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全球唯一“海底”遊牧民族,潛深海30米捕魚為生,世代生活在海上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習俗。在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有一支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他們世代生活在海上,終日和水打交道,可以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堪稱“海底”遊牧民族!這個靠海而生的民族,以海為家,過著無國籍的遊牧生活。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巴瑤族人在海上生活了幾百年,以船為家,他們沒有國藉、沒有身份、沒有學校、沒有醫院,過著貧困的海上飄泊生活。很多巴瑤人一輩子都沒有上過陸地。只有少數人用捕撈的魚蝦和岸上的人交換基本生活物資的時候才上岸。

巴瑤族人用木樁高架於淺海的茅草屋中,使用小舟作為水上交通工具,以捕撈魚蝦為生,這是一種自制的手工木船,船體狹窄、船頭高聳,有很多巴瑤族人常年生活在手工船上,以船為家。

巴瑤族人都是自由潛泳的高手,能潛到30米甚至更深的海域捕深海魚,尋找珍珠以及海參。海參不僅是巴瑤族的美食,也是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巴瑤族向外界兜售的珍品。巴瑤族人小孩子最先學會的不是說話,在學會走路之前就開始學習游泳、潛水,一般到8歲左右,就可以正式開始捕魚了。

潛水是巴瑤人每日必須的活動,為了能夠在水中潛得更深、更久,他們在小時候就故意將耳鼓膜弄破,這樣能減少水壓帶來的痛苦,然而正因為如此,有許多巴瑤族到了老年,聽力都不太好。


巴瑤族人每一家小孩特別多,少的五六個,多的十一二個。他們個子都很小,全身黝黑。這些小孩個個水性很好,都能在船頭玩各種跳水動作,雖然他們生活很貧困,但在這些巴瑤人對遊客很熱情,特別是那些小孩,都面帶笑容,樂觀、自由、快樂。

由於巴瑤族的活動範圍位於國家之間的公共海域,他們沒有國籍,也沒有文字,幾百年與陸地近乎隔絕狀態,促成了這種原始的生存狀態。所有巴瑤人的每天出海捕撈海物是他們的食物來源,在他們眼裡穀物和蔬菜是餐桌上最奢侈的食品。

為了避免爭端以及對海域資源的保護,巴瑤人無人問津的生活正在被打破,周邊國家開始強制他們上岸生活,許多巴瑤族人也受到現代文明的同化。如今生活在海上的巴瑤族人數量正在減少,全球唯一一個海上游牧民族正在漸漸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