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最近看了一個節目:父母成長第一站,育兒大作戰。挺有啟發。

在第八期中,節目嘉賓將分為兩隊進行非正式辯論,曹穎率領邢子凱、傅首爾組成美美隊,章齡之帶領花希、金紫亦組成貝貝隊。他們與金牌專家陣容、素人家庭一起通過現場激烈的非正式辯論形式分析出隔閡與矛盾產生的原因,共同分享育兒經驗與教訓。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第一組家庭爸爸平時很嚴肅,導致孩子不敢在他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孩子學習興趣班時也過於嚴格;媽媽平時則比較馬虎,對待孩子生活作息很隨意,繁忙的工作也影響了平時對於孩子生活的照顧。媽媽認為爸爸過於嚴肅,孩子們都很怕他,希望爸爸可以釋放自己,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而爸爸則認為媽媽大大咧咧的性格,而且經常帶孩子熬夜,影響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針對很多家庭都提到的興趣班的問題,專家指出要滿足三個條件才讓孩子去學特長,第一要能吃苦,防止孩子半途而廢;第二是孩子自身有優勢,沒有天分就不要強求;第三是孩子對此感興趣,不要強迫孩子去學,而且建議父母不要自己教孩子技能。同時針對爸爸嚴肅的問題指出,嚴父不代表孩子和爸爸之間有距離感,或者感到冷冰冰,而是在恰當的時候該嚴則嚴。在兒童教育中有一種笑容教育,人大腦當中的有一個鏡像神經元,如果我們對孩子講話的時候微笑,孩子就會放鬆,距離感自然就會拉近,建議爸爸從現在開始,每天能多釋放點微笑。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在育兒能量屋環節,專家針對第一組家庭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建議,首先,肯定了媽媽陽光的性格,但是提醒媽媽要粗中有細,該細的地方不能馬虎,例如作息時間必須保證,對於長身體的孩子,務必要求在十一點的時候是熟睡的狀態;第二,爸爸又想讓媽媽照顧好家庭,還要媽媽兼顧工作,那麼在媽媽身兼數職的時候,爸爸要調整出固定的時間,讓媽媽能夠照顧孩子;第三,爸爸再也不要當著兒子的面,兇狠的批評姐姐,孩子再小也需要被尊重,而且女孩子一定比男孩子臉皮薄。

這個節目比較觸動我思考的是,爸爸這個角色:怎麼處理嚴格和慈愛這兩個方面?現實生活中,不少父親都做不到。

在大多數家庭中,是很認同“嚴父慈母“這樣的角色,認為家中一個嚴厲一些,另一個慈愛一些,能夠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做到不偏不倚,達到很好的效果。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不過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父親充當“嚴父”的角色,是否就意味著無論孩子有沒有做錯事,當爸爸的都要時刻對孩子嚴厲?我身邊有這樣一個例子,不妨大家來分析一下。

明明今年上六年級,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可是他拿了獎狀從來不敢跟老爸說。他說:“每次我考了前三名,爸爸從來都不表揚我,看到試卷的時候,只會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還能答錯,以後長點心。即使是拿了第一名,他也只是淡淡的說了句:勝不驕敗不餒,可不能驕傲啊。”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現在馬上就要小升初了,明明的壓力可想而知有多久緊張。可是他老爸,還是一個勁的讓他加油,對於兒子的壓力,全部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他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想要考的好必須的有壓力。

明明的媽媽還算好一些,一直秉持著慈母的心,會經常寬慰明明。可是在他心中,媽媽十句的寬慰都抵不過爸爸一句的鼓勵。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第一個偶像都是自己的爸爸,所以父親的形象一直都是偉岸的,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苟言笑而又嚴厲的父親,孩子打心裡對你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親近。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心裡是否泛起漣漪?身邊不少父子的相處模式都是沉默,他們之間很少交流,偶爾說句話也只是有事情說幾句。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孩子成年後,和父親一般都沒什麼話說,開車帶父親出去兜兜風,車上都是冷冷的尷尬。

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有一幕也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魏大勳問父親:“你還記得小時候打我不?把我按到地上猛踹,扇臉,你還記得不?”

魏爸爸努力想岔開話題,可魏大勳不罷休,不停追問,魏爸爸見逃不過,乾脆閉上眼睛,躺在沙發上假裝睡覺。

一個在不斷地追問,一個在不斷地逃避,讓人不免好奇父子倆的愛恨糾葛。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其實那次捱打,魏大勳並沒犯什麼大錯,只是爸爸讓他閉眼睛休息,他沒幹。結果爸爸上來就把他按地上“咔咔”地扇,甚至使勁踹。

扇完之後還問:“錯沒錯?”嘴硬的他喊了句“沒錯”,結果又是一頓扇。

30歲的魏大勳回想起來,依舊忍不住紅了眼眶。這麼多年來,他一直耿耿於懷。他憤憤不平地說:“什麼都聽你們的,休息也得按你們規劃的,就得閉眼睛。”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強硬”,魏大勳形容自己父親的詞。

他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可他不認同這種做法。

看到這裡,觀察室的嘉賓們紛紛哭了,很多人聯想到了自己和父親之間的各種糾葛。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所以不知道各位扮演“嚴父”的父親,你是否也像明明爸爸、魏大勳一樣,不苟言笑,嚴肅的就像學校的教導處主任呢?如果你也是這樣的話,那就要改變自己了。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一個真正的“嚴父”,應該是孩子在生活、學習中迷失方向時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而不是時時刻刻只知道給孩子施加壓力。應該學會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之道!

孩子和父親之間應該是最親近的關係,當孩子摔倒向你尋找的幫助的時候,如果你想讓他自己站起來,請先給他一個擁抱。

我常常在想,我們對“嚴父”這個詞,是否一直以來都有很深的誤解?

1、嚴父,就是給孩子提高要求?

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還在讀幼兒園的孩子說:“如果我爸爸把逼我的勁頭用在他自己身上,我早就是富二代了。”

另一個小女孩嘟著嘴說:“我最不喜歡一種鳥,它們自己半輩子什麼都沒做成,然後就下一個蛋,逼著那個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好笑,但是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了。

我突然意識到,在這背後,一個社會性的悲劇正在上演。

這不就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真實面目嗎?尤其是在父親身上更為明顯。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大多數中國父親們都自覺揹負著要讓孩子成才、成器、成龍的“嚴父”責任,更是把對孩子提出更高要求,作為了自己當仁不讓的神聖職責。

哪怕這些要求是過分苛責的,是不切實際的,連自己沒法做到,他們卻要求孩子通通做到。

我見過很多連話都說不順的孩子,被他們的父親要求背《唐詩三百首》,一天一首,背不出來就要罵,要罰,要打。哪怕自己可能連“春眠不覺曉”的下一句是什麼都不知道。

我也見過很多小學生,被他們的父親要求手機碰都不能碰。但自己整天不是躺在沙發上打遊戲,就是邊吃飯邊刷著毫無營養的短視頻。

我還見過很多中學生,被他們的父親要求不準吸菸,不準喝酒,不準談戀愛。但自己卻整天煙不離手,半夜三更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和各種女性曖昧、出軌,亂七八糟。

父親們覺得自己這樣做天經地義,理直氣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為孩子好,是在盡一個“嚴父”的責任。

可是這樣的教育合理嗎?有效嗎?嚴父,就是給孩子提更高、更嚴的要求嗎?

不得不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作風既荒唐又好笑。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臺灣作家吳念真講過一件事:

有一天,孩子帶回來的成績單上,數學成績很不好,老師也附言讓家長注意孩子的數學學習。


孩子媽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


吳念真趕緊把太太拉到廚房問:“你讀書的時候,數學成績好嗎?”


“不好。”


“我也沒考及格過。我們自己沒做到過的事情,這麼粗暴地逼著孩子去做到,是不是不大合適啊?”

對孩子提高標準,嚴要求本不是問題,可也應該符合情理吧。試問,讓一個連話都講不順的孩子死記硬背幾首唐詩,意義何在?

更何況很多嚴父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權威,或者說自尊心而已。

2 、嚴父就是要孩子乖乖聽話?

傳統思想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

中國的父親們,從一開始就把自己擺在了一個主宰者,甚至是獨裁者的位子上。總是表現得有些專橫。

為此我們甚至還有個詞叫“家長制”,專門形容那些自我、專斷的領導風格。這個詞能取得如此地位,可以說中國的父親們居功甚偉。

大部分父親對“嚴父”的理解,就是讓孩子要乖乖聽自己的話。不聽話,就反思:我是不是還不夠嚴?

先不討論,父親是否有讓孩子言聽計從的權利,這個觀念太根深蒂固,很難說清楚。

但有個問題,必須要討論:嚴父們讓孩子必須聽從的,就是對的嗎?

如果不能保證,那孩子為什麼要無條件服從?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偏遠的小地方,三十年前讀小學的時候,電腦還是個新事物。

所有的家長對電腦的理解只有兩個關鍵詞:遊戲和耽誤學習,或者說只有一個關鍵詞:壞孩子。

誰要去玩電腦,輕則被罵被打,重則領回家去,不再上學。家長的想法很簡單,玩電腦浪費錢和時間,不如回家幫忙放牛。

但有誰知道,三十年後,離開電腦我們就無法正常生活。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同樣的道理。在一些小地方,父母們強烈要求孩子們削尖了腦袋往公務員事業單位鑽,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在北上廣深以及其他很多大城市,可能有更適合孩子的其他選擇,孩子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你教給孩子的,只是你知道的,你經歷的,你見識的。但你能確保這些都是很好,很對的嗎?如果是,你自己難道不應該早就功成名就,輝煌騰達了嗎?事實上,你沒有。

即便這些都是對的。但你能知道三十年後,你的孩子會面對怎樣一個世界嗎?你教的這些,會不會成為孩子以後發展的阻礙?如果我的父母小時候就讓我接觸電腦,誰能肯定我今天不會是個出色的計算機工程師呢?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真正好的家長,並不是完全給予,更不是蠻橫把控,而是引導孩子去探索更廣闊的未知領域。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成功,不是教出了一個言聽計從的孩子,而是讓孩子超越父母,去到更廣闊的天空飛翔。

3 、嚴父就要高舉大棒,甚至屠刀?

棍棒底下出孝子。中國父親教育孩子,對棍棒有著高度的熱情。

很多時候,父親揍孩子完全已經超出了教育的範疇。除了前面提到的維護權威和自尊,更多的是純粹發洩情緒罷了。

但我要說,完全信奉武力來教育孩子,還顯示出一種無能。

在外面,好處被同事佔了,無力爭取;領導很多無理要求,無法拒絕;客戶很多奇葩方案,敢怒不敢言……

結果回到家裡,在孩子面前,“孫子”變成了“老子”,終於可以揚眉吐氣,當家作主把歌唱了。孩子稍有差錯,棍棒就上身。

這個時候與其說是在教育,倒不如說是在找某種優越感。

這種欺軟怕硬的找補心理,其實挺可悲的。說白了,你以為你在樹立嚴父的形象,卻沒想到暴露了無能的空虛。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真正有能力的男人,會把溫暖的一面留給家人,留給孩子,更不會動不動就用棍棒來教育孩子。

因為那根本就沒有用,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真正有效的教育,本質上是溝通,是愛的表達和傳遞。

就像臺灣詩人蔣勳說的,如果真的要影響別人,其實不是兇惡的表情,而是用最溫柔最溫暖的方法去愛他,這才是教育的力量。

4、好父親也可以毫無正形

做一個父親,就一定要嚴嗎?不嚴行不行?

當紅明星鄧超,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在粉絲心中有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標籤:一是逗逼,二是家庭地位極其低下。

在孩子的面前,他從沒想過要什麼父親的尊嚴,更沒想過要做什麼嚴父,而是像個大哥哥,熊起來比孩子還熊。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他曾經在家裡和兩個孩子玩真人版植物大戰殭屍遊戲。

頭頂著老婆孫儷的泡腳桶,手裡拄著掃帚,一瘸一拐地邁著殭屍步朝孩子靠近。兩個孩子蒐羅完家裡所有的毛絨玩具,劈頭蓋臉就扔過去,直到把“殭屍”完全打倒在地。

家裡亂得一團糟,他和兩個孩子也開心得滾成一團。

我們不知道鄧超的兩個孩子將來是否能成龍成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們很快樂,家庭很幸福。

試想一下,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快樂長大的孩子,將來又會壞到哪裡去呢?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如果這還不夠說服力。那我們再來看看民國一代大師錢鍾書是怎麼和女兒相處的。

錢鍾書的女兒錢媛曾在自己的書裡回憶,錢鍾書當父親的時候,可沒什麼正形。

女兒還小的時候,夏天睡覺為了涼快,喜歡把衣服掀起來,露出小肚子。錢鍾書就找來毛筆,在女兒肚子上塗鴉。被妻子楊絳罵過幾次之後,不在肚子上畫了,又去臉上畫鬍子。


後來臉上也不讓畫了。他就把家裡的鏡子,以及女兒的各種玩具,通通藏在女兒的被窩裡,等晚上女兒掀開被子進去睡覺時大呼小叫,自己在一旁笑得前仰後合。

這樣的父親,在女兒心中的形象可想而知。

錢媛四十多歲時,錢鍾書已經很老了。她就開始來報小時候的仇,給父親畫各種簡筆肖像圖,有蹲馬桶便秘的,有掉了牙癟著嘴的,有袒胸露腹看書的......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鄧超也好,錢鍾書也好,肯定不是大家所謂的嚴父,在自己的孩子心中,也肯定沒什麼所謂的威嚴。

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有這樣的父親,那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有些人強行將自己打造成所謂嚴父形象,很多時候是因為心虛,因為無能,甚至就只是因為脾氣差。除了讓孩子反感,對孩子造成傷害,拉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外,我看不出任何好處。

教育孩子,確實還有別的更好的方法。

即便要做嚴父,也不是這樣一個“嚴”法。

5、嚴父,先要對自己嚴

黃磊說:“嚴父不是你對孩子要嚴格,而是你對自己要嚴格。”

鄧超和錢鍾書,雖然對孩子不嚴,但對自己倒是挺嚴,挺狠的。

鄧超的家庭背景並不好,有今天的成績,全靠自己一路打拼來的。據說在籌備出演電影《影》的時候,為了減肥,都把自己餓暈了好幾回。

錢鍾書就更不用說了。看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知道,這些成績肯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作為父親,對自己嚴一點,努力一點,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比對他們提一些過於苛刻,甚至是不符合情理的高要求,要實際得多。

故事:笑著當嚴父,千萬不要一味地讓孩子服從你!否則,你無能又可悲

更重要的是,父親的一言一行,孩子們都看在眼裡。說千萬遍,不如自己做一遍。這是榜樣的力量。

父親努力工作,認真生活的樣子,會在孩子心裡留下印象。父親現在的樣子,就是孩子未來的影子。

所以,你想讓孩子將來成什麼樣,那你現在就努力讓自己怎麼樣。你要做個嚴父,在對孩子嚴之前,先對自己嚴起來。

如果說為人之父就非得要是“嚴父”,那我覺得這才是這個詞應該有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