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吃中药伤肝”的说法科学吗?“毒豆芽”中的主角是谁?当下我国的奶粉质量安全如何?食品中的植物甾醇与降低人类慢性病发病率的关系是什么?2016年9月7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承办的“刊媒hui”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沙龙之“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专场在京举行。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本期 “刊媒hui”沙龙联合《科学通报》、《食品科学技术学报》、《食品科学》、《农药学学报》等科技期刊,邀请了5位食品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把科技论文中的食品安全研究成果和科普意义推介给大众媒体和科学爱好者,希望以点带面,通过科学解读带动公众理性认知和行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健康时报、北京晚报、北京科技报、光明网、腾讯科学、新浪科技、彭湃新闻、健康与营养、中国食物与营养等十余家媒体单位记者出席活动。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沙龙开场,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王伽伯博士,结合在《科学通报》发表的论文《基于整合证据链的中草药肝毒性客观辨识与合理用药:以何首乌为例》以及多年临床研究成果,为大家普及了中草药安全性的知识及如何科学防控中草药肝损伤问题。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接下来,《“毒豆芽”中的主角——6-BA安全性的科学评估》(《农药学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张志恒研究员为记者和公众介绍了“毒豆芽”中的主角6-BA(6-苄基腺嘌呤)安全性的科学评估。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奶粉保留了鲜乳中大部分营养物质,且便于包装运输和食用保存。配方奶粉对婴幼儿更是重要的营养来源。《我国奶粉的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现状》(《食品科学技术学报》发表)的作者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于景华,就目前我国奶粉包括原料奶粉和婴儿配方奶粉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奶粉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食品安全现状等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健康饮食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所长助理/检测中心主任崔亚娟副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其发表在《食品科学》杂志的论文《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甾醇》,普及了胆固醇与植物甾醇的关系、如何有效降低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该怎么预防慢性疾病等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最后一位嘉宾是谱尼测试集团北京公司高级经理宋桂雪博士,他介绍了《食品科学技术学报》推荐的《豆芽中的尿素与尿素豆芽、避孕药无籽葡萄?》。给大家解释了豆芽中的尿素问题及无籽葡萄与植物调节剂的问题。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刊媒hui”为大家准备的这场“科技论文成果推介沙龙”,令到场的所有大众媒体及科学爱好者们收获到了大量食品安全相关的前沿科技信息。沙龙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探讨和互动仍在继续。

理性解读“舌尖上的安全”:“刊媒hui”沙龙推介食品安全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