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劉備有五虎將,曹操有五上將,那麼分別是哪五位上將?

添梅2


劉備的五虎上將就不細說了,關張趙馬黃,歷來被說書的都吹乎邪了。

而相比較而言,曹操這邊才是名將如雲。諸曹夏侯都是能征慣戰,又是宗室之親,都手握重權統領一方獨當一面。

除此之外,異姓將領最出類拔萃的就要數五子良將了。分別是樂進、于禁、徐晃、張遼、張郃(按追隨曹操時間排名)。這五人都是早期追隨曹操的將領,歷來極受曹操器重(張郃歸降最晚,活躍巔峰期在曹公殞後)。

張遼字文遠,初從呂布,白門樓之後降曹,之後陷南皮,斬蹋頓,追隨曹操平定河北,戰功卓著。濡須之戰後,曹操北歸,張遼受命守合肥,以八百勇士衝擊敵陣,後以七千兵馬破孫權十萬之眾,威震逍遙津,令東吳小兒不敢夜啼。拜前將軍,封晉陽侯。名列古今64名將之一。

徐晃字公明,治軍嚴整被曹操深贊有周亞夫之風。樊城之戰,徐晃率軍增援曹仁,擊敗關羽。拜右將軍。

樂進字文謙,曹操初起兵之時,就追隨之。三國志說他容貌短小,以膽烈從太祖。每戰先登,以驍果顯名。

于禁字文則,于禁約束違法亂紀之青州兵,是敢懟夏侯惇的人物,素以毅重見稱。可惜於關羽水淹七軍之時降羽,晚節不保。被曹丕羞辱至死。

張郃字雋乂。原為袁紹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戰後降曹。之後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尤其是諸葛亮一出祁山,史實司馬懿當時駐紮宛城,西線主要是曹真和張郃同豬哥作戰,令豬無功而返,張郃功莫大焉。


素衣山容瘦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良將謀臣眾多的令人眼花繚亂。而論虎將,劉備和曹操麾下各有五虎將。


劉備手下的五虎將分別如下:

一是關羽。關羽被稱為"武聖",位列五虎之首,文韜武略兼而有之。其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水淹七軍,單刀赴會都展現了他的蓋世無雙的勇猛。



二是張飛。張飛勇猛過人,膽識過人,神勇過人,並且粗中有細。是劉備的結拜兄弟,為劉備建蜀立下汗馬功勞。


三是趙雲。趙雲也是文武雙全的武將,其勇猛彪悍令人驚歎,單騎救主就是最好的體現。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為人正直大義,從事小心謹慎,有常勝將軍的美譽。


四是馬超。馬超是名門之後,不但長的英俊,而且武藝高強,其勇冠三軍,鮮有敵手,是劉備入主西川的功臣。

五是黃忠。黃忠青年時懷才不遇,直到投奔劉備才受重用,他屬於老當益壯的雄心人,屬於百步穿楊的神射手,是一位和李廣相媲美的神射手。


下面,再來看曹操手下的五虎將。

一是張遼。張遼智勇雙全,軍事才能極高,在合淝戰役時把其才幹體現無疑,僅以八百精兵就大破東吳十萬大軍,威震逍遙津,虎將威名傳。

二是樂進。樂進屬於棄文從武之傳奇人物,他和張遼共守合淝時,依其勇猛和智慧抵禦住了東吳的大舉強攻,戰功卓著。


三是于禁。于禁不但勇猛,而且善於練兵。他曾於張繡造反時討伐不守軍紀的青州兵,同時為迎擊敵軍而固守營壘,因此曹操稱讚他可與古代名將相比。

四是張邰。張邰天生神力,勇冠三軍。他投奔曹操後,南征北戰,屢建奇功。他曾經為了援救樊城,突破敵軍的重重包圍,連曹操也為他的果敢勇猛而驚歎。

五是徐晃。徐晃也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善於帶兵,善於治軍,他投曹操後,屢立功勳,在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重要戰役中都有精彩表現,被曹操稱讚為三國版的"周亞夫”。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劉備集團五虎上將

1.關羽(五虎上將的老大,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物,黑白兩道的楷模,我的大刀早已飢渴難耐了,哈哈哈哈!)

2.張飛(被羅貫中叔叔“黑化”的美男子)

3.趙雲(真正的美男子呦,趙雲的粉絲肯定是最多的,一杆長槍在手,隨後槍出如龍,哇咔咔!)

4.黃忠(老當益壯,力斬夏侯淵的老英雄。)

5.馬超(壯志未酬,鬱鬱而終的單挑王)

魏國五子良將

1.張遼(能文能武,智謀一流,超一流武將,只是風頭蓋不過關二爺罷了)

2.張郃(一樣是一位猛將,英勇的戰死沙場)


3.徐晃(小編最喜歡他的武器——兩刃斧)

4.于禁(被關二爺俘虜過的,最後鬱鬱而終,有點可憐)

5.樂進(名氣最小,可卻有真憑實學的良將)

總體五虎上將名氣更大一些,這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密不可分,不過他們十人確實都很厲害👍!


樂觀的三國迷


五虎將、五良將均是對三國亂世劉備、曹操手下名將的渲染叫法,就和《三國演義》一樣,正史很少有人看也看大不懂,但是加上一些很好的誇張、情節設定就會增加流傳性,當然了討論這些免不了被“正史磚家”噴的。

五虎>五良

名稱上就看得出來,虎將絕對不是良將可以比擬的,蜀漢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良將: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不熟悉三國的估計和五良將後面兩個都不知道的,下面就以貶曹的手法來看看五良將以加深記憶(本文純屬演義和正史沒幹系勿噴)!

張遼——要不是“孫十萬”或許會被掩埋

張遼是可以爭曹魏第一名將寶座的人,但在演義中感覺不怎麼厲害,畢竟孫吳的篇幅遠遠小於蜀漢,成名於孫吳感覺威力不大(孫吳猛將太少),出場時間比較早一直在呂布的大名下作戰,不知道白馬樓關羽、曹操等為什麼都認為張遼是“好'將啊?前期表現一般在呂布手下、面對顏良、文丑等、以及赤壁前和劉備對戰中沒什麼亮點和曹魏眾將一樣比較慫。

在三國鼎立形成後大放光彩,被孫權一次次推上神壇,唯一遺憾就和和蜀漢交戰較少,而且身邊總用李典之類的人,相比於五虎之首關羽一人坐鎮荊州身邊就是兒子關平最厲害了哈!

張郃——前期被虐後期成為“萬人敵”

官渡之戰後河北挺柱的老大,但是在對戰二虎張飛戰績不佳,漢中之戰勉強保命,反而在後期成為萬人敵只有魏延能與之匹敵,想想魏延在五虎活的時候都不怎麼的待見,可見張郃也就壽命長點而已。

徐晃——曹魏慫將的代表

一直感覺徐晃太猛的,但是從呂布開始華雄、顏良、文丑、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等人幾乎都能一人嚇傻曹魏眾將(最後還得許諸出來找回一點面子),真心能理解曹操為什麼對關羽、趙雲、馬超等人讚不絕口了,劉備就沒正眼看過曹操的武將。


于禁

名氣很大的,不過後關羽生擒了,這就尷尬了還怎麼說呢。

樂進

存在感很低啊。


每週熱點現象評論


眾所周知,大家好像對劉備的五虎上將都熟悉,卻對曹操的五良上將卻不知底細。

劉備的五虎上將是特別厲害嗎?還是曹操的五良上將是熊包包嗎?

歷史肯定不像《三國演義》寫的那樣,其實曹操的五良上將也是很牛洪洪的。

曹操統一北方,對抗蜀漢劉備,東吳孫權,五良上將是他最得力的干將。

他們分別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鴿,後將軍徐晃。





說起曹操這五良上將的名字,在三國時期那可真是聞者聞風喪膽,聽者真是禁若寒蟬。


古白羽


曹操的五子良將,分別是,


前將軍張遼張文遠。

右將軍樂進樂文謙。

左將軍于禁於文則。

後將軍徐晃徐公明,

徵西車騎將軍張郃。

劉備的五虎將是關羽關雲長,張飛張翼德,趙雲趙子龍。馬超馬孟起,黃忠黃漢升。


中孚鑑


劉備有五虎上將,而曹操就選出了五子良將來對付劉備的五虎上將,這五位分別是張遼、張郃、徐晃、樂進、于禁。(排名不分先後)

張遼

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孫權,繼而大破十萬吳軍於逍遙津。

張郃字儁乂jùn yì

河北四庭柱之一,

徐晃

因治軍嚴謹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樂進

官渡之戰中斬袁紹部將淳于瓊。

于禁

于禁最大的錯誤就是投降了關羽,如果他像龐德一樣,也許會很好!


似曾相識


曹操是“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張頜,于禁,徐晃,樂進,因為劉備敕封了“五虎上將”(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之後,曹操為了不落下風,相對應提拔出“五子良將”,專門對應所謂的蜀漢“五虎上將”,這五位將領在對應蜀漢“五虎上將”時,單挑能力可能比不上,但是論統兵能力絕對是碾壓試的,因為曹操本身對武將要求高(這從曹操對自己的孩子曹彰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來),特別是統兵能力,因此才選了這五位!其實曹操陣營中單挑能力強的還有曹彰,許褚,龐德等,尤其是曹彰,非常厲害,在這裡不多說,小說裡有記述!還有大家對於張遼,張頜,徐晃,樂進比較熟悉,可能會說于禁,其實于禁也是非常厲害的,他是搞後勤工作的,類似於劉邦的蕭何,工作很重要的,綜上所述,曹魏“五子良將”相交於蜀漢“五虎上將”一點也不差,而且還佔優!!!


Green166


在歷史上劉備沒有過五虎上將,歷史上曹操有五子良將,而三國演義裡劉備的五虎將是關張趙馬黃,至於曹操的五上將是看從哪去說,如果說帶兵的話就不止五個人了,如果說衝鋒陷陣的話典韋,許褚,張遼,夏侯淵,張郃都可以


方圓規劃


曹操的五良將,也被歷史稱為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徐晃,于禁,張合,樂進,這五位的名氣是不如五虎將的,所以不是三國迷或者熟知歷史的人,恐怕不一定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