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提倡在小學、中學普及書法教學,有必要嗎?

水木天子


筆者認為在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普及書法教學非常有必要。希望能夠儘快得到落實,而不是停留在政策上。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個人如果能過寫一首漂亮的漢字,無論是走到哪裡,都能夠吸引到別人的注意力。另外,通過練字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意志品質和耐心。這些優秀的品質對孩子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陣網上一直在流行“衡水體”,筆者相信大家肯定都看到過。“衡水體”之所以能夠風靡於網絡最主要是得益於孩子們那堪如印刷的字體。這些漂亮的文字在我們看來是賞心悅目,行雲流水。非常漂亮。

這都是得益於孩子們經年累月的練習和堅持。如果我們的中小學可以開設這樣的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可以養成書寫的好習慣,相信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寫成“衡水體”。這只是練字過程中最直接的一個作用。

其更大的作用還在於培養孩子們堅持不懈的品質和意志。能夠修身養性。這是書法最大的魅力和內涵。


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說文寫作


很有必要。我們上小學時中年級每天大楷一篇,也不多就二十個字,用的是描紅本或是拓的隱帖,老師每週批改一次,寫的好,字上圈個紅圈,學生們都互相比看誰得了一條龍或一條蛇或滿堂紅。到了高年級就加了小楷,並且作文也要小楷寫,長大了,同學們的字都寫的不太差。而現在好多學生上了大學字卻寫的很不美觀,更有師範類畢業的學生鋼筆字都寫不好,更別提板書字了,要知道老師的字寫的好,學生會佩服的,對學生也會有很大影響的。


孤行者39405521


我是剛解放上得小學,那陣學校每天早飯後,三、四年級學生一到校先要做完寫大楷作業。大同學寫字我就趴在人家跟前看,不小心還把人家的硯臺推到地上打破了,賠了個新的給人家,父親倒還沒有責罵我。

那時我就十分佩服毛筆字寫得漂亮的大同學,心想我也要學會寫好毛筆字。不料升入三年級描紅還沒過關,了:


用戶6673924728616



筆者80年代初生人,家父信奉棍棒孝子說。很小的時候,我即被要求每天臨寫大量字帖。寫不完,寫不好即要被耳光、掃帚頭、皮帶……方式不一而足,結果都是捱揍。那會兒河邊挖泥鰍,鄰居家地裡偷玉米遠比自己在家擺弄臭墨有意思,(一得閣很貴,用的都是刷黑板的墨,那個味兒~)於是乎毛筆字跟捱揍就成了等價詞……直到現在還在跟媳婦兒抱怨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就是因為當年捱揍。


後來也跟那個時代所有的學生一樣,小學中學每週一次書法課,更多的時候是被數理化英各個老師給佔用了。偶爾一次上課,用的同樣是刷黑板的那種墨,全班四五十方硯臺……這裡多喊一句口號:“水寫布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推廣功不可沒。”儘管有人不喜歡,但我認為它確實拉低了軟筆書寫的門檻,讓更多人能更快的感受書寫的樂趣。


直到後來大學的課堂上,老師讓我臺前講解“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一通板書下來發現老師和同學們看我的眼光有了一些異樣……那會兒小小的成就感讓我感懷當年的掃帚也沒全白挨。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從事書法教學軟件的設計,接觸了更多書家跟書商。當時即遭遇了普及教育應採納哪種書體之爭,顏派貶柳派孟浪、歐派貶趙派浮誇……其實都是背後利益集團的巨大利益之爭。拋開不談,但從書法本身而言,能夠傳承並影響至今的大書家自然都絕非凡品,看誰有眼緣就學誰,功夫到了,嘈雜聲自然就不再理會。


回到主題,中小學普及書法教育在我看來當然是好事。需要教學家跟從業者更多思考的是教學方式。眼光放外看,我們的鄰居日本的教育方式,孩子從小在學校裡就參加自己有興趣的社團,與一群同好的朋友相識結伴,培養伴隨自己一生的興趣愛好。(還記得蒼老師的字麼,拋開審美意趣不談,絕非信手塗鴉,還是有功底在的)反觀國內的書法啟蒙教學,大多依賴課外的培訓班。我個人持支持態度,開蒙教育,不追求師者是名家,讓孩子感受這門技藝,熟悉基本技法,培養興趣。在孩子興趣的前提下,經濟能力能支撐的基礎上,何樂不為。當然我更希望書法教學能走進課堂,家長可以更低的付出學習成本,老師可以跟穩定的收入,並以此為職業專心教學。



希望書法藝術能在這邊土地上更多地開花結果!


書畫博物館


裡面有兩個極端的答案,一些看重於現在信息技術發展,覺得書法是浪費時間的人,絕對不會認可在小學或者中學來普及書法教學。

一些把寫字看得非常重要的人,或者他們認為字如其人的時候,他們覺得寫字很重要,因此他們會大力提倡在中小學普及一些寫字教學,當然包含硬筆和軟筆。

可是從素質的綜合發展來看,在我們工作之後,發現有些人寫字非常漂亮,產生一種羨慕的時候卻往往會感覺到,寫字非常重要,但實際上把這些情況落到不喜歡寫字的人身上,他們覺得那是一種折磨。

從我個人來講,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寫字當成我們的中小學課程,畢竟中小學其他的課業負擔已經非常嚴重,另外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今天,很多孩子對於寫字並不是那麼執著,甚至大多數孩子會認為寫字就是在浪費時間,特別是把字寫的那麼板正,它的實用性並不是太強,但是他的美術性非常好,大多數孩子根本就不需要發展到這一步。

所以總結為小學階段初中階段根本沒有必要去讓孩子們去,有專門的課程去學習寫字,太浪費時間,本身孩子的休息或者運動時間就不足。


義誠老師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在中小學中普及一下書法教育也好,讓他們瞭解、學習一下中國傳統的書法文化很有必要!



即便是普及書法教育,但書法教育也不是主課。普及書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讓中小學生寫漂亮亮的中國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認為,這個導向是正確的,應予以大力支持!



做為一箇中國人,就應該把漢字寫好,寫漂亮!近年來,由於電腦打字技術的普及,不少中小學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由於書寫少了,書寫能力就會下降,當下,補上書法普及這一課不但有必要,而且很及時。



據瞭解,書法教育進課堂的提法已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不少中小學校也正在加緊落實,當下最關緊的是缺少書法教育方面的老師。我相信,隨著學校對中小學書法教育重視,用不了幾年時間,中小學生的書法教育就會進入常態化軌道,熱愛書法的中小學生也會越來越多。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小學生普及書法沒這個必要。理由 1 當今書法家協會不承認楷書是書法。就是二田的楷書寫的那麼端正都遭到中書協會員的口株筆伐。說二田的書法是館閣體,印刷體。既然楷書不是書法,讓小學生學啥體呢?行書和草書嗎?小學生要求把字寫的端正,教小學生寫歪歪扭扭的行草書顯然不合適。特別當今能教孩子們學中書協提倡的醜書嗎?如教孩子們學楷書,書法家協會又不承認是書法,學了又有何用?學生寫楷書也叫書法,不是打中書協的臉嗎?

2,書法家協會提倡書法進中小學生課堂,是要把孩子們都培養成書法家嗎?中國需要這麼多的書法家嗎?中國不需要全民都是書法家。日本鬼子是靠寫書法打跑的嗎?國民黨是靠寫書法打敗的嗎?兩彈一星是靠寫書法搞成功的嗎?非也!書法既不能救國有不能靠書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學他何用?讓孩子學個木匠,瓦匠,就是學個美髮修鞋也比學書法實用。如把書法當成小學生必修課,勢必影響孩子們的學習精力。孩子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再給孩子們增加負擔了。

3 學習書法有前途嗎?我是研究書法的,我認為學習書法將來沒有用武之地。浪費幾十年的功夫成功了,可書法除了浪費紙和墨,更重要的是浪費大好的人生光陰,可除了幾個書法協會頭頭的書法賣錢外,一般寫書法根本不能賣錢。既然書法不能賣錢,就無法養家,學書法就是圖個“書法家”的好名聲嗎?,學了又有何用?到頭來,書法不能養家,其他課程就耽誤了,豈不耽誤孩子的前途?中書協一些所謂專家鼓吹書法進中小學生課堂,就是誤人子弟。

有人說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下去。這本人也認可。但是少數人的事情,不是全民都要學成書法家。如有必要,中小學生可在個人有興趣的情況下,報書法興趣愛好課外班也未嘗不可。但不可把書法當做必修課。千萬不要被一些所謂的專家給忽悠了。這是本人的一孔之見,供參考。


用戶龍山老鐵


我個人覺得在小學,中學普及書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現在社會各界都在提倡,“書法進校園”也在切實實行!

記得龐中華先生在創立中硬協的時候就說過“寫漂漂亮亮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寫好中國字!寫好中國字每個中國人都責無旁貸!

以前有一句話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現在書法也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教學,普及書法教學不僅能提高寫字水平,而且還能夠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所以是很有必要的!


為什麼說普及書法有必要呢?因為普及書法有如下好處:

第一,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是傳承書法的最好途徑,因為在中小學普及書法,受眾面比較廣,實施起來也比較容易。

第二,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能讓學生寫好字,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不僅能學到傳統的書法文化知識,還能陶冶性情,對提高中小學生的文化素質修養也有好處!

第三,普及書法教育讓中小學生終身受益,寫一手好字,既能傳承文化,又能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所以,我覺得有以上這三點好處,在中小學普及書法是很有必要的,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筆尖寫字課堂!


筆尖寫字課堂


書法,應視為數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或者說是見證物(個人愚見),是探尋和學習中華文明的鑰匙。通過臨習歷代書體碑帖,閱讀書法相關著作,便能窺見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可以大大增加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以及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書法,作為漢字的書寫方式,中華文明的符號記錄,在各種地球人類交流的文字形式上,獨樹一幟,歷經數千年演變而不衰,且歷久彌新,足見中華文化的底蘊之深厚、韌勁之長久,優秀文化特質盡顯(想不優秀都不行,實力不允許啊😀)

以上所述,結合題主的問題,個人覺得,中小學開設書法,甚至普及,大有裨益。通過書法的學習,可以讓孩子很自然的融入到中華文化的氛圍中(這是否應了現在很流行的語言-叫“體驗式學習”)。什麼是中華文明—拿起毛筆,伴著墨香,靜放紙宣,臨帖而書……,與古聖先賢對話,此教,勝萬語千言。

一點拙見,歡迎指正!











合肥洪波來寫字


早在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柳公權就提出,心正則筆正的典故。學生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也是在修煉品格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字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由天真幼稚,到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通過不斷的學習古人的字帖。一方面不僅僅是字寫的好,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作者為世人所稱頌的人品。

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和專注力

在老師的帶領下,從一個字的筆畫到結構,再到章法。反覆的品味,感悟其技法特點和規律,對碑帖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益求精的去對待,長期堅持下去,將磨練出堅韌的意志,這種品質是成就任何事業所必須的。

滋養學問,增長才智

從古到今,字體不斷進行演變和完善,古代名帖甚多,都反應了書家的風格特點和精神狀態,還有當時的人文背景,必須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豐富知識,才能讀懂字帖背後的秘密。

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有利於發現孩子們的個性,培養創造創新能力激發求知慾,有助於兒童全面思維能力的發展。

我認為普及書法教育是應該的,而且還要大力扶持和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