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故乡的碇步

人到中年,多易念旧。

日前,堂弟在群上转发的一张儿时旧照,背景是:萧瑟的深秋、荒凉的远山、干涸的溪床,遍目的裸石,还有堂弟身后那长长的碇步……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碇步两头,偶有二三人影经过,显得欢闹。而堂弟甜甜的微笑,一直定格在这凄凉的秋日,为故乡增添了几分亲切。莫名间,这一树一草、一石一碇步,触电般勾起了我对逝去碇步刻骨的怀恋。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难敌诱惑,我特地在丁酉年除夕前夕,借探访溪对岸三伯母之机,重温了一趟童年老路。坳头殿门前,当年近三十米的碇步,至今大半已没了踪迹,只留下残缺的小半截在风中哀吟。过了碇步,便是江心幽,昔日田畴井然,苗禾葱郁。如今却是荒草杂芜,枯蒿疯长。曾经爽洁而弯曲的蛮石小路,依稀不辨。快达溪边,几丛烧焦的芦苇,落败无助。那段沧桑的门前溪碇步,早已被现代化的拦水堰所取代,看了不免让人悲切。

门前溪碇步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毁于何日也难说确切。稍能讲得理直气壮点的是,随着1988年,故乡建成了百米石台、双柱式砼墩空心板梁结构大桥后,碇步便渐行渐远……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印象中,故乡除了门前溪碇步、殿前碇步外,还有一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岩垟头碇步。那时候,我在抱岙中学求学两年,每逢周六、周日往返家校,穿越岩垟庵大片天然草坪后,都要过岩垟头、殿前碇步。除此之外,不大再走那段路。

而门前溪碇步不同,记得那时,我几乎每天都要走,它是故乡的母碇步。大约从三官亭出来,先行大段笔直块石路,至埠头缺口,再跨百多枚碇步,才算走完全程。碇步齿宽约30至50厘米,每隔8至9个碇距,碇旁便置有子碇,用于来往交会避让。要是一口气走完,觉着要好长好长时间。若是夜幕下一人过碇步,我便飞跑,觉得身后老有影子跟着你,特害怕……

那时的乡亲很谦让、朴实,懂得礼让三分。见有慌急者跑来,抑或老人过碇步,大家不约而同都要先在子碇上等待。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倘若不巧,当你与挑粪大叔擦肩而过,亦须在子碇上捂鼻静候,怪考验人的。

碇步埠头,也常有好戏上演。每早课前,几个调皮鬼跑到碇步头,要戏侮邻村女同学一番。见她们过碇步走近了,淘气鬼们便一呼而上,在流急处纷纷向她们泼水。女生们进退不得,便会哭骂起来,直到上课铃声响起,各自才会一哄而散……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那时候,我和兄弟姐妹最想去外婆家。外婆从来不曾骂我们,相反,还有美味佳肴款待我们。所以,在家时,一逢母亲唠叨了,我总是最先偷偷跑到外婆家去,门前溪碇步,我可以三齿一步,飞奔雀跃。

曾记否,那时的门前溪碇步,还是通往邻近四乡八村唯一的水上通道。北去山背、陈周、张溪村;南去福佑、抱岙、鲤溪村;西去八沸垟、溪口、岩坦村;东行德岙、齐山等地,都要经过故乡。所以,心里偶尔也会阿Q起来,觉得故乡地旺村兴,为自己生于斯而沾沾自喜。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要是,遇上农历四、五月,正是麦黄丰稔时节。如果不想上课,我便邀上几个同学逃课出来,溜到门前溪碇步下游,不顾烈日炙烤,光着膀子徒手在溪石下摸鱼抓蟹。有时,两手往石下一探,可以轻松掐到石斑鱼、白口驳什么鱼儿的,可谓惊喜连连,心跳提到嗓子眼上。但我从不敢将鱼获捎到家里,如教母亲知道你逃课,是要被咒骂的。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天热时,我们也会在门前溪碇步上游岸畔,择一洁石,将脱下的衣裤放好,钻到水里畅游一番。上岸时,将湿裤头拧干,往一旁石头上晒着。此刻,最怕有人看到,慌忙又光着屁股,一头扎入水里再游片刻。等骄阳晒干裤头,我们就像神一样悠哉悠哉地回家来。要知道,语文、数学课我们是不敢逃的。假如遇上下午的音乐、美术课,我们就不大害怕了,因为次科的老师从来就缺一幅严苛的脸庞。

儿时,除了觉着晴天有小半好之外,但那时,我似乎更喜欢雨天。因为,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母亲总是念叨着要我们去锄草、砍柴、背树(意指背松树赚工钱)什么的……

所以,我就时常虔心盼望着老天能下点雨。有雨便好,路浥草润,不用上山去。水大时,更可以去溪边钓鱼。那时候,没有鱼钩,我们把小截细铁丝一弯,就当钓钩,所以钓不到鱼。

涨水时,碇步上下无疑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碇步水色、水势,瞬息多变。由浪淘珠玑,雪卷千堆;霎时变成“弧流”一线,气势磅礴;不多时,浊浪滔天,一片汪洋……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小时候,是一个特别崇拜英雄的年代。而故乡的碇步上,会不时演绎着一幕幕英雄的故事:溪水暴涨时,若能在故乡的碇步上,看到一两个如履平地的人,那是让我们喝彩仰慕的。据说,昔日我的爷爷,还有岩起公走碇步都很了得,说水涨到臀部时,他们照常过碇……

乡愁就是楠溪江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远嫁桐庐的八沸垟同学戴春微不无感慨地说:“小时候,我是走杏岙的碇步长大的。后来呀,还多次梦到这条路。最深刻的是,每逢大水,不能回家吃饭,便到表姐、堂姐家蹭饭吃,等放学水退时,才能回到对岸的家里……”

韶华易逝,我们都将慢慢老去,而乡愁深处那长长的碇步,或将伴我牵念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