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关注我们

☀定期推送广西地情:广西之最,地名由来,风土民情 ,八桂古建,历史人物等诸多优质内容,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龙胜龙脊梯田,世界的一道奇观,记录了壮族先祖在农耕文明中的点点滴滴。而龙胜壮族赖以生存的干栏民居建筑,则是龙脊奇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龙胜壮族聚居区的金竹寨,因寨子遍布金色竹林而得名。居民均为壮族,建筑是北壮干栏的典型。金竹寨是龙脊十三寨的“第一寨”,也是进入龙脊景区的必经门户,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龙胜金竹寨寨门

金竹寨干栏民居建筑是壮族建筑最为突出、最为典型、保持得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

干栏式民居建筑,是一种下部架空的住宅;是离开地面,依树积木而形成的建筑物。也被称为木楼或吊脚楼。是百越族群及其后裔普遍采用的一种住宅形式。壮族将干栏建筑称为“麻栏”。

事实上,干栏建筑既是对自然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也具有鲜明的稻作文化色彩。由于龙脊壮族聚居区的降雨量充沛,山地气候十分明显。于是,壮族先民便发明了“依树积木,以居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的干栏建筑形式。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

金竹壮寨建于清末民初,屹立在山麓的陡坡上,典型的高脚干栏式建筑,鳞次栉比,由山脚到山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整体望去,雄伟壮观;其建筑严格依循了壮族的传统风格,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通风好。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龙胜金竹寨地势

金竹壮寨的干栏民居住宅,大多为三层木楼结构,以石头地基,高垒石坎。通为三柱二三间小屋和五柱三间大屋,两头披厦,悬山式,人字形剪刀架顶,单檐,四面倒水,四坡面相连,覆盖小青瓦,四壁密装。第一层架空,放置农具,圈养牲畜;二层为正屋,堂屋与火膛设在中心,两侧为居室;三层为阁楼,堆放谷物和杂物,山墙尖处局部开孔,使得阁楼的通风与采光效果大大增加。而居室的格局,又各有特点。一般来说,壮族村民都会敬重地将神龛端放在整座房屋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特定的山地环境使金竹寨的道路交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聚居的山势险峻,出行不便,于是,当地的壮族村民克服了种种困难,从山脚到山顶、从屋舍到田园,路面全用宽平的石板铺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交通网点布局。如今,走进金竹寨,清洁干爽的石板路,能引你进入家家户户。在这里,能一眼看到以竹笕、石槽引来的山泉水。此时此刻,坐在原汁原味的壮族干栏楼里,用山泉水泡一壶“龙脊茶”,喝一杯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水”的龙脊水酒,听一曲优美婉转的的壮族山歌,用心领略壮族先民传统古朴的狮公舞、竹竿舞、扁担舞,接一个凌空抛来的多彩绣球,心已不知不觉融合在壮族文化的源流中。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金竹壮寨的干栏民居住宅

2007年,金竹寨获得中国景观村落的美称。

置身金竹寨,抬头仰望,云绕干栏走,其行云流水的线条,令人惊叹不已:天与人原来如此接近。

在广西各地,曾经偏居一隅的壮族干栏建筑,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独特的欣赏;尽管干栏的木柱在岁月中已经光泽不再,但干栏还是那座干栏,它是家,是那些在大山里生活的人们的家!

更多链接:

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出品

审校:吴辉军 游 勇

总编:李秋洪 邓敏杰

※参考文献:

《广西古建筑志》,广西地方志办公室编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