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為何俄羅斯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保護敘利亞?這是因為什麼?

中東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中東的重要性一方面體現在其地理位置,它處於歐、亞、非三大洲交匯區,溝通大西洋到印度洋,是東方和西方的交通樞紐和咽喉地區,擁有博斯普魯斯、達達尼爾、曼德和霍爾木茲四大海峽,是扼守國際航道的咽喉門戶。像霍爾木茲海峽它是中東石油向西方國家和世界各地輸出的咽喉通道。假設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世界石油價格將上漲3—10倍,甚至爆發石油危機。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二戰結束後就直言不諱地指出:“甚至僅僅從地理的角度講,在整個世界戰略上也沒有比中東更重要的地區。”中東重要性的另一面體現在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石油不僅可以帶來財富,也能成為打壓他國經濟的特殊武器。因此誰控制了中東,誰就贏得了全球戰略上的主動權。

為何俄羅斯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保護敘利亞?這是因為什麼?

中東是美國保持霸權的保障,為了控制中東的油氣資源美國在中東耕耘了大半個世紀,期間通過文化滲透、軍事幹預,像1991年的“海灣戰爭”、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無不是美國在有目的地“改造”中東。2010年突尼斯掀起“阿拉伯之春”運動,其後席捲了埃及、黎巴嫩、也門、巴林、約旦、利比亞、摩洛哥、伊拉克、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相繼發生針對各國政權的抗議示威活動。而“阿拉伯之春”的始作俑者就是西方國家。“敘利亞問題”的初始階段和“阿拉伯之春”如出一轍,不同點在於巴沙爾·阿薩德的強勢觸怒了西方國家。也給美國提供了一個“改造”敘利亞的良機和藉口。

為何俄羅斯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保護敘利亞?這是因為什麼?

自前蘇聯解體,獨立後的俄羅斯,初始階段因自身經濟問題以及外交的轉向中東一度不再是俄羅斯外交的重心。但在不斷受到美國的排擠和圍堵下俄羅斯倍感屈辱,在普金上臺後俄羅斯採用了實用主義的外交政策,在國際事務中也不再緊隨美國的步伐。為了對抗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和孤立,重返中東成為俄羅斯外交的重中之重。

為何俄羅斯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去保護敘利亞?這是因為什麼?

如果說北約東擴俄羅斯處於防禦,那麼重返中東就可以理解為俄羅斯在主動出擊。但在中東俄羅斯只剩下敘利亞這個唯一的立足點。因此敘利亞在俄羅斯的中東戰略中顯得至關重要。想要同美國爭奪在中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就不能丟掉敘利亞。無代價的保護所得到的戰略利益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實際上俄羅斯通過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以及維護巴沙爾政權的行動中不但鞏固擴大其在中東的影響力,而且順帶還推銷了俄羅斯的武器。還是不能片面的看俄羅斯在無代價地保護敘利亞而忽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