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淮河上最後一戶漁民,世代以漁為伴,上岸後一家老小何以為生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

自2015年起,南京市為推進內河水域水質達標工程,對沿秦淮河的船舶進行整治清理,並對幾百戶漁民進行了安置。

這幾百戶漁民基本以微薄的漁獲及打零工為生,吃住在船上或岸邊搭建的簡易窩棚,過著艱苦而漂泊無定的日子。被安置上岸後,終於告別了數十年“水上漂”的生活。

而今年63歲的陳寅生卻是這幾百戶漁民中唯一一位至今尚未被妥善安置的漁家。陳寅生是地道的南京人,家裡幾代人都以在秦淮河上捕魚為生。

2007年以前,他們一家還能在南京城內的中和橋水域打魚營生。2007前開始,由於南京進行秦淮風光帶的建設,於是陳寅生開著船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現在的江寧區西北村,在這一住就是十一年。

內河捕撈可不是說幹就能幹的,必須持有漁業部門頒發的捕撈許可證、船舶登記證等相關證件方可營運。說話間,陳寅生從一個抽屜底部翻出了包裹嚴實的各種證件,可以看出這些證件對於他們全家來說就是賴以生存的根基。

目前陳寅生的兩個兒子分別居住在市區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裡,由於兩處房子的面積都很小,自己就和老伴帶著孫子住在漁船上。

漁船分上下兩層,上層夏天住,下層冬天住。這樣的生活環境按陳寅生的話說,冬天像冰窟,夏天像蒸籠。船上的生活用水只能靠秦淮河水加明礬後使用。儘管如此,這麼多年下來,一家人早已習慣了。

自從落腳在西北村後,陳寅生為改善生活環境,想辦法在岸邊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窩棚,至少這樣就能引入生活用電和生活用水,還可以裝臺空調驅趕冬寒夏暑。

然而,從今年開始,由於市政府加大了對秦淮河的治理力度,不再允許在河道內捕撈以及禁止在河道兩岸居住。這樣一來,卻把陳寅生推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兩個兒子家裡的居住面積本來就小,根本無法容納他們老少3人;自己在岸邊搭建的窩棚今天將被拆除,而目前僅剩的這條船不久也將被徵收。說到這,陳寅生嘆了口氣,這後面的日子怎麼過。

家裡世代靠打魚為生,一家人又沒有其它的手藝,這一旦上岸,以後的收入來源都成問題,陳寅生繼續嘆道。

因為今天要拆除岸邊的窩棚,陳寅生的兒子特意從市區趕過來,幫著照看從窩棚裡搬出的傢什。

陳寅生的兒子說,窩棚拆了也就算了,這條船可是老兩口的命根子,就希望主管部門能妥善處理好父母最基本的住宿問題。

窩棚拆了,簡單的生活用品搬出後堆放在路邊,不懂事的孩子在上面玩耍著。

船上的空間本來就擁擠,窩棚裡的生活用品只能臨時堆放在橋洞下。

看著自己的這條漁船,陳寅生的心裡有說不出的苦衷,在秦淮河上漂泊了大半輩子的他即將離開曾與他日夜相伴的母親河,而他又不得不為日後的生活另作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