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孫紹祖在八十回中,並沒有正式出場。關於他的介紹也不多。但是,他顯然是八十回以後的一個重要人物。我們把關於他的介紹摘錄在這裡: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這孫家乃是大同府人氏,祖上系軍官出身,乃當日寧榮府中之門生,算來亦繫世交。如今孫家只有一人在京,現襲指揮之職,此人名喚孫紹祖,生得相貌魁梧,體格健壯,弓馬嫻熟,應酬權變,年紀未滿三十,且又家質饒富,現在兵部候缺題升。因未有室,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青目擇為東床嬌婿。”


“賈政又深惡孫家,雖是世交,當年不過是彼祖希慕榮寧之勢,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並非詩禮名族之裔;因此倒勸諫過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

“孫紹祖一味好色好賭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婦丫頭將及淫遍。略勸過兩三次,便罵我是醋汁子老婆擰出來的。又說老爺曾收著他五千銀子,不該使了他的。如今他來要了兩三次不得,他便指著我的臉說道:‘你別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銀子,把你准折賣給我的。好不好,打一頓攆到下房裡睡去。當日有你爺爺在時,希圖上我們的富貴,趕著相與的。論理我和你父親是一輩,如今強壓我的頭,賣了一輩。又不該作了這門親,倒沒的叫人看著趕勢利似的。’”


引文有點多了,但是沒有辦法。希望申請原創的時候不會被駁回。

第一段說孫家家世,祖上是軍官出身,也是賈家的世交。但是現在只有一個人在京中,家屬與賈府沒有來往。他“年紀未滿三十”,總有二十大幾了,還沒有娶妻,在那個時代算是相當晚的了。大齡未婚,他應該很急著結婚。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第二段是賈政的態度,嫌棄他不是書香門第,“並非詩禮名族之裔”,勸阻無效。我沒有引用賈母態度的那句話,因為賈母的態度裡更多地表明瞭母子關係:賈母與賈赦已經是貌合神離,母親對兒子的約束力、影響力非常有限。如果賈母強行阻止,不但與事無補,反而會更加破壞母子關係,所以賈母不肯開口。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但是,賈母與賈政的態度,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如果婚事拖得久了,說不定會有變化。這也是孫紹祖著急結婚的原因之一。

“抬頭嫁女,低頭娶婦”,雖然孫紹祖有理由著急,賈家也不是吃素的,你說盡快就儘快?憑什麼?

就憑孫紹祖對迎春的強硬態度。他可不是“低頭娶婦”的,而是理直氣壯:你就得嫁給我!你不是嫁給我,也是我吃了虧!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孫紹祖提到五千兩銀子,有人解讀為賈府欠了孫家銀錢,還不上,拿迎春抵債。但是稍前的賈母壽誕,一口氣用了幾千兩銀子;就是王熙鳳預算的迎春婚禮費用,可能還加上嫁妝,也有一萬銀子之巨。抵五千兩的債務,是不是太賤賣了?

賈赦不會心疼女兒。但如果女兒能賣到五萬兩,他恐怕不會賤賣的。而從王熙鳳的預算來看,迎春的價值絕對不止五千。雖然賈家敗落,不過是寅吃卯糧,並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賈赦為什麼願意賤賣女兒?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另一方面,孫紹祖如果是花了五千兩的大價錢(他認為的大價錢)買來了迎春,這樣珍貴的“財物”,應該很珍惜才對吧?不為了珍惜人,也應該心疼錢吧?動不動就罵,威脅要打,威脅要攆到下房去,這哪裡有一點的珍惜?倒像是有深仇大恨似的。

因為賈赦所欠的,不是銀錢債。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孫紹祖說:“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銀子,把你准折賣給我的”。注意,他不是說賈赦借了他的五千銀子,而是說“使了我五千銀子”。前面還有一句“老爺曾收著他五千銀子,不該使了他的”,就更加明白了。

孫紹祖有五千兩銀子放在賈赦處,結果是賈赦挪用了。挪用了也沒關係,湊點錢還上就是了。賈府不至於湊不到五千兩。只能解釋為孫紹祖提到了五千兩銀子,不是銀錢債務,而是有更深刻的糾葛。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賈政知道孫家當年是“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貪圖賈府的權勢。把五千兩銀子放在賈赦處,當然不會是好心藉助,而一定是有“不能了結之事”,也就是行賄、弄權的費用。

賈赦是不是真的挪用了銀子不要緊,關鍵是他當初對孫紹祖做出的承諾沒有實現。就像王熙鳳在水月庵,答應老尼雲光,弄權使守備府退親,收了三千兩銀子。結果事情沒辦成,守備府仍舊娶了張金哥。張家丟了女兒,你說“我退你三千兩銀子”,張家肯答應嗎?

孫紹祖為何要求倉猝娶妻?賈家為何答應匆忙嫁女?

張家當然會答應,哪怕心裡再不情願,可也惹不起王熙鳳,這是實力懸殊的結果。但是換成了孫紹祖:“你誤了我的事,退回原銀就算了?”賈赦可應付不過去。

因為應付不過去,不得不把女兒嫁過去作為賠償,也不得不在婚期等問題上屈從孫紹祖。而站在孫紹祖的角度,“你誤了我多大的事,就拿一個女人賠償,我豈不是太吃虧了?”侮辱折磨迎春,是他心有不甘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