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逢年過節單位發福利,沒有退休人員的福利,你認為合適嗎?

孤獨的空行人


我們單位是當年退休的員工年底福利還是照發的。你已經退休了,工資已由社保局發了,工會費也不交了,這些福利是在職員工勞動創造的,不發給你很正常的。


95888Kk


我一六年退休後,沒有接到過原單位任何關於座談、學習、慰問等等的通知,退休時就一紙告訴得了,也沒任何儀式。至於福利,更不要想了。其實誰都有退休的一天,沒退休就意味著提前夭折了,這樣說來我們是幸運的。問題是有些人不這麼想,其實我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我從退休的那一天起心態就平靜的很,沒有任何失落感,日子過得充實,壓根沒指望原單位給我什麼福利等好事。快快樂樂過好每一天,心態好,心情好,多運動,多鍛鍊,爭取多拿幾年退休工資。這樣,什麼都在裡面了!

既然退了,做不了大事,那我們就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吧!!


習慣了農村現在的家


本人為基層行政單位的公務員,我就題主提出的問題,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所謂的單位的範圍問題

從政策層面說,有退休人員的所謂的單位,實際上包括三類,分別為黨政機關、事業位機、各種類型的企業。從單位逢年過節發福利的角度說,有這個可能性的單位,是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

至於私營企業、外資企業怎麼做,那完全是企業自身的事情,只要不影響納稅問題,國家根本不予干涉。

二、關於單位發福利的幾種可能情況

1、行政、事業單位自身決定發放福利。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來說,自國家開始執行八項規定以來,單位自身決定發放福利的空間已經大幅度壓縮,原因是政策上不允許。無論是體制內單位,還是國有企業,其領導人一般不會為了給職工發些福利,被上級通報批評,或者因此背處分甚至是被撤職,這是肯定的。目前唯一能發一點的福利,就是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提取的職工福利費。即便如此,己經退休的職工也不在範圍之內。因為按政策規定,己經退休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即不算在職職工,也不再計提、撥付職工福利費,實際上己經成了標標準準的社會人,與原單位徹底脫離,沒有任何實質的關係,自然就不能要求單位依然給退休人員發福利,要發的話,只能擠佔在職人員的福利費。單位不發福利也確實合情、合理、合法,當然是合適的

2、當地政府通過原單位渠道發放福利。在經濟不發達、財政收入也不高的地區,這種好事幾乎見不到,原因極為簡單:當地財政沒錢。在經濟比較發達、財政收入比例高的地區,確實存在政府通過原單位渠道,在退休人員正常領取養老金之外,給在職人員、退休人員發放各種名義的福利補貼的情況,當然也可能只給在職人員發,給退休人員不發的情況。如果遇到這類情況,不知道資金來源的退休人員,領到了自然高興,領不到對原單位抱怨連連。其實,發放的範圍肯定是有明確的文件依據,只要政府決定未列入退休人員,原單位是沒有任何辦法的。行政事業單位的任何資金大都來源於財政撥款,也接受財政部門的管理和監督,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在此類情況下,給退休人員發不發福利,唯一的前提條件是政府將退休人員列入發放範圍,僅此而己。至於合適不合適,你怎麼看都行,反正都是發了就高興,不發了罵幾聲娘而己,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3、國有企業給退休職工發福利。自八項規定執行以來,國有企業給在職職工、退休職工發放政策之外的福利,也在政策禁止之列,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但實事求是地說,在國有企業範圍內,尤其是實行垂直管理、涉及全國範圍的大型國有企業,以各種名義打擦邊球的情況比較嚴重。這些國企,利用從事經營管理的先天條件,以經營管理企業形成的便利條件,行私分國有資產之實,濫發實物、福利補貼、津貼,幾乎類似於盜守自盜。這大概就是中央決定在國有企業中推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的根本原因吧。

到2020年底,國有企業完成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改革之後,國有企業退休人員正常的社會保險待遇沒有任何變化,只是由原先的企業發放,改為整體移交給本人居住地的社會保險局、醫療保障局,由他們負責發放和落實待遇;黨組織關係、人事管理檔案也一併移交當地有關部門;原來發放的統籌外費用也要予以規範,也一併移交地方負責發放;退休人員與原企業從此沒有了任何關係,改由退休人員所在街道社區提供管理服務,以後退休的職工一律也按此辦理。也就是說:以後,國有企業職工退休了,與原企業單位脫離一切關係,也成了社會人。當然,原企業也沒有工作上的職責為退休職工提供管理和服務

總之一句話:以後,不論你是什麼單位,一旦退休,所有的退休人員都是社會人,有什麼事找街道社區即可,千萬別自討沒趣找原單位,人家不侍候了。這就是政策,對任何人都適用。

當然,在此之前,如果國有企業還在為退休人員發福利,那就謝謝原企業單位,畢竟人家還記著咱們。如果人家不發,也千萬別去爭,爭也沒用。原因極簡單:退休人員根本就不是原單位的人了,人家不發是合適的。再有兩三年時間,利用國有企業的行業特性大發特發的好日子,也就徹底到頭了。


水波不興3291


還是順其自然好,有,自然會發給你,沒有也說的過去,還是不要想的大多,我也是50後,今年64了,在單位工作幾十年,退休了也享受著社會的待遇3千3百多,只要自己身體好比什麼都強,希望退了的人員過好自己當下的每一天才是正理,別整天想這想那的,也應基本知足了,夠吃夠用就行了,沒身體就是每月給你發十萬沒命花還不是等於零,不知我說的對否,


明天會更好142579907


事業單位的福利支出都是從工會費中列支,退休人員不交工會費,沒有福利很正常。我單位退休人員一年能享受二次福利和一次體檢。二次福利為春節和重陽節,每次會發300一500元的實物。經費從退休經費的福利費中列支。


快樂Healthylife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儘管很多人回答,我還是忍不住想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退休後,實際上已經不屬於單位的人員,儘管以前為單位做出過貢獻,有的還是以前單位的領導,但是退休了,領的是退休金,就不要再東想西想的了,否則會急壞自己的身子,何必呢。

計劃經濟時代,由於退休制度不同,退休人員退休後,工資、黨團組織關係,住房都在單位,除了沒有在原單位上班外,其他的都和單位有緊密的關係,每週退休人員要和單位人員一起參加政治理論學習,要和單位黨員同志一起過組織生活,和單位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過年過節,單位發放福利,也少不了退休人員那一份,那時候退休人員不多,大家覺得對退休同志適當進行照顧是非常必要的,是出於情感的需要,也是出自內心的,而已經退休的同志,也對單位的發展非常關心,甚至還要為單位的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充分利用自己過去的資源為單位出力出智。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特別是退休制度的社會化,退休人員管理的社會化,人口的老齡化,現在一個企業每年的退休人員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養老金髮放由社保局負責,黨組織關係、檔案關係轉入社區街道,住房已經不是原來的單位宿舍,而是個人購買的商品房,還有部分人員退休後,縣城的買房子到了省城,甚至到了省外和兒女團聚,退休人員和單位幾乎斷絕了所有的關係,很多單位也沒有統計究竟本單位有多少退休人員,也沒有專人來辦理退休人員的管理事務,單位發獎金、發福利,那是屬於在崗人員的,和退休人員扯不上一點關係。

綜上所述,退休了就安心過好自己的養老生活,不要還抱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子,幻想單位職工那點福利,甚至還想要點獎金,過節費之類的,退了就退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應當屬於新一代的接班者,開拓者,我們要做的就是開心過好每一天,不該想的就大膽放棄吧!


幫兄愛唱歌


我覺的合利,因為我們退休了,退休工資就是我們的福利,也是我們一生的辛苦回報,而在職人員發福利是他們一年創收的豐收果實🍒,所以我認為合利,併為他們高興,希望他們業績越來越好,別搞的發不出工資,至於有的單位還會關心老同志,不是應該的,沒有誰能躺在業績上吃一輩子,有感謝🙏,沒有也別覺得委屈,調整心態吧,放眼望去,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這是我的個人想法,不否定別人看法,各人各論


蘭蘭46433516


我認為不發是不合理的。理由:一是現在己經退休的男同志都是50年代出生的人,女同志己有50後60初出生的人,他們在工作的那些年就沒有享受到過節費,沒有雙休假。輪到正在享受不久的時候了,又該退休了。二是在單位這個平臺上工幾十年,對單位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不僅獻了青春,而且還獻了終生。三是改革前和改革後的工作環境,與現在比較差距大,但仍然要推進了各項工作。四是人人都要退休雖然有養老金。傳統的過年過節是普天同慶,而且己經進入了沃華天寶盛世新時代,給退休人員發放福利也在情理之中。


杜順虎


退休工人都是一生為工作做出貢獻的人,發福利不但應該有,而且應該比在職職工更多,因為他們己進入晚年,更應享受好的福利待遇!


Jie137626516


提主的問題有點兒可笑。逢年過節單位發福利沒有退休職工的份兒合不合適,誰的單位發福利?你已脫離單位,已退休走社會養老保險,你的單位在哪裡?只能說是原單位,原單位跟你有什麼關係?嚴格的講,退休之日起來你與原單位已經脫鉤了。你的思想還停留在幾十年以前。

單位福利來源有兩塊,一是會費提留,二是單位撥款。你已經離開原來原單位會費也不交了,憑什麼享受福利?有的單位到年終發福利,退休同志也有,那是人情,不給也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