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厚植“勤勞脫貧”鄉風家風

厚植“勤勞脫貧”鄉風家風

孫永輝

最近跟隨扶貧工作督導組下鄉,聽到兩個故事:一是幫扶工作隊入戶走訪時,發現一個貧困家庭貧困的原因是兒子懶惰不願幹活。工作隊員便資助他買了一臺“爆米花”機,鼓勵他自食其力、勤勞脫貧。從此他走街串巷,做起了爆米花生意,不僅很快脫了貧,還娶了媳婦成了家;另一個是過節慰問貧困戶時,領路的村黨支部書記不走村裡的主街,專走背街小道,工作隊員不明就裡,一臉無奈的村黨支部書記直言,送東西、送慰問金,有些老少爺們見了會“眼紅”甚至攀比,不利於脫貧工作開展。

厚植“勤勞脫貧”鄉風家風

這兩個故事頗具代表性,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全國範圍內的脫貧攻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階段性成效,但在一些地方呈現出政府“一頭熱”的現象,部分貧困戶多年來一直接受幫扶資助,卻至今仍未擺脫貧困,甚至越扶貧就越想“保貧”。

勤勞樸實、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脫貧致富的過程首先是改變人的過程,如果缺少脫貧的內生動力,靠著外界的投入和救濟,即使可以短期內實現脫貧致富,也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厚植勤勞脫貧的鄉風家風勢在必行!

厚植“勤勞脫貧”鄉風家風

首先要大力營造勤勞脫貧的濃厚氛圍。要通過各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藉助農村的各種集會,宣傳勤勞脫貧的典型,弘揚他們自立自強的精神,讓勤勞致富光榮、懶惰遭人恥笑的鄉風家風如春風化雨,激發脫貧的強大內生動力。其次,貧困對象的情況千差萬別,要因人施策進行精準幫扶。特別要注意找準他們的優勢,充分調動、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勤勞實幹中見到成效。再次,要設計合理的制度。一些地方通過多種方式給予貧困戶補貼,使其生活水準高於一般村民,必然導致貧困戶產生“等靠要”思想。所以,要做好制度設計,統籌安排救助資源。同時,要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設置一些享受政策的前置條件,比如設計公益崗位等,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體面、有尊嚴地獲得相應的扶貧支持。

厚植“勤勞脫貧”鄉風家風

勤勞脫貧,無上光榮。只有厚植勤勞脫貧的鄉風家風,從品德、意志等精神層面對貧困對象進行由內向外的深入幫扶,才有可能徹底斬斷“貧根”,高質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