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茶以悅己,茶以貴人。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巖茶,通常是辨別老茶客和喝茶“小白”的試金石。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老茶客愛之至深,喝慣了巖茶,其他的茶都覺得味淡不過癮;而初學者惡之至極,常常被那黑乎乎的外表、濃烈的焙火味嚇得後退三尺,堅決拒絕這個“可疑物品”。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巖茶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份簡潔明瞭的“乾貨”,我的邏輯與眾不同,跟我來。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先看眼前這杯茶

談茶不喝茶,都是耍流氓,先說怎麼判斷眼前這杯茶的好壞。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幹茶

A

形容巖茶的幹茶外形色澤正常或好的術語有:

肥壯:芽葉肥嫩,身骨重

緊結:卷緊而結實

蜻蜓頭:茶條肥壯、葉端捲曲、緊結似蜻蜓頭

勻整: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細長短大小較一致,比例恰當

烏潤:烏黑而有光澤

蛤蟆背色:葉背起蛙皮狀砂粒白點

調勻:葉色均勻一致

三節色:茶條尾部呈砂綠色,中間烏色,頭部淡紅色

湯色

B

形容巖茶湯色正常的術語有:

金黃:茶湯清澈,以黃為主帶有橙色

清澈:透明光亮、無沉澱物

橙紅:橙黃泛紅,清澈明亮

橙黃:黃中微帶紅,似橙色或橘黃色

香氣

C

形容巖茶的香氣特徵正常或好的術語有:

巖韻:武夷巖茶特有,指的是在香氣方面具有特殊品種香味特徵。

濃郁:帶有濃郁持久的特殊花果香。

馥郁:比濃郁香氣更雅。

高香:茶香高而持久。

焦糖香:烘乾充足或火功高致使香氣帶有糖香。

滋味

D

形容巖茶的滋味特徵正常或好的術語有:

回甘:茶湯飲後在舌根和喉部有甜感,並有滋潤的感覺。

醇厚:濃純可口,回味略甜。

濃厚:味濃而不澀,濃醇適口,回味清甘。

鮮醇:入口有淸鮮醇厚感,過喉甘爽。

醇和:味清爽帶甜,鮮味不足,無粗雜味。

葉底

E

形容巖茶的葉底特徵正常或好的術語有:

綠葉紅鑲邊:葉緣硃紅明亮,中央淺黃綠色或青色透明

軟亮:葉色發亮有光澤

柔軟:手按如綿,葉質柔軟

肥厚:芽或葉肥壯,葉肉厚,葉脈不露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喝巖茶到底在喝啥?

巖茶具有風味獨特的“巖骨花香”。武夷山的碧水丹山賦予了它“巖骨”,精湛的製作技藝造就了它的“花香”。尤其是焙火這道工序,是形成巖茶特有香韻的關鍵工藝。很多人被容易被它變化多端的香型“迷倒”。


這一切都因為“火”,喝巖茶其實是在喝“火功”。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焙火成敗,決定巖茶好壞。巖茶的焙火講究“看茶焙火,看火焙茶,茶變則變”,在焙火過程中,打焙的高度、投茶的數量、灰蓋得厚薄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焙火效果。專司焙火之職的焙茶師傅。除了要“看茶焙茶”之外,還要看使用的時間、銷售對象等等來決定焙火程度的高低。

焙火到了一定程度,焙火香顯,焦糖香出。過了一段時間,待火退卻,茶香才會顯現。焙得好的茶,香氣怡人、口感醇厚、無異味,可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焙得不好的茶,滋味缺乏變化、喪失品種特徵、掩蓋原料及工藝缺陷,葉子死黑緊縮泡不開,這是茶葉烘焙時病火造成的。

焙火時火功的掌控,在於“燉”字,與煲湯同理,文火慢燉才能煲出鮮美醇厚的湯水。巖茶的“燉”,要用用炭火低溫久烘,以火調香,以火調味,以達到熟化香氣,增進湯色,提高耐泡度的目的。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過重的焙火香,可能是個圈套。有的茶葉在工藝中出現了某些失誤,例如做青環節有瑕疵,出現了悶青味、雜味,就會用高火功去焙茶,試圖用濃重的焙火香去掩蓋茶葉的缺點。就像燒烤,把肉烤糊了,或者撒上大把大把的調料,吃起來除了糊味和調料味,哪還嘗得出真正的肉味呢?

焙得太重,焙“死”了的巖茶,失去了活性,只有焙火香而沒有茶香。茶葉旦特別提醒,千萬別被這樣濃妝豔抹的茶欺騙了!

順便說一句,新的巖茶,放放再喝。剛焙好的巖茶性子激烈,焙火香衝,馬上喝的話體會不到巖骨花香,很多茶友也難以接受。

剛焙好火的巖茶根據不同“火功”,存放3個月以上再品飲為宜。重焙火的巖茶,茶葉旦建議隔年再喝。巖茶的火氣褪去以後,本質的各種芬芳物質就顯露出來,此時的巖茶口感柔順甘甜,香氣層次豐富、純正清幽,變化多端,有花香、果香、焙火香等等多種香型。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喝懂,先明白肉桂和水仙


喝懂巖茶,從肉桂和水仙這兩個當家品種開始

在武夷巖茶的大家族裡,水仙和肉桂是當家品種。小白們要想學喝巖茶,就先從分辨水仙和肉桂開始吧。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如果是兩款品種特徵明顯的水仙和肉桂放一塊兒,對比來喝,你會覺得在跟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聊天,不過,可以放心,你是不會奔潰滴,反而會覺得很好玩,因為你能用味蕾抓出水仙和肉桂的不同之處,趣味性與成就感兼具。

那麼,到底如何分辨水仙和肉桂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外形、香氣和滋味。

外形

A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水仙茶葉條索更粗大,肉桂的條索稍短小。

香氣

B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水仙的香氣清幽,韻長,沉穩內斂,比作一女子,就屬於耐看型。極好的水仙有蘭花香,不過可遇不可求。

肉桂的香氣高揚、霸氣,呈現果香或者花果香,容易讓人一見傾心。極好的肉桂是帶有水蜜桃香,比較難得。

滋味

C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水仙的滋味綿柔,水感滑順,尤其工藝棒棒的老叢水仙,一口茶湯堪比德芙巧克力,此刻盡絲滑。

肉桂茶湯對口腔有刺激感,帶著桂皮的辛辣,就像煙鬼喜歡雪茄、酒鬼喜歡高度白酒一樣,肉桂的烈性口感很受喝茶人追捧。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總而言之,水仙品水,肉桂品香,同學們,學會了嗎?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巖茶大數據

最後,看看巖茶的大數據

大數據

1

巖茶是什麼?

巖茶,指武夷巖茶,簡單就是產自武夷山的具有特殊的“巖韻”的茶。

要說到武夷山這個地方,自然環境是極其特殊的。丹霞地貌,多懸崖絕壁,山上多岩石,茶樹生長在巖縫中,故稱“武夷巖茶"。

可謂“巖巖產茶,非巖不茶”。再加上當地傳統的製茶工藝,做出來的茶品質獨特,一般我們稱為“巖韻”或“巖骨花香”。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要被稱為巖茶得具備以下幾個要素:

產於武夷山市2798平方公里土地上

選用適宜的茶樹品種

用巖茶獨有的工藝製作而成

具有“巖韻”的品質特徵

大數據

2

巖茶的地位

在中國,福建、廣東、臺灣是烏龍茶的主產區。

福建的南部有鐵觀音,以“音韻”著稱,北部有武夷巖茶,以“巖韻”著稱。廣東有著名的鳳凰單叢,以香氣濃郁、種類多著稱。臺灣則盛產高山烏龍,以高海拔的“山韻”著稱。

在烏龍茶中,巖茶可以說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不僅是老茶客爭相追捧的心頭好,更是各位“金主”高價競爭的寵兒。

巖茶特有的品種、地域性明顯的“山場味”、複雜講究的製作工藝,無一不是其品質特點的形成的主要要素,缺一不可,更是成就它至高地位的必要條件。

大數據

3

巖茶的品質特點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巖韻”是指品飲武夷巖茶時,產生的感官體驗和精神審美的綜合感受,每個人的感受都存在區別,也有人認為“巖韻”是一種非常玄妙的說法。

古人常用活、甘、清、香四字來形容“巖韻”,著名巖茶專家姚月明先生認為:

“活”是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冽。

“甘”是回甘時間短而快,清爽甘潤。

“清”是茶湯清純不雜、清快舒適,葉底清麗明亮。

“香”是口含茶湯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飲後齒頰留香。

“巖韻”也叫“巖骨花香”,這種花香不是像花茶那種加花窨制而成的香氣,而是鮮茶在製作工藝中自然形成的花香。另外,茶底醇厚,啜之有骨,持久不變,也是評鑑“巖韻”的標準。

大數據

4

主要的巖茶商品

大紅袍

母樹大紅袍:位於武夷山景區九龍窠內的6株茶樹。自2006年起,停止採摘“大紅袍”母樹茶葉

純種大紅袍:指母樹大紅袍中無性繁殖栽培後,基本性狀與母本完全一致,單獨採製加工而成的大紅袍。近年來,奇丹由茶學專家組公認為純種大紅袍。

商品大紅袍:根據大紅袍的特點拼配而成,做到“香幽、水厚、韻足、回味好”是大紅袍拼配的整體原則,市面上能買到、喝到的絕大部分是這一種。

現在你能喝到的“大紅袍”有兩種,一種是用大紅袍母樹枝條進行扦插培育後製作的茶,可以稱“正品大紅袍”,一種是用肉桂水仙為主,通過一些香氣小品種拼配而成,稱為“商品大紅袍”,如果你進門就喊要喝大紅袍,稍懂點茶的人會鄙視你的,而且你只能喝到用n種外山茶拼配的。

記住,雖然在巖茶裡,大紅袍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在裝逼界,私房茶>名叢>陳茶>四大名樅>水仙肉桂>大紅袍!

肉桂

武夷山傳統茶葉品種。武夷肉桂是以肉桂品種的茶樹命名的,外形緊結呈青褐色,最大的特點是香氣辛銳持久。比較著名的有“牛肉”和“馬肉”,即牛欄坑肉桂和馬頭巖肉桂。

水仙

武夷山傳統茶葉品種。武夷水仙也是以水仙品種的茶樹命名的。水仙常常和肉桂作為比較,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的說法。水仙最大的特點就是茶湯滋味醇厚。

名叢

名叢指的是那些自然品質優異,具有獨特風格的茶樹單叢。名叢是從大量“菜茶”品種中經過長期選育而成,具有典型的巖韻特徵,在市面上有較高的聲譽。現今武夷巖茶中有四大名叢: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

大數據

5

巖茶的產區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按國標來講,巖茶產地範圍包括東至崇陽溪,南至南星公路,西至高星公路,北至黃柏溪的景區範圍。

正巖

武夷山市旅遊風景區內三坑兩澗(慧苑坑、牛欄坑、倒水坑、流香澗、悟源澗)、馬頭巖、九龍窠、慧苑巖、天心岩、馬頭巖、竹窠、三仰峰、水簾洞、鬼洞等核心產區。

半巖

除核心景區外周邊的景區,青獅巖、碧石巖、蓮花峰、獅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帶。

洲地

崇陽溪、黃柏溪以及靠武夷巖兩岸的茶園。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茶師怎麼說?


再看看製茶人怎麼說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1

聽來簡單,做來犯暈

老祖宗傳下的那“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八字秘訣,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犯暈,玄機太深了。先說那個不講情面的“天”,常常變臉。故有晴天、雨天、陰陽天,雨有大雨、小雨、毛毛雨,陽光有強光、弱光、躲躲閃閃光……看你怎麼應對。再說那個名目繁多的茶青:有幹青、雨青、露水青、陽山青、陰山青等等。武夷巖茶固有品種繁多,新品種又層出不窮,新人很難把握,往往是藝學到手時,茶卻做壞一兩撥,“學費”交了一大筆,懊喪不已。

2

“死去活來”

還有那茶山管理是否科學,採摘的茶青是否標準,運輸環節是否及時等等,做茶時都要加以考慮。做青過程中,還要看青葉變化,土話叫“死去活來” 。以定做青時間、下手輕重,最後達到“活”。做茶的道路上只能小心靜觀,隨機應變,而無法運籌帷幄,按部就班。做好一泡巖茶太不容易了。老茶師有名言“做茶時要提起眉毛”,意為睜大眼睛。

3

巖茶製作上沒有常勝將軍

“巖茶製作上沒有常勝將軍”。所以頭髮花白的老師傅只能承諾不會做壞了茶,而不敢誇口把每泡茶做成精品。記得已故的巖茶老專家姚月明生前常說:“巖茶太複雜了,弄懂了,又會糊塗;糊塗後,又會慢慢弄懂。”大師都這樣謙虛,誰敢說自己做茶有十分把握。確實,有些從來沒接觸過管山、採摘、製作的人,也誇誇其談,貌似什麼茶都精通。只要一聽其言,一看其文,就見謬誤和笑話。古人云:“操千琴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做茶如游泳,得下水;如收藏,講“上手”。坐而論道,不成。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4

重在吃水,以味留香

如今有的人動輒就講“創新”,結果誤入歧途。其實創新是有基礎和條件的。比如說,武夷巖茶歷來講究“重在吃水,以味取香”,顯然滋味是排在首位,這是由地理環境、製作工藝決定的。如果去搞什麼“北茶南做”,追求清香型,不但會失去巖茶風格,而且難以保存,最後不是返青,就是出現香不香、味沒味。

5

機器做法是手工的延伸和發展

現在巖茶製作已基本使用機器,這是大勢所趨。為此有的人說,現在不存在“傳統”了。其實機器做法是手工的延伸和發展,只是形式的改變而已。巖茶的傳統核心是“熟香型”,如今圍繞這個“核心”的傳統栽培耕作、採製法已無法全部保留,但是遵循這個“核心”,而注重茶地生態環境、少施化肥、茶樹崇老、開面採摘、較重發酵、足火長焙等都是“傳統”的精髓,也是武夷巖茶手工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性的體現。機器做青還得“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因此,要求做青師傅不但會“看”,還要會做;先“看”後下手,動手時要注意“看”。這就是製作巖茶的難處。


你是老茶客還是喝茶小白,巖茶就是試金石!

這是一本特別的#詩詞# 書。詩詞是一扇門戶,穿過這道門,可以看到茶背後的人,以及人的精神。茶、器、人三者構架了一個地方的茶文化。最重要的,它古為今用,能給今人以資源,能給今人以力量,能給今人以自信,幫助今人找到精神支柱和發展之魂。茶始於翠山,人類也是,陝茶僅是一個座標和立場。《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點擊左下”瞭解更多“查看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