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漫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开篇,将我们带进了“春江花月夜”的美丽画卷之中。

春,江,花,月,夜,诗人几乎集合了世间最美的五个意象,写法上先分后合,合起来就构成了诗的题目。一路读来,心旷神怡之中,同时又夹杂着一丝丝淡淡的惆怅轻轻弥漫,因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全诗三十六句,前十六句写景,后二十句写人。

前半部分是山水诗与哲理诗的融合,因为作者触景生情,探讨了“人生”这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后半部分,诗人将视线移开,由景而人,引出了游子与思妇的离愁别绪,则是爱情诗了。前一句“白云一片去悠悠”写游子,后一句“青枫浦上不胜愁”写思妇。前一句“谁家今夜扁舟子”写游子,后一句“何处相思明月楼”写思妇。接下来,诗人不再前一句游子后一句思妇对应写,而是分别表述。他先用八句写思妇,后用八句写游子,全诗到此结束,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达得恰到好处。

在梦幻般美丽的景色中,在不绝如缕的思念中,春,江,花,月,夜,怎不让读者心醉神迷?于是不由自主想看看张若虚的其它作品,在浩如烟海的的书籍中,翻来覆去地查阅,却难以发现。看看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不管是哪种唐诗选集,也不管是哪家出版社,所选他们的诗歌至少都在十首以上。

这非常奇怪,是编者没有选张若虚的其它作品吗?当然不是。张若虚留存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在《全唐文》中没有他的身影,在《全唐诗》中也只有两首。除《春江花月夜》外,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代答闺梦还》也是非常好的佳作,可惜因为《春江花月夜》的存在,这首诗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几乎不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作为和贺知章、张旭、包融一起并称为“吴中四士”的张若虚,他不应该只留下两首诗,这让人想不通,也让人感到遗憾,更仿佛是一个谜,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呢?他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出了《春江花月夜》呢?难道他就是那个“谁家今夜扁舟子”吗?

“如果刘希夷是卢骆的狂风暴雨后宁静爽朗的黄昏,张若虚便是风雨后更宁静更爽朗的月夜。”闻一多先生这样评价张若虚,也把他与刘希夷作了个比较,并且说《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每次重读《春江花月夜》,我便不由自主想起先生的话来,可谓一语中的。

一首《春江花月夜》,让张若虚闪耀在唐代灿若星河的诗坛上;一首《春江花月夜》,让张若虚在唐代灿若星河的诗坛上拥有一席之地;一首《春江花月夜》,让张若虚深深镌刻在读者心目中。

张若虚仅凭一首诗便流芳千古,《春江花月夜》堪称旷世之作。我们不得不说,张若虚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