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道教庙宇,位于安徽省凤台县三峰山东峰下,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距淮南市中心约30 千米,始建于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3),因陕西咸阳贤士茅氏(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幽居修炼得道成仙而得名。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观组成,坐落于淮水岸畔双峰山陡壁南坡,背山面淮,旷览平畴,洞上建有三茅殿,自古为佛、道两教传承圣地,属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千米,因淮水在此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被称之“淝水三湾”。其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寿唐关、淮河第一峡、黑龙潭、淝水之战古战场及春秋时期扁担城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历史人文景点达76处之多。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据记载:汉宣帝地节年间(前69-前66),茅山道教创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庵一座,尔后茅固、茅衷兄弟也陆续来此隐居,修身养性,采药炼丹,成仙得道。当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并遗有“炼丹井”古迹。清天观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迭居住而数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约1907)方定名为清天观。到清光绪十七年(1892),道长葛明兴(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后于光绪二十年铸成重达千斤的八卦洪钟一口置现院中,在灵雨空山闻得一声钟鸣,更衬托出道院之清幽。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继葛明兴、金大春之后,道长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怀庆镇总兵谢宝胜(原为本庙道士,后还俗从军)资助、建三仙楼于茅仙洞口,藉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国二十三年,主持道长苏理纯素好老庄,行善积德,育炉烧炼长生药,真道行修盖寿丹,内功外行而俱有,领导大修三仙楼、山门、中殿、客厅、主殿等,焕然一新,威严壮观。寿县兴人汪以道书:“清天观”三大字嵌在山门上方。门墙上道还嵌有“呼鹿耕烟种瑶草,招鹤下云倚古松”的泥塑。继之,苏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国道协理事,继任主持崔宗轩。现由崔宗轩簪冠徒、安徽省道协副会长纪诚修率道众开展道教活动。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古洞全长700余米,洞内有36洞天,分别赋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雕塑、碑刻、壁画、题额等内容,古朴神秘、绚丽多姿,形成宗教文化景观带,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洞府。人游其中,仿佛步入中华五千年时光隧道。

以下展示了古洞内大部分碑刻碑文图片及少量洞外碑刻,可为广大人文爱好者、书法爱好者以及宗教人士等了解茅仙古洞文化提供参考。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观

(文+图:王永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