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友“符号”,湖北随州骑界达人。昨天,发了他写的“穿越呼伦贝尔”第1集,今天,我们跟着他去认识梦中的呼伦贝尔。】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到一个地方去旅行游玩之前,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当然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你知道去那儿是去干啥的,那儿都有些什么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等等。人活着,当然是少不了交流的,交流就少不了说话,要和人说话就要知道人家爱什么忌讳什么,免得弄得大家都不愉快,毕竟你是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心情去旅游的。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会知道哪儿好玩,哪儿是你游玩的重点,这样才能够合理安排你的行程。

一、四个地名。

首先,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几个重要的地名: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巴尔虎和兴安盟。

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市政府驻地海拉尔区,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冠位置。呼伦贝尔东临黑龙江省(1969年7月国务院旁曾将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并于1979年7年恢复由内蒙古管辖),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是中蒙俄三国的交界地带。草原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草原和最丰美的优良牧场,被誉为“牧草王国”、“北国碧玉”。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到松涛阵阵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以西的广袤地区都属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是一片没任何污染的绿色净土,是蒙古族的发源地,也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草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一望无际的绿色一直绵延到起伏的大兴安岭,明镜美丽的呼伦湖和贝尔湖更是草原上明珠。春天,冰雪融化后小草的嫩芽伴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幽香的草原,像一块五彩的地毯,美不胜收。秋天,秋风吹过挂满金黄的野果的枝头,拂过牧民喜悦的脸庞,好似一幅美丽的金色油画。冬天,纷飞的大雪把草原变成琼雕玉琢的白色世界。当然夏天,无疑才是草原最吸引人的季节,这里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绿色草原是绝佳的避暑度假胜地。境内到处都是成片的草原和牧场。海拉尔、扎兰屯、牙克石、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等都是旅游胜地。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额尔古纳

额尔古纳是呼伦贝尔的一个县级市,是内蒙古最北的边境城市。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的结合部,额尔古纳自南向北沿着中俄边境缓缓流向漠河注入黑龙江。据说,这里是一代天娇成吉思汗的祖先从森林走向草原的起点,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境内著名的旅游地有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额尔古纳湿地、额尔古纳河、中俄界河旅游区、黑山头古城、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等旅游地区和景点。

巴尔虎

巴尔虎是蒙古族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支,它是一个以游牧地区名称而得名的部族名称。它的历史比蒙古还要悠久.在历史上,巴尔虎专指大兴安岭以西的广阔地区,也称呼伦贝尔。呼伦贝尔大草原其实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地区,主要包括陈巴尔虎草原和新巴尔虎草原组成。关于“新”、“陈”巴尔虎称谓名称的由来,其实并非源于新中国,而是源于清朝1732年 。目前,呼伦贝市境内仍辖巴尔虎三旗,即:陈巴尔虎旗(简称陈旗)、新巴尔虎左旗(简称新左旗、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简称新右旗、右旗)。而新巴尔旗左旗、右旗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和心脏。左旗和右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东旗、西旗。这次我们第一次到碰到当地人称东旗、西旗的时候,不知道是哪,还以为我们是孤陋寡闻,那是一个呼伦贝尔的另一个我们没了解过的旗的名称呢,后来才知道那是左旗和右旗的别称,想必是因为这两个旗的位置处于一东一西而得名吧。要想领略真正的草原风情和广阔,那是一定要去巴尔虎三旗去看了才知道的,尤其是新巴尔虎草原。

也许从位于新巴尔虎右旗的巴尔虎博物馆,你能够了解得更深刻一些,可惜,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周日休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兴安盟

为什么要介绍兴安盟呢?因为兴安盟位于呼伦贝尔的东南部,是从南进入呼伦贝尔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在旅游行程和计划中,位于兴安盟的阿尔山市往往被作为呼伦贝尔的环形旅游的景点设计进去的。由于我们最初的计划是从赤峰到呼伦贝尔或者锡林郭勒到呼伦贝尔,最后确定为兴安盟到呼伦贝尔,因此在这里也提一提兴安盟。权当为你们推广介绍一下它吧,也许你们下次也会路过这个美丽的地区的。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山区、丘陵、平原、森林地带交错分布。境内的阿尔山市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火山熔岩地貌遍布山区,以及各式各样的火山湖,兴安落叶松、白桦林比皆是,是休闲旅游的绝佳场所。兴安盟政府驻地乌兰浩特市。

提到兴安盟,不得不重提一下那段伤心和屈辱的历史。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以后,1934年将东北地区的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划为14省2市,其中内蒙东部分为兴安东、西、南、北四省,兴安总省设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1944年开始,日本在白阿线一带驻军,主要包括关东军44集团军107师团,在海拉尔、阿尔山多处设立军事壁垒、飞机场,指挥部设在阿尔山。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以后,8月9日日进军阿尔山,攻破日军堡垒以后,沿阿尔山、白狼、五岔沟、索伦、德伯斯、察尔森直到王爷庙一线对日军展开了全面的进攻。至今,阿尔山至乌兰浩特一线还有很多苏联红军抗日遗址、纪念馆和烈士墓。1946年1月19日,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兴安盟王爷庙正式成立,兴安盟也同时成立。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兴安盟王爷庙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二、三个名词

当然,要了解内蒙的地名,还有几个必不可少的名词是必须知道。

盟--相当于 -- 地区

旗--相当于--县

苏木--相当于--镇

嘎查--相当于--村

三、两条公路。S203与X904

我们这次骑行主要是沿着内蒙的两条公路前行的,一条是内蒙的景观大道S203(乌兰浩特-阿尔山-满洲里),另一条是最美中俄边境公路X904。

1、S203。

我们的骑行的起点,就是从乌兰浩特开始的,我希望能够在骑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沿线的过程中,找寻到一些关东军侵华以及苏联红军和中国军民抗日的一些历史痕迹,让我们加强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加深对历史的记忆。

从兴安盟(乌兰浩特)开始至阿尔山,是科尔沁草原与大兴安岭西南麓的连接地带,树不多,草原很少。如果你想看树,可能这儿不是你想看的地方。如果你是奔着看草原去的,这儿可能会让你失望了。然而,沿途却处处可见当年日军侵华留下的的罪行与遗址遗迹。据历史记载,日军占领东北期间,与伪满洲政府一起来,在1931至1945年期间派大量部队进驻兴安盟,一方面对兴安盟丰富森林资源进行疯狂掠夺,另一方面采取强制残暴手段迫使兴安地区人民修筑铁路、军事堡垒和飞机场等,加紧对苏进行军事战争准备,日军占领兴安地区的14年间,先后抓走劳工1.5万人,其中被迫害致死的就有4000多人。随着苏联对日战争的临近,到1944年,日军仅在兴安盟地区的驻军就达到5万多人,并在这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儿也是苏联红军与日军交战的主要场所,沿途经常可见纪念苏军的纪念馆与烈士墓。

而1939年在当时的伪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诺门罕战役,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更是直接导致于1940年日、苏双方停战协议的缔结,这场战役也留下了关东军细菌战的足迹。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2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内蒙古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境内,公园属于火山熔岩地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神奇而多样,整体资源集原始性、自然性、神奇性和多样性于一身,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熔岩台地,世界第二大功能型矿(温)泉群,拥有原始森林、火山遗迹、高位火山口湖、熔岩堰塞湖、温泉矿泉、高山湿地、河流湖泊、峡谷奇峰等地质资源。

在此,友情提醒一下,去阿尔山游玩,不用去阿尔山市内,阿尔山市房屋建筑很漂亮,但是住宿和购物奇贵,并且市内也没什么可玩的,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司更是一个坑人的场所。 去阿尔山游玩,目的地直接定位阿尔山市伊尔施镇,且阿尔山火车站与阿尔山机场均位于伊尔施镇。伊尔施镇的吃喝住行都非常方便。从伊尔施镇沿哈拉哈河而上离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仅44公里,交通也非常方便。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是非常漂亮的,不过景区景点较多,即使是景交车,一天时间想看完全部景区也是不可能的,建议去几个代表性的地方看看就行了。比如说阿尔山天池、大峡谷、驼峰岭天池等等。当然其中最漂亮的莫过于驼峰岭天池了,它当属于必去的景点。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从阿尔山市沿S203向西就开始进入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包括新巴尔虎左旗(东旗)和新巴尔虎右旗(西旗),这里的草原一望无际。这里也是中蒙边境地带,公路离离蒙古边境线最的近不到5公里。

3、最美边防公路X904

X904是从满洲里开始向北的一条县级公路,沿额尔古纳河自南向北,这条线被誉为“最美边境公路”,沿路两边,有草原、河流、湿地、油菜花、麦田、牧场、马牛羊群、蒙古包,这条路可谓集呼伦贝尔草原代表与精华于一体,而草原鲜花盛开的夏季,从黑山头至室韦的X904两边,油菜花、麦地、高山草甸,处处都是摄影家的天堂,让人留连忘返。

X904,是旅行社很少愿意组团前往的地段,然而却代表着呼伦贝尔草原风景的经典。因此,今后想去呼伦贝尔的朋友,无论旅游、自驾、骑行,我都强烈建议去走一走X904。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四、民族风情

呼伦贝尔草原是众多古代文明重要的发源地,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在世界史上占据较高地位。因此,在游览的过程中,了解一下当地的民族特点,民族风情,生活习惯,饮食文化,土特产品,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骑行】穿越呼伦贝尔(12-2)——人文与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