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姜昆是不是超越了侯寶林、馬三立等大師?為什麼?

雙六指笑面小鬼


抱歉,軒主不是戴志誠,所以我不認為姜昆老師已經超越了侯寶林、馬三立大師!軒主本著不吹不黑,公平公正的原則,實事求是的說,姜昆老師雖然對中國的相聲藝術有貢獻,但是也要對相聲藝術的沒落負有一定的責任。他在中國相聲界的歷史地位不可能超過侯寶林、馬三立這樣的大師,甚至與他的恩師馬季也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首先說,侯寶林、馬三立兩位大師都是自成一派的宗師,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他們表演的相聲基本上都是“一頭沉”,搭檔更多的是起到陪襯的作用,所以我們看到,侯寶林身邊站郭啟儒、劉寶瑞、郭全寶都一樣!馬三立大師也一樣,身邊站王鳳山、楊少華沒有區別!


但是姜昆不一樣,他的輝煌是和搭檔分不開的,特別是成名初期與李文華先生的合作,那時的姜昆就是一個毛躁小青年!之後與唐傑忠先生搭檔也還算不錯,但是姜昆的搭檔換成了能力一般的戴志誠之後,相聲事業迅速就走下路了。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姜昆老師的相聲造詣與侯寶林、馬三立這樣的大師級別藝人相比,還差得太遠。

另外侯寶林與馬三立兩位大師,不管身處什麼樣的境地,都保持著對相聲藝術的熱愛,不管相聲藝術遭遇什麼樣的困境,始終堅信相聲藝術有光明的未來,並且身體力行,相聲藝術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老藝術家,才在上個世紀80年代,迎來了最輝煌的歲月。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身為中國相聲界第三代領軍人物的姜昆老師,在做客趙忠祥的《老趙會客廳》節目時,居然公開承認相聲藝術已經快完了!此言一出,不管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一片譁然,就連一向溫文爾雅的趙忠祥老師都聽不下去了,義正言辭的反駁姜昆老師,相聲藝術還未進入迅速發展期,怎麼可能就沒了呢?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姜昆老師對相聲藝術的態度,也與兩位大師有差距。


靖逸軒主


姜昆大師相聲藝術成就鐵定的超越了馬三立侯寶林,就連他的師父馬季先生都難以望其項背,姜昆大師的搭檔,另一位相聲大師戴志誠先生就不孚眾望的說出了廣大觀眾的心聲:姜昆大師是神,不是人!他在相聲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是體制內相聲同仁們頂禮膜拜的一代宗師!別的不說,僅僅姜昆大師的一個《虎口遐想》作品,就歷經三十年經久不衰口口相傳,被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所稱頌!可以說,姜昆老師超凡脫俗的高雅相聲作品,教育了我們一袋袋一袋人,是他的博大精深作品,教會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教會了我們怎樣做人,是他的相聲盛宴哺育了我們,讓我們成長,擁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搞笑觀,為了搞笑而搞笑,那是誤人子弟,堅決擁護姜主席!


朱顙也


提問題的這位同學,是誰給你的勇氣提出這樣喪心病狂的問題?姜昆有什麼成就可以和侯寶林、馬三立相提並論呢?


侯寶林將相聲從舊社會的街頭雜耍提升為新社會的殿堂藝術,對相聲的貢獻無異於第二次新生;如果沒有侯寶林,相聲在建國後就直接消亡了。侯寶林個人也在解放後達到了個人事業的巔峰,成為一代語言大師,其傳世名作如《婚姻與迷信》《二房東》《戲劇與方言》《關公戰秦瓊》等直到現在依然是眾多後輩學習的對象。


馬三立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氏相聲”,其風格雅俗共賞,對傳統相聲的精髓作了全面的繼承和發展,是集傳統相聲大成於一身者,在他身後這麼多年來,相聲界一直“無人不宗馬”,足見其對相聲這門藝術的影響之大。


姜昆雖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也表演了一些經典作品,但是其侷限性也非常明顯。首先其作品大部分是他人創作,而他個人的創作能力非常缺乏;其次,姜昆在相聲的理論、相聲的研究、相聲的傳承和發展等方面並沒有什麼成就,對於相聲這門藝術的貢獻極少。可能有些人會說姜昆開創了新相聲,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新相聲主要是侯寶林開始表演,通過馬季先生髮揚光大的,而姜昆只能是一個守成者。


如果說侯寶林和馬三立的藝術成就可以有喜馬拉雅山(8844米)那麼高的話,那麼姜昆的成就最多也就是內蒙古賀蘭山(3556米)那麼高吧,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相聲演義


拿姜昆和侯寶林,馬三立相比這本身就是對兩位大師的不敬。說他超越更是對前輩的侮辱。自從姜昆把持了曲協,中國近百種優秀的民間曲藝劇目絕跡了。如果沒有德雲社,中國人可能都不知道相聲是何物。拿這樣一個造成中國曲藝斷子絕孫的人和大師相比這本身就是一個相聲段子。不知德,才,藝姜昆具備哪樣,也不知道說,學,逗,唱姜昆哪門功課出眾。拿姜昆比大師真是”上嘴唇挨著天,下嘴唇挨著地”這是誰說的來?


老東西55


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在給姜昆找罵,因為即使姜昆自己,做夢也不會想到拿自己和侯寶林、馬三立兩位相聲大師做比較的,更不用說什麼超過超不過。

目前來看,國內相聲界最後一位相聲大師是姜昆的師父,也就是馬季。馬季之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開始走嚴重的下坡路,這不是說誰一己之力就能夠挽回的,以後還能不能出相聲大師,目前看不清楚,只能說是難。

姜昆沒有辦法稱大師,別人這樣稱呼他他應該也不敢接受。姜昆留給目前年輕人的形象是,不太會說相聲,或者說表演的相聲不可樂,另外還總是給民間相聲藝人設置障礙云云。

然而這並不是完全的事實。年輕時候的姜昆,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相聲人才,否則馬季等人也不會千方百計把他從北大荒調回北京。那時的姜昆不負眾望,通過與李文華的合作,唐傑忠的合作,以及和相聲作家梁左的合作,開創過兩個藝術高峰,而進入1990年代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個人工作的重心也從相聲創作和表演,轉為曲藝工作管理。個人的創作遭遇瓶頸,加上工作纏身,沒能奉獻出更多優秀作品。

關於與民間相聲團體的分歧,目前有各種說法,最為微妙的是他和德雲社之間的關係。

前段時間和一位相聲演員聊天,說到主流相聲界和德雲社之間的矛盾。這位老師的表達比較客觀,他說現在的相聲沒有方向,相聲界的領軍人物沒有作為,就說主流相聲界反對郭德綱相聲“三俗”,那你拿個“三雅”的我們看看,沒有啊。你可以破一個東西說不好,那你來個好的我向你學習。

說到郭德綱,這位老師說,不管郭德綱怎麼樣,人家畢竟是在那兒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說相聲,而且德雲社確實有一大批學員,在幹著這事兒。總不能不幹事兒的還說人家乾的,幹得好不好是另外的問題,跟你觀點一樣不一樣可以作為學術探討,但你不能否定人家。這個時代哪位相聲演員火了都是好事。

誠哉斯言。


鄭捕頭


這問題如果你問戴志誠,那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姜昆是他心目中的男神啊!
但是廣大群眾不會答應,從相聲的藝術角度看,姜昆主席那是遠遠無法與侯寶林、馬三立這兩位大師相比的!

馬三立,一代相聲泰斗,是相聲史上最著名的集大成者。他全面繼承了相聲的傳統精華,並開創相聲“演員”風格,把相聲通俗的一面闡釋的淋漓盡致且不落於俗套,為後來者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也正是他,真正讓相聲這門藝術深入大眾內心……
而侯寶林大師的主要功績就在於保護了相聲這門寶貴的傳統學問,並把相聲從原來的下九流技藝提升到了足以登堂入室的藝術高度。自侯寶林大師起,相聲的地位越來越高,現在已經和京劇、崑曲一樣成為一種國粹!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侯寶林,相聲很可能就在建國初時就已經消散在人世間!



而姜昆則與兩位大師不同,他是差一點就讓相聲這門藝術“消亡”了!

在90年代後期,相聲這門藝術一度沒了市場,一度門可羅雀,幾乎所有的相聲藝人(包括姜昆)當時都在重複那些老掉牙的段子,還沉迷於祖輩留下來的東西里!而這個時候郭德綱橫空出世,解決了相聲不討老百姓喜歡的這個痛點,相聲因此重新煥發生機!


而姜昆卻在這時,掀起了相聲界著名的“雅俗之爭”,雖是藝術上的爭論,卻因為他高高在上的身份而使郭德綱和德雲社陷入重重危機之中,若是郭德綱那時沒承受住壓力,恐怕相聲就真的會被老百姓束之高閣,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


這是姜昆的最大爭議之處,為此他在相聲方面的成就也因此被掩蓋。但是不要忘了主旋律相聲也是侯寶林首創的,那個時代就屬這個是主流!雖然今天已經沒有郭德綱相聲那麼受歡迎,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姜昆曾經的成就與成績!

作為馬季的真傳弟子,姜昆水平會有那麼差?不會!想想現在還有幾個相聲演員是和侯寶林大師有過來往的?


所以從藝術和傳承的角度看,姜昆那是遠遠不如馬三立和侯寶林兩位大師的,不要說超越,相提並論姜昆都未必有資格!

但是在行政職務級別方面,姜昆可是絕對的超越了兩位大師!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這個頭銜,已經說明在級別上,姜昆是曲藝界頭把交椅!

除此之外,其實姜昆是個很好的人,趙本山要是沒有姜昆的慧眼識英才,可能現在還沒走出東北!



所以綜合而言,我們應當對姜昆客觀評價,他對於相聲事業是有一定貢獻的!

也許姜昆現在的心理和六小齡童有點相似,只是眼見自己曾經的優勢不復存在心裡多少有點不舒服吧,其實沒什麼本質問題,只是太過於墨守成規而已!


電影基本法


姜昆的官本位確實超過了侯寶林,但是論藝術成就給侯寶林提鞋都不配!


敖包相回


姜大師肯定超越了他以前所有的大師,因為他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對我國相聲藝術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並且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對促進亞太地區的穩定,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具大貢獻,建議相關部門向諾貝爾獎委員會申請文學獎、和平獎、化學獎、物理獎等一切獎項……姜大師是非人類,已高於人類。


松原市民


俗話說: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傅,就這個問題沒可比性,只能說:姜昆是繼候寶林、馬三立、馬季等大師之後,至今無人能超越的又一位相聲藝術大師,他的相聲作品讓全國人民深深地喜愛,他對相聲的貢獻無人可及,因此在相聲界贏得極高榮譽。實事求是,客觀評價,姜昆大師的相聲為什麼讓人們如此的熱愛,三個字,接地氣。


人在江湖飄155611940


您這個問題提得太搞笑了!侯、馬兩位是大家公認的相聲大師,姜昆只是一位半路學藝的相聲愛好者,有嘛子可比性?兩位大師的作品即使今天回放,依然能夠令人陶醉與瘋狂。姜除過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娛樂市場相對積貧積弱時說過幾段所謂的相聲外,有誰再見過他能拿出手的作品?楊家父子至今仍活躍在相聲舞臺,尤老爺子每每能夠給大家帶來無盡的快樂!而這麼長時間,姜昆幹嘛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