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江南有座金華城 坐賈行商皆鄉情

城市生活與街頭小販息息相關:四季水果挑擔叫賣,他們的新鮮也便宜,小區門口的早餐攤方便省錢,增添平淡日子的情趣;搬家運貨的三輪車師傅,以前用腳蹬現在改電動三輪車了,背冰箱搬櫃子妥妥的;路邊攤的燒烤雖然環境不咋地,但來一瓶冰啤酒,炒一盤雪菜粉絲也是美美的一餐。

江南有座金華城 坐賈行商皆鄉情

市區南苑路與高畈街交叉的十字街口,開鎖師傅童偉春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裡守候了24年。很多原住民聽著不急不緩的湯溪口音,就知道是開鎖師傅老童來了,無論寒暑老童騎著輛電動車上門開鎖,老婆就安靜地守著攤子,淳樸的夫妻倆彷彿剛從田野收稻回來的莊稼人,同從事的開鎖行當挺合拍。老通總是憨厚地微笑,不急不躁,面對忘了鑰匙或打不開車門的主顧,他變戲法似的鼓搗兩下,就平復了客人的心急如焚。 解決"鎖"有問題也不是逢求必應,去哪家開鎖要驗明身份,不是你出錢就可以隨意開鎖的。20多年的生意做下來,老童不僅開鎖的技藝如火純靑,更練就了一雙識人的慧眼。天大地大不如自家茅草房,老童是公安部門備案的“正規軍”,他將開鎖匠的魅力體現在每一次服務上,甚至正月裡走親訪友也隨身帶著工具待命。這些年來有的街坊從江南搬到江北,從公寓搬入排屋,袋裡的自行車鑰匙變成了轎車啟動牌,家裡的彈子鎖換成了指紋鎖、密碼鎖,還是要找到老童開鎖才放心。而老童的手藝也與時俱進,耐得住歲月和科技的洗禮。靠著這門修鎖配鑰匙的手藝,童偉春18歲進城學藝到在市區安家落戶,前年又趕在漲價前置換了更新更大的房子,原來的小二居用來出租收錢。學藝容易,守藝艱難,老童說很多人進城如一茬茬被割取的莊稼,自己能夠留下並安家已很滿足,更要守候好自己2平方米的露天小鋪,這就是城市謀生的不易和堅守吧。

江南有座金華城 坐賈行商皆鄉情

草長鶯飛天高雲淡,坐賈行商有的擺攤,有的騎車,也有的挑著小擔沿街叫賣,現場稱量,一手交貨一手收錢,一斤水果一紮菜蔬的情分,十幾元錢揣在口袋裡也是生意。他們一個個像電影演員,這方唱罷那方登場。走在市區的大街小巷,他們既是進城謀生的小生意人,也是生長在八婺民風裡的能工巧匠。

江南有座金華城 坐賈行商皆鄉情 清晨或夜間,一次次步行在這座城市,與他們擦肩而過。偶爾的吆喝聲彷彿一道弧線,輕輕劃過四月的天空,思緒做了一回溫暖的穿越。開鎖的,賣餅的,做夜市的,一個個小攤販微笑著在街口出現,他們構成了淳樸的民間、民風、民俗。每一個小商小販都是一個家庭的脊樑,不論互聯網怎麼發達,他們的故事依舊在延續,他們是一座城市抹不去的鄉情!本報記者方令航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