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買基金都盈利,誰來買單?

幸福小朱子


  最終由實體經濟和印鈔機來買單。如貨幣供給小於或等於貨幣實際需求,即通貨緊縮,那麼基金都盈利,完全由實體經濟買單。而通貨膨脹,由實體經濟和印鈔機買單。

  顯然,這裡指的印鈔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鈔機,而是指貨幣供應大於實際需求,即M2增速-GDP增速>0。

  在現實生活中,基金是不能全部都盈利的,即使出現漫長的大牛市(包括債市和股市),但可以大部分基金盈利。


  基金的盈利取決於投資標的的收益,比如貨幣基金,其投資的是短期貨幣工具,而短期貨幣工具通常是對應期限的無風險利率理財產品,比如國債和短期的銀行存款等。那麼其收益就來自於這些投資標的的利息或收益,而這些投資標的是服務於實體經濟,是要從實體經濟中賺錢的,比如銀行通過貸款獲得利息,然後付給貨幣基金利息。

  而進行貸款的公司或企業,是要運營到生產和銷售中去的,從而從實體經濟中獲取利潤,拉高GDP增速。

  所以,GDP的增長就是基金公司盈利的所在,如果GDP不增長,或出現負增長,那麼基金的盈利就會降低,甚至虧損。

  除了貨幣基金以外,其他基金也一樣,比如股票基金,其主要投資標的為股票,如剔除投機行為,那麼企業盈利就直接與基金盈利掛鉤,也是服務於實體經濟,且從實體經濟中獲得盈利。

  還要說的就是另外一種情況,由實體經濟和印鈔機買單。主要體現在大牛市,投資標的被虛高,與實體經濟脫節,即M2增速-GDP增速>0。那麼基金的盈利一部分來自於實體經濟,一部分來自於通貨膨脹,發行的貨幣太多,導致整個金融產品利率或價格上漲。

  當然,在我國的股市和債市中,從未出現較長的牛市,而是漫長的熊市。所以,基金要實現全部盈利是不現實的(至多是貨幣基金全部盈利),因此基金出現虧損也屬正常現象,而如今的基金盈利主要由散戶買單。呃……如果投資經驗和理財知識不足,就不要去買股票當韭菜了。


三人聚眾


朋友們好!這個問題可能也是許多朋友關心的,在基金市場中的確有一些,一些基金長期盈利,使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獲得了長期穩定豐厚的收益!很明確的講,買基金盈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來買單!


第一,基金所投資的產品創造的收益,其中一部分被基金所分享!例如貨幣基金購買的國債,那麼國債付出的利息,就會放基金分享!

第二,基金在交易市場中利用所投資產品波動帶來的價格差收益或溢價收入。例如某隻基金,在所投資產品價格高點出手,第一位接回!所帶來的這一部分價格差價盈利收入!由高價購買者承擔!大白話講財富轉移

第三,基金所投資的某種產品創造的新價值!例如某些基金投資某產業,該產業每年創造的新價值,則有一部分會被基金分享。

第四,投機轉的收益!例如一些對賭基金,成功的將其人的財富轉移到自身!

總體而言,基金屬於投資型產品,它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分享投資標的物所創造的新價值!期間也會有一些,由於波動造成的價格差或投機轉移,溢價收入!事實上,確實有一些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能夠動態的與市場結合,使產品不斷的從而使幾乎所有的基金投資人都能夠長期穩定的獲利,這的確是一個事實!因此選擇一個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在購買基金時,是非常重要的參考因素!


許多朋友都購買有式準備購買基金,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歡迎和朋友們分享您的好經驗,共享多贏!


理財迦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

買的基金都盈利,誰來買單?你這好比是在問,買的股票都上漲了,錢從何來;亦或者是問新款iPhoneX售價很高,有誰會來買?

讓我們來看看不同類型的基金靠什麼來盈利的!

股票型、指數基金

  • 顧名思義,這兩種類型的基金說白了就是購買一籃子股票(多隻股票的有機結合),股票怎麼獲利,他們就怎麼盈利,個股漲跌、股票交易、公司分紅等等。和個股不一樣的就是,這兩種基金是否盈利要受到多隻股票盈虧的綜合影響而已。

債券、貨幣型基金

  • 債券型基金主要投資於國債、金融債等固定收益類產品;貨幣型基金則主要只投資於貨幣市場,如短期國債、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這兩類是靠利率來獲得穩定的收益來源,靈活性較強,且風險較低。就好比,你把錢存進銀行,每年2%,誰來給你的收益買單呢?

混合型基金

  • 此類基金屬於“混血兒”,一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另一部分購買固收類產品,盈利來源處於以上兩種情況之間,其回報和風險要低於股票型基金,高於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

基金盈利時,由誰買單;虧損時,該誰負責!市場麼,亦或者基金經理。你情我願的事,要誰買單,誰會給你買單!

【文中圖片來自】

以上只是我一點個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參考!!


財經者思


買指數基金,長期來看,都盈利了。誰來買單?

首先看一下指數基金投資盈利的來源,主要有三個

1 構成指數的成分股每年的盈利增長

2 指數成分股每年分紅以及分紅再投資收益,股息分紅是盈利的來源之一

3 指數估值的變化,帶來的投機收益。比如滬深300指數,同一年,指數的市盈率估值由10增加到13倍,那麼這30%的估值提升就是市場給予的投機收益。

盈利增長和股息分紅是盈利的根本來源,而估值的提升屬於投機收益。

指數基金盈利增長來源於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生產率提高的結果,比如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高速增長,社會財富以指數級速度增加,生產率不斷提高。比如上證指數90年代剛成立時100點,現在3300多點,二十多年漲了32倍。不需要有人買單,因為組成上證指數的公司增加,盈利也增加了。在這個過程中,除了那些因為不懂估值高低在2007年或2015年最高點進入股市的投資者,長期看來都會賺得和指數同樣的回報。

像最早上市的萬科,股價漲了4000多倍,其背後就是中國的城市化過程,住房需求促進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萬科的盈利一直在增長。

雲南白藥格力電器等公司類似,公司業績的增長是投資者盈利最根本的來源。

如果這些公司的股票組成指數,投資者通過投資指數基金,長期也會獲得和指數盈利增長同樣的收益。

因此,經濟的發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的企業盈利增長是指數基金收益的根本來源,投資者通過投資指數基金分享經濟繁榮發展的成果,並且對這些指數進行合理估值,不在估值很高不具備投資價值時買入,長期來看,無須有人買單。


價值漫步


基金也是操作的股票,實際上還是股票市場裡的後來者買單。貨幣基金除外。指數基金是跟指數掛鉤的產品,只要指數漲,他就漲,沒人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