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這不是一場國與國競賽的“戰疫”

據臺灣《旺報》發表評論文章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大陸慢慢獲得控制,但在韓國、日本、伊朗、意大利、美國等國卻出現失控趨勢。世衛組織表示疫情尚未形成全球大流行,但上述國家的情況令人憂心。

  疫情在多地出現,印證全人類都是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並非僅是地球某一端的災難。面對未知病毒,任何國家都可能出現恐慌和應對失據,但具有理性反思能力的社會,必能做出快速的改正與平衡。此次疫情對中國大陸是一次治理大考,對全球其他國家社會亦然。在全球防控的上半場,中國大陸形成了人類阻擊病毒的第一道防線,戰局轉至下半場,各國能否把握“黃金窗口期”,在大陸經驗基礎上舍短取長、因地制宜事關重大。

  今年是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衝刺年,疫情帶來的綜合衝擊,迫使大陸中斷既定日程,開啟戰時狀態,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戰略上而言,中國大陸的“戰疫”經驗顯示,只要採取科學、有效措施,並貫徹落實,新冠病毒是可控的。

  戰術上而言關鍵經驗大致有三。其一,大規模政治社會動員,與病毒進行人民戰爭。上至官員,下至基層和百姓被充分調動,打通小區 “毛細血管”,部署網格化核查與分級集中管理。其二,明確武漢和湖北作為“戰疫”主戰場的定位,發揮舉國體制優勢,集中調配醫療人員和物資,重建並扭轉當地一度被壓垮的治療資源體系。醫療資源歸位,為武漢和湖北的防疫形勢起到了決定作用。其三,將防疫與新科技應用相結合。大陸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豐富,基礎設施實力雄厚,5G平臺實時對話便利了遠程診療,行動支付、電商和快送服務能夠最大限度在疫期減少人員互動和接觸,在線教育和娛樂也能舒緩防疫帶來的心理壓抑。

  中國大陸戰術背後的邏輯,與40多年來改革開放中形成的發展邏輯一脈相承,即摸著石頭過河的挑戰精神,以及“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務實態度。世衛組織專家表示,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大陸採取了看似老派傳統的非藥物性干預措施,全政府、全社會的動員策略,改變了新冠肺炎的傳播過程,並建議其他國家嚴肅考慮類似作法。

  儘管中國大陸經驗受到世衛組織的專業肯定,認為這是目前唯一知道的、被事實證明成功的方法,但對於是否可複製的質疑仍存在。何況橘越淮為枳,中國大陸的舉國體制與政府有效的手段,不是其他國家能仿效。

  在嚴重疫情威脅下,中國大陸這次人民戰爭型態的動員,並未流於政治化、形式化。官員的責任意識、民眾的配合度均顯著提高,且未造成不必要的紛擾和負擔。須知,所有好的防控做法想要奏效,都必須要有集體意願支撐。大陸“一刀切”的重典防疫僅在初始顯現,以防失序。隨著疫情發展,因地制宜、分區分層、化整為零、精準防控的科學模式愈加凸顯和完善。診治指南在7個星期內更新到第6版,快速應變調整的頻率,顯示防控機制靈活有序,並不僵化。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間,鍾南山等重量級專家紛紛走到臺前,正是大陸尊重科學、官方搭臺、專業主導的體現。

  對國際社會而言,疫情應對的難點,在於公共利益、個人自由、社會成見、經濟效率、政治目標、國際合作等一系列因素複雜交織和權衡。然而,防疫最應秉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有序的態度。每個國家的制度、政府資源稟賦、歷史、社會、文化背景等不盡相同,反映在疫情防控中的優勢和劣勢也不同。世衛組織高度肯定大陸經驗的同時,也同樣稱讚了新加坡的防控做法。但任何一個方案在其他國家照抄照搬,都可能造成不可承受之重。

  疫情防控並非國與國的競賽,而是人類與病毒的競賽。所有國家都應有且只有一個目標,就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此意義上,外界應持客觀理性態度,既不必盲目全盤照抄,也不應刻意質疑敵視,而應客觀正視中國大陸作為疫情先發地、付出巨大犧牲的寶貴防控經驗。(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