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冷媒介和熱媒介”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今天為大家科普“冷媒介和熱媒介”。

“冷媒介和熱媒介”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就媒介分類提出了“熱媒介”和“冷媒介”兩個著名的概念。“熱媒介”即能夠“高清晰度”地延伸人體某個感官的媒介(清晰度是指媒介說提供的信息充分、完善的程度)。“冷媒介”即媒介傳遞的信息少而模糊,在理解之際需要更多感官和思維活動的配合,受眾參與其中的程度高。

麥克盧漢把拼音文字、收音機、照片、廣播、印刷、報紙等歸類為熱媒介,因為它們沒有留下很多空白讓受眾去補充和完成,接受者參與度低;他把電話、電視、漫畫、談話等歸類為冷媒介,因為它們需要受眾去猜測和想象,需要人們的高度參與去自動補充信息。所以在區分冷熱媒介的時候,不能以媒介的使用頻率來判定,也不能以傳播信息數量的多少來決定,必須注意調動的感官數量和信息內容的清晰度。

將視線從麥克盧漢的理論轉向現實,我們會發現當今各種電子媒介的“冷”性質越來越突出。便捷的信息交流讓溝通變得頻繁,人們越來越依賴各式各樣的移動終端。如今,更“冷”的媒介如智能手機上的微博、微信等,正在創造自己的時代。

比如在微博上,無論是明星還是草根,無論是重大事件還是瑣碎生活,都可以通過一條微博展示出來,其來源多元,具備匿名性,充分滿足了冷媒介清晰度較低的特徵。同時,“評論”“轉發”“關注”這些功能令微博一改傳統媒介“單向傳播”的模式,引導人們高度參與其中,自動補充信息。相比於曾經紅火的博客而言,微博無疑是冷的。

但是,當微博被資訊平臺佔領時,微博的“熱”屬性又增強了。被社交屬性吸引來的用戶不得不瀏覽各種新聞和廣告,社交互動性有所淡化,既是受眾本身也是內容創造者的特點能夠幫助它稍稍降溫。

所以媒介的冷與熱是相對而言的,麥克盧漢曾引用肯尼斯·博爾丁的“斷裂界限”概念,提出任何媒介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個臨界點,突破這個臨界點將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化。但是,媒介的創造者們不會放任一種媒介輕易走向過冷或過熱的懸崖。

“冷媒介和熱媒介”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