅水滴硯滴

《飲流齋說瓷》記載:“水滴,像形者,其制甚古,蟾滴、龜滴由來已久,古者以銅、後世以瓷。明時有蹲龍、寶象諸狀,凡作物形而貯水不多則名日滴,不名曰盂。”可見,硯滴是一種特殊的注水器具。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汝窯鴛鴦硯滴

硯滴的出現與書畫的興起及筆墨的使用有關。古人著書作畫時,用水壺、水盂往硯池注水,水的流量往往難以控制,便發明了便於控制水量的硯滴。

硯滴主要分為兩種,有嘴的叫“水注”,無嘴的叫“水丞”。材質有陶瓷、銅、玉、錫、琉璃、紫砂等。在造型上,歷代均有創新,漢代有龜蛇熊羊樣式,魏晉時有蛙龜樣式,清代則出現了蓮蓬樣式。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金代 定窯貼塑胡人硯滴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清代 蓮花硯滴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清中期 發晶硯滴

儘管外形多樣,但硯滴有3點共通之處:一是腹內中空,可以盛水;二是較高的位置有細孔,在傾倒時可以滴出水來;三是背上的圓孔與腹內相通,圓孔上有一段高起的管狀器,可以注入水。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書案上意趣盎然的硯滴

使用時,以手指按住,將硯滴移到硯臺上,略鬆手指,便可以往硯池注水。硯滴是利用氣壓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而硯滴腹內盛水則是利用氣壓原理,將其浸入水中,隨著氣泡冒出自動浸滿。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小小硯滴凝聚了古代手藝人滿滿的智慧,飽含了中國古人利用自然之力服務於人的思想,通過觸覺感受硯滴內部的氣壓,通過視覺決定硯滴的出水量,再結合自然之力虹吸原理,最終達到合適的出水量。

--THE END--

國藝研習所『專題策劃』

用時尚手藝喚醒中國式雅生活

打造企業文化明信片

↓↓↓↓↓↓↓↓

2019己亥年

定製陶瓷書籤賀禮

限量100套

古人的智慧啊!砚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