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體育產業生態圈www.ecosports.cn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在兩場場面並不落下風的比賽中,摩洛哥都以一球飲恨,遺憾地成為首支出局的球隊。

而在此前的世界盃申辦競爭中,第五次申辦的摩洛哥不敵美加墨,再度失利,摩洛哥人究竟對著世界盃有著怎樣的執著?

6月13日,國際足聯第68屆大會上投票選舉確定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獲得了2026年世界盃的舉辦權。第五次申辦失敗的摩洛哥隨即宣佈將會繼續推進競選中的各項承諾,並將申辦2030年世界盃!

6月15日,時隔20年重返世界盃的舞臺的摩洛哥國家隊迎來第一場小組賽,可惜的是,他們在最後時刻攻入烏龍,遺憾落敗。隨後,他們不敵擁有C羅的葡萄牙,提前出局。

再出發,成為了這幾天摩洛哥足球的關鍵詞。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覆盤13日的競選結果,摩洛哥共獲得65張選票,其中非洲40票、亞洲12票、歐洲12票、南美洲1票。除了意外地得到了南美洲巴西的一票讓人略為驚喜之外,摩洛哥在歐亞非三大洲遭遇了背叛性潰敗。

非足聯的53票本來是摩洛哥的重要票倉,然而三分之一的西非國家和一半的南部非洲國家將票投給了北美三國。歐足聯和亞足聯的55+46張票是雙方展開激烈爭奪的對象,摩洛哥本想利用地理優勢和阿拉伯國家的身份做一番文章,然而最後在歐洲和亞洲只分別博到了12張選票。以沙特為代表的7個亞洲阿拉伯國家將選票投給了加美墨三國,給了摩洛哥致命一擊。

大衛挑戰歌利亞,五次衝擊依然落榜

此前,摩洛哥曾經四次申辦世界盃,但均告失敗。其中最接近的一次是申辦2010年世界盃。在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的主導下,2010年世界盃確定將由非洲國家來舉辦。進入最後爭奪的只有南非、埃及和摩洛哥三國。雖然最後由南非成功舉辦了非洲大陸的第一屆世界盃,但事後有媒體曝出,摩洛哥實際上以2票的優勢勝出,由於國際足聯作票,才使得南非獲得了主辦權。

今年,摩洛哥第五次競爭世界盃主辦權,面對新的賽事規則,面對聯合申辦的強大對手,摩洛哥媒體不禁感嘆自己國家彷彿是挑戰歌利亞的大衛。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這裡所說的新的賽事規則是指2017年1月國際足聯確認2026年世界盃開始決賽圈將擴軍至48支隊伍,賽事數量將上升至80場。這對於主辦國的硬件設施和接待能力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外界普遍認為在新的規則下,除了像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單一國家將很難再獨立申辦世界盃,聯合申辦將成為主流趨勢。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也表示支持聯合申辦的方案。

此外,本次2026年世界盃申辦將使用新的選舉規則。除四個申辦國之外的207個國際足聯成員協會將全部參與投票,取代之前備受詬病的25位執委投票制。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2026世界盃主辦權投票

世界盃的辦賽方式和奧運會大不相同,商業開發空間也絕對更加可觀。下面就來看看雙方具體的申辦計劃。

國際足聯要求世界盃小組賽及第二階段的比賽球場容量不得小於40000人,半決賽球場容量不得小於60000人,開幕式和決賽球場容量不得小於80000人。同時要按1:3的比例配備訓練場。

摩洛哥目前僅有五座40000人級別的球場,根據計劃,摩洛哥將改擴建5座現有球場,同時新建9座球場,21座國際標準醫院和130個訓練場地。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面對擴軍後的世界盃帶來的更大觀賽人流壓力,摩洛哥申辦計劃中的14座球場將分佈在全國12個主要城市。除了卡薩布蘭卡和馬拉喀什同時規劃有兩座球場,其它申辦城市的安排也遵循靠近卡薩布蘭卡、烏季達。馬拉喀什和丹吉爾東西南北四大中心城市的原則。為此,摩洛哥淘汰了蓋尼特拉、拉尤恩和胡塞馬的申辦方案。屆時,所有賽場都將分佈在第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550公里範圍以內,相距最遠的兩個辦賽城市間也僅有一個半小時的飛行距離。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摩洛哥交通規劃圖

根據摩洛哥的交通發展計劃,預計至2026年,大西洋高鐵線路將連接丹吉爾、拉巴特、卡薩布蘭卡和傑迪達四個城市,南北全程用時三個半小時左右。南方鐵路網將進一步延伸至阿加迪爾和瓦爾扎扎特。北方鐵路網將增加丹吉爾-得土安段。此外,除傑迪達和梅克內斯外的所有辦賽城市都有自己的機場。

在美加墨三國方面,美國是三國申辦的核心,拉上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僅能分擔財政壓力,還能獲得更多的支持。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根據三國聯合申辦計劃,美國有17個候選城市、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有3個候選城市。屆時,國際足聯將從中挑選16個城市分配比賽。美國將舉辦80場比賽中的60場,包括四分之一決賽階段起的所有比賽。其中,開幕式將在墨西哥城的阿茲臺克體育場或洛杉磯的玫瑰碗體育場舉行,兩場半決賽將分別放在達拉斯的AT&T體育場和亞特蘭大的梅賽德斯奔馳競技場,決賽將會在紐約的大都會體育場進行。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主辦城市東西和南北間最遠距離都將達到近5000公里。而且基本只有公路和航空兩種交通方式。漫長的旅途將會對參賽球隊和觀賽球迷提出巨大的考驗。

失利關鍵:先天條件差距巨大

從辦賽角度來考量,雙方的優缺點都相當明顯。

地理優勢是摩洛哥申辦世界盃的最大資本。摩洛哥地處北非,同西班牙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和歐洲大陸處於同一時區。2026年世界盃,歐足聯將擁有最多的16個參賽席位,歐洲球隊屆時甚至可以直接把大本營設在海峽對岸的伊比利亞半島。因此無論從球隊競技角度還是賽事轉播角度,歐洲國家都會認真考慮摩洛哥。美國上一次主辦的1994年世界盃,就出於轉播考量將部分比賽放在中午的烈日下進行,嚴重影響了球員的身體狀態。

此外,賽事期間宜人的氣候以及較短的旅行距離

也將為參賽球隊和觀眾提供極大的便利。這一點是多國辦賽和大國辦賽都做不到的。

而中北美三國的辦賽經驗以及場館條件則是摩洛哥遠不能及的。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1994年,美國首次舉辦世界盃

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三國共舉辦過3次男足世界盃、3次女足世界盃和6次各級世青賽,奧運會等其它主要國際賽事更是數不勝數。申辦計劃內的23座球場全部都是60000人以上級別的現有場館,美國更是有5座80000人以上級別的巨型球場。

且北美有著成熟的職業體育和校園體育體系,辦賽經驗和賽後利用都不是問題。

而反觀摩洛哥,只有兩次世俱杯和兩屆非洲杯/非錦賽的辦賽經驗。申辦計劃幾乎徹底就是一紙構想,整個國家的體育設施和基礎設施要在8年時間裡全面更新換代。誰也不敢保證相關工程建設以及賽事組織情況的兌現質量。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廣州恆大作為亞洲代表出戰2013年摩洛哥世俱杯

面對手握非洲大票倉和歐洲利好的摩洛哥,中北美三國在宣佈結果前其實並沒有絕對把握。有媒體就曝出,在離摩洛哥準備遞交世界盃申辦標書前不到24小時、申辦流程即將進入考察打分階段的3月14日,國際足聯突然通知修改對申辦國的考察評價標準。提出主辦國應有年吞吐量不少於6000萬人次的機場,主辦城市人口應不少於25萬,並且大幅淡化對於主辦國社會治安的要求。

摩洛哥足協主席雷克扎憤而向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提交親筆信,抗議國際足聯違規操作,在標書提交截止前不到48小時突然修改規則,提出摩洛哥不可能實現的標準。在原本的申辦計劃裡,犯罪率低和持槍率低本是摩洛哥重要的優勢。而摩洛哥2017年全國機場總吞吐量不過2000萬,第一大機場卡薩布蘭卡穆罕默德五世機場吞吐量剛突破900萬。12個申辦城市中有三個人口少於25萬,分別是傑迪達。納祖爾和瓦爾扎扎特。

但無論如何,如今結果已經出爐,雙方的選票差距並沒有想象中接近,先天不足的摩洛哥再一次倒在了申辦的路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五次失利,雖然有著各種苦澀滋味,但這對摩洛哥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如之前所說,此次2026世界盃申辦競選是兩種辦賽模式之間的競爭。在世界盃擴軍的大背景下,除了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國,很難再有單一國家有能力承辦世界盃。這次競選結果也充分說明聯合辦賽將會成為未來世界盃甚至歐洲盃的主流模式。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另一方面,實力雄厚如美國此次都要拉上加拿大和墨西哥聯合申辦,摩洛哥的能力就更加讓人懷疑。根據申辦計劃,摩洛哥要在未來8年內改建5座現有球場,新建9座現代化球場,全境的交通設施、市政設施更是都要改頭換面。這些承諾不僅難以落實,而且對於摩洛哥這樣的小國將會成為巨大的財政負擔。

如果真的競標成功,摩洛哥是否做好準備經營世界盃、消化世界盃了呢?恐怕在揮灑完足球狂熱、愛國激情後,摩洛哥人自己心裡也沒底。

摩洛哥從未舉辦過世界級別的大型活動,市容市貌、基礎設施、安保組織離世界盃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一年兩次的卡薩布蘭卡德比都會讓安全部門如臨大敵甚至難以控場,何況世界盃期間需要迎接五百萬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國球迷。

體育產業的發展更非朝夕之功。2002年韓日世界盃以來的主辦國,只有德國充分利用了賽事資源,將德甲上座率提升了⅓。在韓國和南非,足球運動的地位並沒有藉著世界盃顯著提升,世界盃球場在賽後都落得個票房慘淡。南非和巴西,雖然有橄欖球聯賽和奧運會來繼承世界盃賽事遺產,但總體上賽後經營壓力依然沉重。

這些問題摩洛哥都逃不過,甚至要面臨更嚴重的詰問。摩洛哥民眾對於足球的熱愛毋庸置疑,但具體的體育消費能力又有多少?

位於摩洛哥經濟中心、第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的兩家非洲豪門維達德和拉賈擁躉遍及全國,也只能在部分場次填滿45000人的穆罕默德五世體育場,現在卡薩布蘭卡卻要為了世界盃再新建兩座大型體育場。

而其它中小球會的主場容量普遍在一萬人左右,一般也只能在面對卡薩雙雄或地區德比等關鍵場次實現高上座率。首都的兩支球隊曾嘗試共用46000人容量的穆萊·阿卜杜拉體育場,但之後拉巴特體育聯隊還是出於票房考慮選擇把大部分比賽放回8000人容量的穆萊·哈桑王子體育場。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摩洛哥版“京滬大戰”,上座慘淡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從表中可以看出,非斯、烏季達、梅克內斯、納祖爾、瓦爾扎扎特這五座城市的球隊長期徘徊在次級聯賽甚至更低級別的業餘聯賽,繼承利用諾大的世界盃球場註定將是天方夜譚。申辦世界盃需要面對的場館建設及賽後利用問題,並不像摩洛哥申辦委員會所描述的“增加就業,改善群眾體育設施”那般美好。

至於2030年繼續申辦世界盃,摩洛哥可能依然沒戲。2030年將會是世界盃的百年紀念,烏拉圭拉上阿根廷和巴拉圭申辦的的計劃已經達成初步意向。另外,世界盃不會連續三屆離開歐洲是不成文的規則,屆時歐洲國家或許也會聯手申辦。

不要忘了還有一直躍躍欲試的中國。假設申辦2030年世界盃失敗,2034年世界盃中國一定勢在必得,這也應該是國際足聯希望看到的結果。環顧四周,摩洛哥聯合申辦的條件並不現實。

兩連敗出局,五次申辦失敗,這個北非國家為何對世界盃如此執著?

兩個0-1,摩洛哥人的俄羅斯之旅走到了盡頭;他們的世界盃申辦夢,也依舊遙遠。摩洛哥足球再出發,道阻且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