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會被大人誇獎“小大人”,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嗎?面對孩子過早體現出“成熟”我們該怎麼做?

菰單莪的亼


孩子在成長階段無論有什麼狀況,有正確的引導方式是最重要的。

年幼時期孩子的“成熟”,大人們會解讀為可愛、乖巧,再長大一點的孩子的“成熟”大人們會解讀為懂事,如果是青春期孩子的“成熟”,相信很多家長就會擔心,孩子早戀怎麼辦?孩子學壞了怎麼辦?等等。面對孩子不同階段“成熟”的表現,對於家長來說,最重要的都應該是正確引導。

堵不如疏,正面疏導不必慌

在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很多行為都會模仿大人的方式:把學校的班幹部叫領導,甚至在“小領導”生日時為了關係更近送小禮物,讓“小領導”在老師面前包庇自己不要打小報告。

把學校的生活和成人世界的利益往來聯繫到一起,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家長也不比慌,要以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成人世界的禮尚往來是一種交往的方式,同學之間的交往當然也可以去送小禮物互動,但是不應該以禮物討好“小領導”為目的去送,這是不對的。

況且自己如果有什麼錯誤,被老師知道,老師教育你也是應該的,不要去試著矇騙老師和家長,養成“不誠實”的壞習慣,讓自己的錯誤被“藏起來。”

放平心態,好好和孩子進行交流

孩子過分追星,回家後就要抱著電視或者電腦看綜藝或者喜歡的愛豆,家長阻攔會產生逆反心理吵架。面對這樣的情況,也不要驚慌,作為家長應該放平心態,好好的和孩子進行交流,不要用家長的特權去恐嚇和命令孩子怎麼怎麼樣。

處在自我認知形成階段的孩子,對於一些明星、名人,還有電影電視劇有著獨特的愛好,這些孩子通常都比較“潮”,學習他們喜歡的人的打扮和說話,作為家長有時候很不喜歡,但是說這又不聽的時候,不妨先去和孩子好好談談。

告訴孩子什麼是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什麼不是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作為學生應該以什麼為主。告訴孩子,不論你喜歡什麼樣的人生和什麼樣的自己,都應該在現階段努力讓自己優秀起來,讓自己有一天能夠站在想要的那個高度,而不是去盲目的幻想和渴望。

不要武斷,耐心且正確的引導是關鍵

孩子成長階段,異性之間的交往大多數都是純潔的同學友誼,家長不要武斷的以為孩子們之間有別的想法,耐心且正確的引導才是關鍵。

三歲的小孩子說:我長大了要娶她。這話大多數人都會一笑了之,十歲的娃說這句話以後,大人們也會一笑而過,十三歲、十五歲的娃若說了這句話,父母就會從震驚到震怒:“不好好學習,想什麼搞對象?”

等一等,家長有沒有了解具體的理由?為什麼要娶她?是因為這個女孩優秀,心生仰慕?還是因為和她談得來?

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做父母的經驗可能跟不上他們成長的速度,但是我們要有和他們一起成長的決心。無論面對任何情況,我們都有耐心去了解問題之源,再去解決問題根本。家長要做孩子的朋友,不能武斷判決孩子的世界是非對錯。


高校課代表


1.

作為一名教師,看著那些小大人似的孩子,覺得特別可憐。

孩子是什麼年齡,就應該成為什麼年齡的樣子。拔苗助長,就會讓孩子看上去像個小大人。

可以說這些小大人,就是過度教育的結果。

違背自然發展的規律,會事與願違。

2.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應該從小學會有原則,懂自律。

但這並不等於,孩子應該失去他本有的天真和活潑。

面對孩子過早地體現出的成熟和懂事,家長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對孩子控制過多,管教過多。

什麼是教育?

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引導出來,讓她活成她自己的樣子。

如果一個孩子的童年,被家長控制,被家長管教束縛過多。那麼他的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童年,長大後容易顯得心智反倒不成熟,一些巨嬰就是這麼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