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很多人把吉林查幹湖魚叫做“洗澡魚”?

楠楠快遞哥


所謂"洗澡魚"就是把其他地方的魚買來,放到查干湖裡,等到冬天捕勞季節打撈上來,這些魚搖身一變就成為查干湖的魚。其實不但魚這樣,陽澄湖大閘蟹不少都是盤錦產的河蟹,放到陽澄湖裡養幾個月,就成為聞名天下的陽澄湖大閘蟹!



人們這樣做,無非是利益在做怪,為了賺取利益,把做人的誠信丟掉了。利用查干湖冬捕這一活動的傳統文化,提高查干湖冬捕知名度,吸引各地的遊客來查干湖旅遊,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採取吸澡魚這種手段,來博取人們的眼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增加經濟收入,我認為這種方法短時間有效,時間久了,人們會反感,會拒絕,也會使查干湖冬捕這一傳統活動失去歷史特色,而被人們遺忘。因此,這樣做下去,會得不償失。


微言微語999


大家對洗澡魚的疑問,我想大家可能是對查干湖每年的產量產生了懷疑吧,可能有人就會想了,為什麼查干湖每年都能打那麼多的魚呢,產量一直很穩定,一條野生的四五斤的魚生長週期不可能是一年吧,大家可能就對此產生了質疑吧。

我們再來說說查干湖魚的產量吧,查了一些相關的新聞資料,查干湖每年的冬捕所獲得魚的產量大概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斤,而且每條魚的分量都會不小,平均都在五六斤左右,這也就會產生讓大家懷疑之處,人們可能要想,一條五六斤的大魚生長需要幾年的時間,可是查干湖為什麼每年都會達到這麼好的產量呢,這有些不太可能,這就會讓大家思考了,大家就會懷疑是不是在秋天的時候,事先把別處運來的大魚大量的投放到查干湖裡去呢,等到冬天再捕撈上來呢,就這樣一進一出就是所謂的洗澡魚了,而且這樣的一進一出能產生不錯的利潤!

現在不光是洗澡魚的說法很普遍,你比如說大閘蟹吧,有人就稱之為洗澡蟹,就是把別處的蟹運過來放在這個湖裡養一段時間,就宣稱是這個湖的蟹了。我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大家過於追捧品牌效應了,認為只有這些地方產的魚蟹才是最好吃的,這樣買的人趨之若鶩,人一多產量上不來,那就會驅動人們去走歪門邪路了,畢竟都是金錢鬧得嘛。

我想是查干湖也好,其他的湖也罷,如果真是這樣搞的話,人們都不是傻子,你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的,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放棄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要讓傳下來的民俗在我們這裡變了味道,我們要想怎麼樣把這樣好的活動越辦越好,繼續傳承下去,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失去了整片的森林。


勝利女排


千萬不要胡說,我們都是放的15斤的魚苗,長到16斤才捕撈。怎麼能說是洗澡魚呢。在胡說不賣給你魚。說洗澡魚的都是跟風無知的,冬捕不止查干湖,也不止東北。除了查干湖像月亮泡水庫,黑龍江的鏡泊湖等等不計其數。每年的出魚要幾千萬公斤,試問上哪買那麼多的而且要五斤以上的,再則鰱魚和鱅魚是浮魚,易死亡不利運輸。這裡有些人說魚長的快,意思一年就能長五六斤,真是服了。年年捕魚年年放魚苗,用網眼控制捕魚的大小,這麼簡單的事兒會有人想不到?不良人都這樣,頭幾年是橘子,香蕉,這幾年是塑料紫菜,棉花面包這有玩兒上冬捕了。真是不毀了老百姓不算完呢



獐子島的扇貝都能跑,咱們魚就不能洄游一下!這麼說吧陽澄湖的大閘蟹只夠上海人吃,有需求就有市場。我是松原的,每年都放魚苗是實事,但洗澡魚純抹黑。查干湖的魚還可以,但是我更喜歡吃月亮泡的魚。這個早就知道了,好多電視節目也報道了,就是一個噱頭,當地還把這個作為農副產品高附加值的一個產業模式來推廣呢,就是買點大魚放到查干湖裡。


現在的捕魚節什麼節的,都是一種促銷手段,當然得造假了,我家在松花湖邊,每當冬捕節也是趁夜色在瀋陽往回拉魚,糊弄人。比喻的好形象,呵呵洗澡魚,這也是我這幾年的疑問,擦乾湖野生魚怎麼這麼多,長的比人工飼養都快。都是假的。秋天購買大量魚放入湖中。冬季在捕。哪有年年捕的。我們那裡就是這麼做的。不喜勿噴呀。我是自己看見的 不代表全部。


公職考試一點通


很早就聽過查干湖,“冬捕”一詞是偶然知道的。據說是一個非常壯觀的捕魚景象,每年的冬捕都會捕撈數萬斤的魚。其實查干湖冬捕是很早就有的一個當地習俗。這是我在網上了解到的,最早從遼金時期開始,歷史也是相當久遠了。一直保存至今,並且列入了吉林省省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查干湖冬捕已經發展成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項目。慢慢地,隨著冬捕祭祀這些活動的愈辦愈盛大,逐漸就象徵了求昌盛,求繁榮這樣的一個類似祈福的盛事。有的人也會用幾十萬價格的搶拍頭魚,為的也是一個好兆頭。

查干湖為了利益的更大化,每年會定期的向查干湖裡面投放魚苗,以保證一定量的捕魚量。查干湖也是一個生態系統,在不破壞生態系統的情況下,它所能容納的魚群的數量是有一個最大值的。根據高中生物學的生態系統的知識,我們都知道當魚群數量是最大值的一半的時候,它的數量增長速度最快,超過一定數量也會影響到生態系統。

所以,雖然每年都會捕撈到大量的魚,但是魚群本身的數量增長速度也很快,再加上人工投放的魚苗,那麼魚的數量不會有太大波動。

即便是這樣,仍然有些人會為了謀取更大的商業利益在冬捕之前往查干湖裡面投放大魚。魚的斤數越大,在競拍中越能拍出高的價格。說不定斤數是一個吉利的數字,更能“賣”出好價錢呢。2016年網上給出的數據是:頭魚重約50斤,起拍價18.8萬,成交價85.8萬。所以才會有人這樣“洗魚”,投機取巧。

“所謂洗澡魚就是把從別處買來的大魚放到查干湖裡面,在冬捕的時候捕撈上來。相當於在查干湖裡面洗了個澡。”

洗澡魚也就這樣出現了。不過洗澡魚肯定還是少數,不然生態系統會破壞,媒體報道出來影響也不好。我們要一起愛護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呀~


悅學越樂


洗澡魚是指在外地買來的成魚,投放在本地的水域,生長短時間之後就撈出來賣掉。

這兩年查干湖洗澡魚的說法,與客觀事實不符,邏輯不通,先說這個誤解是怎麼出來的。

第一,查干湖每年投放百萬斤的魚苗,這個魚苗與南方的十釐米左右長的魚苗是不一樣的,北方,大型魚種,鹼水泡子,必須投放大一些的魚苗,成活率才高。個人覺得魚苗在一斤左右才符合條件。有的人看到投放魚苗了,就認為是在外面買來的魚,放到查干湖裡洗澡。其實這個道理大家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我們把查干湖當做一個巨大的養魚池,每年投放的魚苗經過幾年的生長被撈出來賣掉。如果這也叫洗澡魚的話,那這澡洗的時間太長了。

第二,每年,松原周邊的水庫湖泊魚池都會有人來收魚,運到松原,這些人主要是販賣的,也就是我們在去查干湖路邊經常能遇到的那些賣便宜魚的人,還有在松原一些批發市場,根本就不說是哪裡的魚,甚至公然假冒查干湖的魚。這就是為什麼周邊的人說,魚被買去查干湖了。其實是進入市場了,而不是進入查干湖了。每年冬捕節開幕,幾萬人進場,但是在查干湖買魚的不到1/3,很多人都會出來買便宜的魚,裝在查干湖的盒子裡,回家送給親朋好友說這是高價買的查干湖魚。我們說這是假冒偽劣產品,但真不用放到湖裡洗澡,直接在外面凍的幫幫硬就可以賣掉了。

第三,很多人從自己的常識出發,認為查干湖每年捕魚200多萬斤,那湖裡能有多少野生魚啊?一定會有外面的魚運進來。這是對查干湖面積認識不全,對查干湖水淺陽光到底認識不全,對每年投放百萬斤魚苗堅持十幾20年認識不全。這麼多年的人工投放魚苗,加在一起,也有1000多萬斤了,然後這些魚還會生長十幾倍,查干湖原有的魚也會自然繁殖,按照查干湖的面積和投放魚苗的數量計算,查干湖裡的魚存量至少在1億斤以上,我在以前的回答當中計算,應該在兩億斤左右,後來自己也修正了一下,覺得那樣還是太樂觀。但是有1億斤的魚,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第四,把洗澡魚的差價估計得太樂觀了。按照大家說的,洗澡魚應該都是10斤以上的。那麼在查干湖周邊的湖泊,最近的是大安的月亮泡十斤以上的胖頭魚,批發價大概在8到10元。要運輸過來,中間會有損耗,投放下去也會有水土不服死掉的。這樣成本就會在12元左右。今年查干湖自己的魚,16斤以上的是25元零售價,十斤的魚零售價在15到20元之間。綜合起來這個差價其實已經降到了7,8塊錢。如果260萬斤的魚裡,有一半兒是十斤以上的,且都是洗澡魚,那麼賣魚的錢就要比查干湖自己出產魚的錢少1000萬,大概就是3000萬和2000萬的區別。漁場有900職工,月均工資3000塊錢的話,就需要3000萬開工資。不在自己的湖裡撈,花錢出去買,賠那麼多錢怎麼給公職工開工資?


跑馬圈地262357640


太長不看版,有“洗澡魚”的現象也不足為奇,利於驅使下的產物,好比大家更熟悉的陽澄湖“洗澡蟹”。不過,查干湖魚旺盛的產量還是值得一說的。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縣西北部,面積三四百平方公里,南北寬度14公里,連通松花江,是東北平原上最大的天然湖泊,自古魚類資源和儲量豐富,主要出產的淡水魚有鱅魚(胖頭魚)、鰱魚、草魚、鯽魚。查干湖的冬季捕魚活動是當地一大盛事,甚至可以追溯至先古時代。


查干湖冬捕是蒙古族原始的傳統捕魚方式,這項人類活動的為人熟知可能還要得益於美食紀錄片《舌尖》,自此,“查干湖冬季捕魚節”便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遊賣點,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剎、查干湖滑雪場等景點,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查干湖每年一網下去,往往都有十幾甚至幾十萬斤的魚獲量,為了維護資源,漁網的孔眼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捕撈上來的都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魚。那麼,為什麼查干湖有這麼多魚可捕呢?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當查干湖捕魚稱為了一個著名觀光產業,為了維護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讓冬捕的盛況不減,當地每年都會有魚苗增殖放養,魚類生長的速度和種類有關,像查干湖冬捕的核心魚種,一兩年長個五六斤其實沒什麼壓力,於是這便年年都有魚捕和高產,查干湖雖為天然湖泊,但查干湖中的魚獲更像是人工圈養。當然,這種放養的魚不能被稱為“洗澡魚”。


那麼洗澡魚是怎麼回事,其實是在臨近捕撈季時,人為傾倒如湖區內,甚至漁網範圍內的,從外省拉運來的活體商品尺寸的魚。原因也很簡單,查干湖冬捕的名聲那麼大,大大拉動了當地旅遊業,查干湖出產的魚也成為了特色土產,遊客爭相購買現捕活魚,網店也大賣查干湖魚禮盒,價格自然比普通淡水魚要高很多,利於面前就有追逐利益者,於是出現“洗澡魚”的現象就很正常,就像陽澄湖的洗澡蟹一樣。


那麼,查干湖的大魚值不值得購買?這事要兩說,

查干湖冬捕盛況空前,當然很值得觀賞,作為遊客,在當地品嚐新鮮出水的大魚或者是在當地購買活魚還是非常值得的,畢竟嚐個新鮮勁兒。


網售的查干湖大魚禮盒,就不值得購買了。因為這些魚本質上和其它產地的魚沒什麼區別,並且淡水魚經過冷凍和解凍,肉質和口感都大大折扣,遠遠不如家附近菜市場購買的新鮮活魚,如果再算上幾倍的價格,就有點類似智商稅了。


薩爾茨堡的魚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是霍林河尾閭的一個堰塞湖,霍林河斷流後,前郭縣政府組織群眾挖渠引水,修建引松渠道,補充查干湖水量,使查干湖最大湖水面積達到了307平方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時(豐水期),查干湖水面面積345平方公里,蓄水6億多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

查干湖的全年漁業產量達到5000噸左右,冬捕出魚量最大,能達到1500噸左右,不算旅遊和其他產業,光是漁業收入,查干湖漁場每年就能超過五千萬元。

有人說憑查干湖這麼個小泡子,每年根本就不可能出那麼多的魚,根據樓上的數字算個賬就明白了,其實查干湖的漁業產量並不高。

查干湖300多平方公里水面,也就是45萬畝,查干湖漁場鮮魚的年產量是5000噸左右,合每畝水面產鮮魚才22斤,隨意百度一下,畝產鮮魚過噸的新聞隨處可見。

關於魚苗

有人信誓旦旦地宣城,說自己親眼看見有人查干湖投放10多斤的胖頭魚,這不現實。

往自然水域裡放胖頭魚苗,規格在每尾0.5-1公斤時成活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大。魚苗小了抵抗力不行,到水裡不容易活,也容易被肉食魚類和鳥類抓住吃掉;魚苗大了捕撈時互相碰撞容易造成機械性損傷,受了傷的魚放進湖裡成活率極低,達不到50%,按造謠這幫人說法,把魚放進湖裡洗完澡就往出撈,放倆死一個就賠了,且不說能不能撈得上來的話。

再說放小魚過五六年就長大了,為什麼非要放大魚呢?

陽澄湖不比查干湖,養胖頭不比養河蟹,胖頭魚放下水去洗澡,抓不回來啊!

查干湖300多平方公里,胖頭魚放進去就算不死,誰能知道它跑哪去了,咋往回抓?查干湖的大網,最長的3000米左右,最牛的魚把頭一次也只能圍住0.7平方公里的範圍,面積佔整個湖面的500分之一,500分之一的機會能抓回來,這賠本的幾率也太大了。

有人在網上說查干湖都是事先把網放進水裡,然後鑿開冰面把魚放進去再拉上來,這也是扯淡。

魚是活的,能老老實實呆在網裡等著你往出拉嗎?

打網講究的是一氣呵成,早晨三四點鐘就上冰直接幹到出完最後一條魚,中間兒一點都不能停,只要一停,網裡的魚就跑掉了,這是常識,遺憾的是這個常識造謠的不懂。

查干湖冬捕吸引了大批的攝影記者攝錄團隊,幾乎每一網魚都有攝影愛好者或遊客全程跟蹤攝錄,有時還有媒體跟拍。

出紅網時候一網能打上來20多萬斤,得用多少車往裡運?得多少人來參與作弊?漁場這麼幹,得花多少錢封口費?

舉世聞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查干湖冬捕竟然是假的,這新聞絕對能轟動世界了。

查干湖冬捕作弊這新聞怎麼著也比文章搞破鞋值錢,難道全世界的狗仔都瞎了眼?

查干湖魚要說沒有冒充的,那是不現實的,東北人作假不比江淮一帶那麼遮遮掩掩,連澡都不洗,直接市場上就往外賣,明告訴你我這魚不是本地的。你買回去送禮糊弄人,是你的事兒。

假冒的查干湖魚的大胖頭多數產自京津唐,那邊緯度低,氣溫高,魚長得快,養殖的相對成本低一些,再有就是京津唐地區的飲食習慣,不太喜歡吃鰱鱅魚,因此鰱鱅魚在那邊批發價相對便宜一些。

假冒的查干湖胖頭,在松原市場上一般10斤左右的13-15元/斤,花十塊錢買個查干湖魚的盒子裝上,送禮倍有面子。

查干湖漁場是不會拉外地胖頭作假冒充的,查干湖冬捕這幾個字品牌價值好幾個億,傷不起。

一是沒那必要,正常年景,查干湖冬捕能產鮮魚300萬斤左右,賣個三五千萬,夠花了,豐收年頭打到500萬斤也就駐網不打了,玩的是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得給明年留種;

再說也不能可勁往出打魚,打多了也賣不出去,賣不出去開了春就化了,不值錢了,與其賤賣還不如放湖裡養著,既能增重又能保值。

二是也不敢造假,造假的保密成本太高,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萬一傳出去生意就毀了,幾個億的品牌就砸了。一條塑料紫菜假視頻都能毀掉青島的一批紫菜廠,這年頭的傳媒太厲害了,躺著都中槍,公然造假哪能不露餡啊?


飛翔的雞毛撣子


查干湖,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縣西北部,面積四百平方公里,南北寬度35公里,連通松花江,是東北平原上最大的天然湖泊,自古魚類資源和儲量豐富,主要出產的淡水魚有鱅魚(胖頭魚)、鰱魚、草魚、鯽魚。查干湖的冬季捕魚活動是當地一大盛事,甚至可以追溯至先古時代。

查干湖冬捕是蒙古族原始的傳統捕魚方式,這項人類活動的為人熟知可能還要得益於美食紀錄片《舌尖》,自此,“查干湖冬季捕魚節”便是查干湖每年冬季的核心旅遊賣點,加上附近的妙因古剎、查干湖滑雪場等景點,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查干湖每年一網下去,往往都有十幾甚至幾十萬斤的魚獲量,為了維護資源,漁網的孔眼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捕撈上來的都是五六斤以上的大魚。那麼,為什麼查干湖有這麼多魚可捕呢?

其實很好理解,當查干湖捕魚稱為了一個著名觀光產業,為了維護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讓冬捕的盛況不減,當地每年都會有魚苗增殖放養,魚類生長的速度和種類有關,像查干湖冬捕的核心魚種,一兩年長個五六斤其實沒什麼壓力,於是這便年年都有魚捕和高產,查干湖雖為天然湖泊,但查干湖中的魚獲更像是人工圈養。當然,這種放養的魚不能被稱為“洗澡魚”。

“洗澡魚”其實是在臨近捕撈季時,人為傾倒如湖區內,甚至漁網範圍內的,從外省拉運來的活體商品尺寸的魚。原因也很簡單,查干湖冬捕的名聲那麼大,大大拉動了當地旅遊業,查干湖出產的魚也成為了特色土產,遊客爭相購買現捕活魚,網店也大賣查干湖魚禮盒,價格自然比普通淡水魚要高很多,利於面前就有追逐利益者,於是出現“洗澡魚”的現象就很正常,就像陽澄湖的洗澡蟹一樣。

查干湖的大魚能不能買這事要兩說,查干湖冬捕盛況空前,當然很值得觀賞,作為遊客,在當地品嚐新鮮出水的大魚或者是在當地購買活魚還是非常值得的,畢竟嚐個新鮮勁兒。

網售的查干湖大魚禮盒,就不值得購買了。因為這些魚本質上和其它產地的魚沒什麼區別,並且淡水魚經過冷凍和解凍,肉質和口感都大大折扣,遠遠不如家附近菜市場購買的新鮮活魚,如果再算上幾倍的價格,就有點類似智商稅了。

因為查干湖捕出的魚大多都是鰱魚和胖頭魚,這種魚長勢非常快,所以說讓外地的,人或者別有用心的人,感覺像是洗澡魚,其實不然,恰恰相反。另外,當地是鹼水魚,外地的魚不容易,在鹼水魚減水裡頭活,所以說查干湖的魚都是當地的魚。







東北豐


其實啊,這個也正常!為啥?因為查干湖火了,所有就有點了掛羊頭賣狗肉了!其實就是查干湖的魚再好吃,這個也就是那麼回事。年年那麼捕魚,年年捕魚那麼多,怎麼可能總有那麼大的魚?向查干湖內投放魚苗這個是事實,但是你說“洗澡魚”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見過嗎?這個都是傳說。

其實啊你想一想陽澄湖大閘蟹,就能明白查干湖的魚吧!有些事情不能太較真,當一個地方被過分旅遊化之後就變味了。你看看雲南的那些旅遊勝地……麗江、大理,有些東西就是要賣給遊客的。這個也是一個原地打一個願意挨,為啥?人家旅遊來了,就是要消費的,你沒有消費的地方,這個不是很不明白事?


球哄哄


關於查干湖魚,被某些人稱為"洗澡魚",這是一種誤解。也是對查湖每年都捕撈出、幾十萬斤,甚至上百萬斤的產出持懷疑態度,乃至發出″洗澡魚"之說。這就是對查干湖的不瞭解,也無可厚非。

查干湖是中國十大淡湖之一,面積420萬平方公里,是吉林省最大的淡水湖。湖中盛產:鰱、草、鯽、鱅,但最著名的應數:胖頭魚。

由於湖面寬闊,湖中水生物較多,這些水生物就是湖魚的″糧食"。而胖頭、鰱魚等、在水體寬闊,氧氣充分,食物豐富的情況下。當年的魚苗,就可以長到0點5到一公斤。第二年就可達到2一3公斤,第三年達3一5公斤,最大的可達到10公斤。而在捕撈時,嚴格的採用大眼網。也就是:這種網只捕上2公斤以上的魚,而小魚依然留在水中繼續生長。這就是良性的循環,而查干湖嚴格控制捕撈,所以才有大量的魚貨以供傳統的冬捕。

查干湖中的魚有多少,誰也說不清?湖中的大魚、從十幾斤到二、三十斤的都有。16年捕到的魚王重達50多斤,拍賣了八十五萬八千元。

所以,說查干湖冬捕的魚是″洗澡魚",是不客觀的。一次捕撈幾十上百萬斤,懷疑一下可以,但事實並非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