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18年到底是不是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年?

華亭鶴唳001


2018年不是房地產的全面下跌之年,但是今年房地產行業確實會發生新變化2018年,伴隨著房地產嚴格的調控政策,房地產商首先是逐漸退出三四線城市,後又紛紛撤離房地產行業,這自然會引起市場對房地產市場的恐慌和猜測。

但如若房地產市場或者說房地產價格發生過於劇烈變化,其所產生的結果是任何一個經濟體所不能承受的,所以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會竭盡全力避免此事發生。

日前地產股猛跌,主要是受政策的影響,加之房地產商紛紛撤退樓市的行為,傳遞出了消極信號,股民市場心理預期受到影響。事實上,房地產行業其資金規模大,建設週期長,是一個週期性明顯的行業。在房地產一個發展週期裡,或者現在說是一個政策的調整期內,房地產的市場是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房價不會下降,保持溫和的上漲或是更合理的預期,至於北京通州房價被攔腰截斷,則是個例。但是,各個房地產企業撤離房地產市場確實也說明了,房地產在政策調整期內局勢不甚明朗,存在風險,另一方面投資、開發、銷售這樣粗放房地產經營模式已不再能給企業帶來客觀利潤,或走至盡頭。

在房地產走至存量的時代,各大電商紛紛跨行房地產中介釋放了一個新的信號。二手市場,租賃市場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的主戰場,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將各市場發展模式精細化,同步宏觀調控政策,防止政策管湧。


盤和林數字經濟觀察


全面下跌也可以這麼講,不過各城市的跌幅可能不一樣噢。一二線城市由於限購和限售令,還有給開發商的限價令,使得房地產市場被封凍起來,下跌可能也就是微跌,跌幅會在15%左右。


但三四線城市房價由於棚改安置收緊,去庫存接近尾聲,投機性炒房資金會撤退,所以,下半年三四線城市房價會出現較大調整是大概率的事件。

6月底,通州市某小區業主要求開發商歸還購房款,原因是通州這個小區的房價從去年四萬多,一下子跌到了2.8萬元/平方米,一下子跌去了四成。現在環京的三四線城市房價都在下跌。隨著下半年的到來,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房價下跌的隊伍中來。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今年下半年,房企的債務集中到期,這個時期將一直持續到2020年,而現在房企想通過借新還舊的渠道已經被封堵,未來房企也只能是通過加快項目開發,並且降價促銷,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資金鍊的斷裂。所以下半年房企業肯定會對新房降價。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貸利率在不斷上漲,截止5月份,全國平均房貸利率5.65%,後續如果再漲到6%以上,那國內的房貸利率就不算便宜了,屆時,炒房者會陸續散去,而沒有了投機炒作,下半年三四線城市房價出現下滑也在預期之中。


不執著財經


令人警醒!北京通州發生退房鬧劇宣告: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破滅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

發生在北京近郊通州的一場房產“鬧劇”,宣告了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的破滅。

是這樣的:

話說,在北京近郊的通州,因為被炒房客瘋狂哄抬房價,房價從一萬多,短時間漲到了4萬多,房價翻了幾倍,創造了買房暴富不勞而獲的神話,令誠實勞動的人唏噓不已。

然而,正義到來,房產調控發威,炒房客做鳥獸散,通州的房價又快速的從4萬多,跌到了2萬多一平,價格幾近腰斬,一些以4萬多價錢買的購房者不樂意了。

於是數十名,身著印有“退房”短袖的購房者,聚集在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恬不知恥的要求退房。

一個退房者信誓旦旦叫囂:“剛開盤的時候是4萬多,現在的售價是2萬多,相差兩萬,貶了一半,你說誰能願意?”

呵呵,真是可笑,你4萬買的房子,現在價錢跌到2萬,你不願意?

當你1萬買了房子,房子漲到4萬,賣房的房東是否也可以不願意,而讓你退房呢?

那些48元買的中石油的股票的人,當中石油的股票跌到8元的時候,股民是否也可以不願意,讓中石油退錢呢?

如果簽訂了合同,誰都可以反悔,那麼信譽何在?信用何在?還要合同幹什麼,還要法律幹什麼?

最關鍵的是你們把房價炒到了4萬,你們買房了,你們上了車,但考慮別人了嗎?那些等著買房結婚的人,因為房價暴漲而買不了房,結不了婚,他們願意嗎?

所以,這些要求退房的人,不過是些跳樑小醜,無理取鬧的典型罷了。如果他們能得逞,那才叫天理不容呢。

今天說這件事,不是討論這些無賴的行為是否合理的,而是從中看出一個被實踐檢驗的真理:就是三四線城市,即使房價翻倍,也會因為沒有真實的購買力支撐而跌回去。

最近,因為炒房客的興風作浪,全國三四線城市,甚至一些人口外流嚴重的縣城,房價都翻了倍,漲的牛氣沖天,不可一世。

似乎買了房子的人,註定包賺不賠,大有氣衝斗牛,飛上雲霄,登臨人生顛覆,直上福布斯富豪榜之勢

可是,韭菜總會有到收割的時候,黃粱美夢總有清醒之時。

通州這個比全國大部分三四線城市,都早漲過的三四線城市,已經房價腰斬了,說明什麼?

說明,別看現在很多濫竽充數的三四線城市,藉著棚改的東風,炒房客的推波助瀾,房價漲到了遠遠高於當地普通民眾承受能力的水平,即使看著熱烈雞血,也不過是南柯一夢罷了。

到時候,大潮退去,房價暴跌到正常水平,現在瘋狂接盤的接盤俠,希望不要像通州這些無賴一樣,做被人恥笑之姿!

誰說房價只漲不跌?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鬧劇。

誰說警告房價過高沒有事實依據?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醜行。

誰說什麼時候買房都是正確的?請看通州K2十里春風的售樓處的退房無賴們。

輿論似乎對於房價暴漲的實例很是關注,但對於房價大跌的實例,總是避而不談,想想真是細思恐極:炒房勢力綁架了公關輿論,讓民眾以為房價只會暴漲,而忽視房價大跌的可能性。


軍輝論房


如果以短週期來判斷,2018年基本上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上,上一輪短週期是2015年結束,也是以2015年啟動新一輪。到今年差不多了。

如果以最近的一些現象來總結,2018年有點下跌的意思。

今年以來有這麼幾個大的變化:

1、一線城市二手房不及預期

具體表現為,成交量持續低迷,成交價格普遍有砍價,成交週期拉長,連環單居多,買房的人也在賣房,賣完房的人還得買房,老韭菜居多,新韭菜很少。

2、棚改熄火

這一點是今年最大的變數,直接影響到樓市情緒和開發商銷售計劃。今年1-6月份,全國300個城市土地成交額為1.95萬億,同比增加27%,其中三四線城市成交增速明顯快於平均值,說明不少城市開始“搶收”,

這是商品房銷售情況,中西部明顯快於東部。

為了遏制這種勢頭,現在中央不得不讓棚改貨幣化熄火了。靠刺激需求支撐的三四線樓市將難以為繼。

3、二線城市搖號現象大為緩解

今年上半年,二線城市人才戰略如火如荼,各地都有萬人搖號的現象,但經過一番整頓和加大供應,部分城市搖號中籤率已明顯提高。而相應的二手房掛牌量上升,出逃的人在增加。

總之,短期看金融,現在金融開始收緊,市場就已經顯露疲軟之勢,接下來的1年時間會非常關鍵,牛鬼蛇神,都得顯露原形。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可以肯定地說不是全面下跌之年,但或許是轉折之年。我們看一看2018年11月份全國70個城市的房價情況。(2018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

我們看到11月份,70個城市中新建住房價格環比(和10月份相比)上漲的城市有65個,只有5個——天津、廈門、深圳、溫州、金華——出現了下跌,下跌面只有7.14%。

再來看同比數據,對比去年11月,70個大中城市中只有廈門和深圳出現了下跌,其餘68個城市均出現了上漲。漲幅超過10%的城市還有很多,其中海口以23%的漲幅排名第一,西安漲幅也超過了20%。

可以看出,不論是環比還是同比,70個大中城市中下跌面很小。環比下跌的有7.14%,同比下跌的僅有2.86%。這兩個數據,和全面下跌還相差十萬八千里吧?這是其一。

第二,即使出現了下跌的城市,跌幅也很小。2018年11月環比下跌的5個城市中,跌幅在0.2%—0.5%之間。以2萬元的價格為例,跌幅0.5%的話,也就是跌去了100元。一套100平方面的房子,總價才下跌萬元。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之後各地相繼出臺了調控房價的措施,從金融到土地,從購房資格到貸款利率,各個方面對房價進行調控。到2018年下半年,房價才終於有了穩定的苗頭。

我們還發現,一線城市的房價比二三線城市控制的更好。2018年11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房價的同比漲幅明顯比其他城市低。深圳下跌0.4%,北京上漲1.4%,上海上漲1.9%,廣州上漲4.9%。


財經知識局


2018年房地產形勢較為複雜,全國形勢差異很大,即便是同一個省份也有較大區別。我們以北京地區為例來做一個分析,北京實際上代表未來全國地產市場的走勢先導。

2017年以來,一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2017年3月以來,北京市連續密集出臺 10 個方面、20 多項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組合拳”,從“控需求”、“ 增供給”、“強監管”幾方面綜合施策,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比較好的抑制了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趨勢。

調控的結果是,房地產開發投資持續縮減,商品房施工、新開工、竣工面積減少,2017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 3745.9 億元,同比減少7.4%,增速比上年下降 3.1 個百分點,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 41.9%,同比下降 5.9百分點。這樣造成了商品房可供應面積的減少,呈現典型的雙減少格局,如圖:

北京市場特點呈現供應減少、成交量大幅減少的格局,另一方面,對於限購緊抓不懈,導致房價穩中小幅下降的格局,加上從信貸源頭上提高利率,從結構上抑制了房價暴漲的可能性。

同時大力發展租賃市場使得很多買沒有購買能力的家庭居者有其屋,為更多貧困家庭建設的保障房也起到了較好的穩定作用,這些措施短期抑制了購房的衝動行為,整體房地產市場表現平穩,沒有較大的價格波動。

所以北京市場真正做到了房子是用來住的功能發揮,按照北京的成功經驗,各地的房產搶購風一旦過去,房子的居住功能也會進一步得到發揮,全國房地產市場將會迎來穩定的發展局面。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房子會不會跌我作為小老百姓也不專業評價,但是我知道萬物定律房子一直漲就不正常,一定會跌,但是這個下跌,又分為幾類!用多久時間跌,以哪種形式跌!

時代分析,當年電視機摩托車很貴現在很便宜那是市場需求,物以稀為貴!

如今房子其實按照平均值來說所有中國人都夠住,但是至少也有五成買不起,一成手裡好幾套!這裡出現一個現象就是房地產基本上市場飽和,開發的房源也夠了!也就是後續開發放緩,開始售賣!

目前每個小區交房三五年的也至少有五分之一空置率,因為多套房在少數人手裡,這些人稱為炒房也好投資也好,但是有一部分老百姓是沒房子的!

這裡面可以分類假設100人每人一套房,其中10人有50套房,50人首付或者全款一兩套,剩下的四十人沒房希望房價跌!

但是假設四線城市120平的房子100萬購買分期首付30貸款70萬,二十年還清,大概每月需要還5200左右 一般是等額本息固定一半本金一半利息,20年需要還款125萬,其中利息55萬,就算我算的不專業利息也保守40萬起步, 也就是這個房子變成140萬買的,還不算過戶維修基金雜項費用!而老百姓只付了30萬,透支未來去還款,壓力很大!

如果跌,會有人棄房斷供,如果不跌,會有人抱怨房價高一輩子買不起,那麼我可以說,那些買不起的,估計這三五年也很難買起了,但是房子不會跌!

換句俗點的,100萬的房子銀行貸款給你7層都不害怕,你怕房子跌?銀行不傻,想跌可以,等你們這些貸款的人把錢都還差不多了,想咋跌都沒意見,大多數也就是12年才開始買房才還了五分之一你讓跌?只能維穩別漲太離譜!

然後回調,

就像07年我們四線小城市,服務員工資大概800-1100左右一個月,房價300-600一平 普通人每月可以買2-4平方,一套100平房子大概需要3-5年不吃不喝,現在,四線普通人一月工資2500-5000,房價7000-12000 也就是3-5個月買一平,100平房子按照目前需要30-50年!

那麼矛盾出來了,繼續漲會造成沒房的不穩定,跌也會造成銀行壞賬,那就調控吧!拉工資穩房價!

預感10年後我們四線城市,工資大概平均8000-2萬,房價1.5-3萬,這樣就變相的又穩了房價,又減少了負擔,也拉動了經濟!


明天你好668


2018年不是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年,現在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到2019年,從目前的房價來看,許多城市趨於漲勢平緩,個別城市出現下跌的情況。

如杭州、北京、廈門、福州等地的房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同時有也有一些城市仍然上漲,如西安房屋均價上漲幅度較大,貴陽、海口、三亞房價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但從國家提出房住不炒的口號之後,也足以看出國家更明確房子居住的性質。

隨著國家各項政策法規漸漸完善,房子已經失去了投資的屬性,炒房客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雖然不能說2018年是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後,但是2018年應該為投資者敲了一記警種,投資住房會有風險。當然,許多老百姓也在猶豫觀望,現在是不是買房的最好時期。



其實對於剛需的人來說,房子買來是用來住的,短時期內房子應該不會大跌,遇到合適的可以出手,特別一些三四線城市的二手房價已經有價無市,想買便宜的住房就多關注二手房,想購買新樓盤可以多到周圍中介那打聽一下,坤鵬論發現一個特點,售樓處給出的房價往往虛高,一些抵債房比售樓處的房價低很多,可以從中介或個人手中可以買到。

總之,如果不著急可以再等等,幾年之內房價肯定會跌的,這是必然的趨勢。


坤鵬論


朋友,在我看來,2018年並非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年。



我為何這麼說?一則,別看各級政府出臺了各種的樓市調控政策,調控風聲也一浪高過一流,一、二線大城市房價有所企穩回落,但只並不能代表全國房價的全面下降,一二城市的調控外溢效應傳導給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大漲就是比較好的證明,我所在的城市1年前樓市每平米均價不過4千元,現在卻漲到了每平米6千多元,有的地段甚至起到7千多元。這也說明了我國各地經濟狀況千差萬別,不同城市在房價升降上也會不一致,有升有降,房價不可能全面下降,房地產也不可能全面下跌。



二則,無論如何調控,也無論住房歸為哪一種屬性,價格都不可能偏離價值太多,畢竟開發商開發房地產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漲,而房價如果全面下降,開商發沒有任何利潤可圖之時,誰還願意去做虧本買賣?所以為了確保房地產業穩健發展,不可能讓房價全面下降。而且,房價一味下降或大幅下降都不是各級政府調控的目的,政府調控的目標只是為了遏制樓市價格短期內過快、過高地上漲,也即抑制短期內暴漲,讓房價保持有節奏的緩慢上漲幅度,且這種上漲幅度與居民收入增長水平相一致,與民眾經濟承受能力或實際購買力相一致。



三則,支撐房地產價格的不單純是開發商為追求利潤而盲目提高價格,而是房價體現著綜合經濟因素的平穩,也就是房價與鋼鐵、水泥等建築材料價格的穩定應始終保值在一個均衡水平上;如果沒有房價的上漲或房價處於下行通道,則與房地產有關的相關產業都缺少利潤,甚至還將形成較大的產能過剩,這樣對整個經濟都會帶來不利。所以在當前面臨中美貿易戰加劇的情形下,確保經濟企穩回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容許房價大幅度和全面下降, 同樣亦不允許房地產全面下跌。



四則,房地產作為我國經濟支柱產業,還牽涉到財政收入、各種基礎設施投入及民生保障工程支等諸多內容;也關係到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而目前在短期內這種格局還難以改觀,因而確保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確保房價的基本穩定,既是房地產開發商的願望,也是保金融穩定、保民生、保社會安定的需要。





所以,儘管在樓市調控過程中出現了北京通州房價的腰折,使通州房價由原來的每平米4萬多元下降至2萬多元,以至出現不少炒房者要求向開發商退房的鬧劇,這可能讓不少人對房價下降產生某種警覺或擔憂,但這只是個案,並不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和普遍性,全國樓市價格不可能全面下降,所以房地產發展也不可能呈全面下跌之勢,這一點請你相信。祝朋友工作順利、生活快樂!


開偉觀察


2018年不是!也不可能是房地產全面下跌之年。這中間肯定存在這某種誤會!


2018年是房地產的調控之年,是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之年。今年從開年以來各種調控消息不絕於耳,總體的、局部的都有,而且方方面面都是具到的。比如:利率上浮、選購、限售、搖號、戶籍限制等都是今年的調控政策,種類繁多,覆蓋面廣是今年調控的一大特點。




很多人以為,在這樣強勢地位調控之下,樓市會面臨量價齊跌的局面。但是,夢想與現實總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他的不說,單說漲的好好的房價在一年之內跌下來,這就是不可能的。猶如讓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一下子剎住車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在今年實現房地產行業方面的全面降價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其實,不單2018年完成降價不可能,就連同今後的幾年做到房價的下跌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房價的支撐莫過於需求。而我們看看,需求絲毫沒有減弱。就拿今年三月份的全國樓市的成交面積來說,就比往年同期要高得多,並且已經和往年的銷量高位對等。這就足以說明房產市場的需求量還是很好的,否則怎會有如此暢銷的局面呢?




再舉個例子,對普通購房者來說,龍頭房企的房子普遍高於均價不少。應該是少部分人的選擇。但是事實偏偏相反,三大龍頭房企的銷量卻遠遠高於其他房企,並且攫取了大部分的利潤。兩月破千億年內完成6000億的歷史新高銷量不是夢!



這是為什麼?這就是需求!當你還以為高房價沒有人買的時候,其實樓市早已在你做夢的時候活躍了起來。很多你身邊的人都是默默買著房做著投資的。要不然這麼大的房產庫存量真的就是剛需消化掉的嗎?

因此,我們對於房價的漲跌還是應該理性的判斷,真的不是房價高漲或者房價暴跌。而是因為房子這個東西一直有著需求,怎麼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