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六稳”乃宏观政策方向再确认 中国市场短期足以应对贸易冲击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今年后半段的宏观政策确定了基调,依旧维持了年初的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第一次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工作方向,“稳”字当先,呼应了市场关切,给了市场一颗定心丸。

“六稳”给市场一颗定心丸

近来,全球贸易冲突不断升级,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一层阴影,这增加了中国经济外部的不确定性。减小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需在宏观政策上做出更精准的平衡。

上半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尚不明显,虽然部分企业的订单确实受到了影响,但另一部分企业在关税落地前选择“抢出口”,这抵消了对外贸的不利影响,而随着关税措施的落地与升级,下半年这种影响将日益凸显。“六稳”的提法虽说是第一次,但如果梳理宏观政策脉络,可以发现,这些方面的政策举措一直在推进。

稳就业方面,政府一直以来通过鼓励“双创”,对小微企业实施减税,融资等一系列举措;稳金融主要是通过定向降准、扩大央行融资抵押品范围等办法,向经济注入流动性;稳外贸主要是出口退税分担机制,加大出口金融服务等政策内容;稳外资近期的重大举措是放宽市场准入,给予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等;稳投资主要是国常会明确了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等措施;稳预期主要是确保重大政策的延续性,给公众对于社会经济运行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愿景。

因此,“六稳”是对近期宏观政策方向的一次确认,也反映稳增长将被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贸易战对国内通胀影响有限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今年物价会否大幅走高,是老百姓尤为关心的问题。

目前美国已经宣布对规模为500亿美元的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作为反制,我国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其中,大豆、肉类等农产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观点认为,贸易战的间接后果就是我国发生输入性通胀,简单地说,也就是菜市场买菜发现东西普遍都涨价了。

我国经济自2015年下半年起步入L型增长通道,连续12个季度在6.7%至6.9%区间运行。继2018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8%后,二季度增长6.7%,上半年平均增长6.8%。经济增速未出现明显回升。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中国7月CPI同比上涨2.1%,时隔三个月重回2%上方。鉴于以豆粕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行可能带动猪肉价格反弹,从而带高CPI。

不过,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对物价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主要是进口大豆的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上升,豆类的下游产品,主要是豆粕饲料可能会推高一点像猪肉或者鸡蛋类的价格,还有豆类会影响食用油。但毛盛勇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2.5%,食用油的价格也是下降1%,即使价格有一点上升,对整个CPI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中国有足够空间应对贸易冲击

在美国政府发布的50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尽管囊括了中国生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品,但就关税清单涉及的金额看,对中国工业难以构成威胁。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指出,无论是500亿美元还是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清单,如果把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折成人民币,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不到1%。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配套完善,已经形成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优势短期内难以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中国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空间以及制度优势来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冲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如今,中兴事件给了通信乃至整个科技行业一个巨大的教训,中国企业在新兴科技,尤其是5G、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都在积极布局,实力渐强。

目前,工信部已经开始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的第三阶段工作,侧重于商用前夕对产品的研发、验证和产业协同,预计在明年6月出台5G商用或接近商用产品。中国三大运营商也表示将于2018年迈出5G试商用第一步,并力争在2020年实现5G规模商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