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鏡中我”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今天為大家科普“鏡中我”。

“鏡中我”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1902年美國早期社會學家庫利在《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鏡中我”概念,他認為“鏡中我”由三個階段構成:①我們所想象的我們在別人面前的形象,這是感覺階段,是我們設想的、他人的感受;②我們所想象的、別人對我們這種形象的評價,這是解釋或定義的階段,即我們想象的他人的判斷;③由上述想象產生的某種自我感覺。

因此,“鏡中我”就是指人是通過觀察別人和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自我意識,完成自我評價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面鏡子,通過他人對自己的意見和態度,可以反觀自身,形成自我的觀念。

按照庫利的“鏡中我”理論,一個人所具有的自我感覺取決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而不是自己單純所認為的那樣。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深刻了解自己,必須融入社會,與他人互動,在互動中,他人會對你有一個或好或壞的態度,這個態度決定了你的自我感覺是否良好,通過他人的態度,你可以瞭解自己;同時,你的自我感覺也決定了你對他人的態度。這樣,相互之間的態度必然會影響到人們之間的交際與關係。

當前,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際交往趨向功利化,人際關係之所以呈現出單一化、功利化、短暫化、危機化的特點,從微觀角度說,用“鏡中我”理論解釋就是人們缺乏自省,不能以他人為鏡,忽視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不能用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以使自己全面進步,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雖然社會環境是無法改變的,但是人們依然可以通過微觀的調整來提升自己,影響宏觀的社會環境,畢竟,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問題。因此,要學會照鏡子,用“鏡中我”理論來指導自己處理好人際關係。

“鏡中我”是什麼?丨輿論知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