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岁末年初,新十年的起点上,山东省慈善总会(以下简称“省总会”)、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社创中心”)、爱山东公益创新平台、山东省城乡儿童服务网络、汉后(中国)联合省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日报、山东侨报、山东广播电视台《慈善真情》栏目、山东慈善广播《慈善之声》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致敬山东乡村儿童公益系列活动。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在面向全省近千家区县慈善组织和企业征集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省内16地市100位资深公益人组成的“百人评议团”与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观察评议团”共同推举出10位2019年度“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并于2019年12月24日举行了隆重的“善行齐鲁 汉后之夜”致敬典礼。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为便于社会各界与公众更加深入了解十大公益人物个人事迹、故事及为山东省乡村儿童服务做出的突出贡献,致敬乡村儿童公益系列活动推出“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事迹展播。将持续推出“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的故事,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推动儿童服务发展,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致敬!

在“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推举过程中,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会长孙建涛得票数排名第一。“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首篇事迹展播,让我们一起走近撬动泗水的孙建涛。

一张照片

改变了一个孩子更改变了自己

2011年,孙建涛和当地众多摄影爱好者成立了齐鲁拍客团泗水站,孙建涛任团长。每逢闲暇时光,大家伙就去拍拍美丽风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为了拍摄更多的照片,孙建涛的镜头逐渐由城市转向乡村,也见到了更多的山里孩子。直到有一天,一个叫娇娇的女孩出现了。

那是2013年,孙建涛走进泗水县南部山区一个破旧的农家,只见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拿着脏污的奶瓶,一丝不挂地在院子里玩耍。遇到突然造访的孙建涛,孩子的表情充满了惊恐和害怕,旁边一位目光呆滞的中年妇女反而不停地傻笑。通过孩子爸爸描述,孙建涛了解到,这个小女孩就是娇娇,而这位妇女则是他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妻子,由于疾病常常发作,而且一发作起来就会殴打孩子,娇娇从小就在惊恐中长大。这是一个苦难的家庭,娇娇的奶奶双侧股骨头坏死,哥哥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由于没有交流对象,两岁半的娇娇还不会说话。

离开那个院子后,孙建涛始终牵挂着小女孩,彻夜未眠。随后的几天,他多次去女孩的村里走访调查,并多方寻求爱心人士的帮助。终于,在孙建涛的奔走呼吁下,济宁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定伸出援手,将小娇娇接到县城条件最好的幼儿园,并承诺承担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所有费用。娇娇来到县城后,孙建涛又联系医院为孩子做了全面身体检查,还请来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疏导。半年后的一天,孙建涛陪娇娇玩耍时,小娇娇竟开口对着他叫了声“爸爸”,这是娇娇出生后说的第一句话。听到这声柔软的“爸爸”,孙建涛悄悄转过头去,泪流满面。

正是因为这次救助,2014年孙建涛大胆决定,将拍客团全面转向公益事业,为贫困学生和社会爱心人士搭建一座长期救助桥梁,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就这样,孙建涛和他的志愿者们帮扶的孩子越来越多。2016年,孙建涛的“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在泗水县民政局注册成立了。由于前期多项活动的感召,众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参与到这个大家庭中来,并逐步发展壮大。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项目化运营

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壮大公益事业

成立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协会走的还是传统的帮扶模式——志愿者们通过各种关系筹集爱心捐款,然后一对一帮扶。但后来,随着受帮扶人群队伍的增加,孙建涛意识到,单纯依靠人情来获得爱心捐款并不可持续。如果真想把公益事业一直做下去,就必须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才行。

2016年99公益日,协会通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成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项目——“微爱大善·让天使回归”,旨在对少年儿童开展救助。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该项目很快成功募集到30万元。30万元,能让多少孩子重新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啊!这次成功之后,孙建涛和志愿者们乘胜追击,陆续通过中华儿慈会在新华公益、腾讯公益上线了“泗水爱相随—困境儿童圆梦计划”“过年吃上肉,是孩子最单纯的渴望!(童缘)”“精准扶贫——让福临城,让爱到家”“爱心洗衣 让爱传递”等项目,筹集资金35万余元,惠及全县800余名困境少年儿童和45个贫困村。2017年99公益日,协会又在腾讯公益上申报了“微爱1加N”项目(一个孩子加N种帮扶),募集资金超过217万余元,并且连续三天取得了山东省三项指标(捐款人数、一起捐队伍、筹款总额)第一名的好成绩。2018年99公益日期间,“微爱1加N成长计划”项目在团队一年的探索和打磨下在腾讯公益平台重新上线。短短3天时间内共发起一起捐链接96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54000多人参与捐款,募集资金达到了420多万元。

2017年9月份,协会募集资金12万元承接了“壹基金儿童服务站”一处,与7家教育培训机构(现已发展为10家)达成合作协议,免费为站点周边的少年儿童提供课外服务。服务站正常运行以来,每天下午4点半准时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周末则开展舞蹈、武术、书法、绘画、音乐、国学、普通话、情景剧、养成教育等共计8项特长培训。在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为更多的山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截止到2019年底,协会运行的壹基金儿童服务站达3家,同时落地了山东省本土儿童服务品牌项目鲁慈儿童家园,探索以社区为本的儿童服务。

“项目化运营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引起基金会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扩大了资金的来源,更在于让一切工作都有了条理、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教会我们物资来之前做好什么准备、物资到达之后如何发放、发放完毕后如何反馈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协会的成长,也让协会更有力量去帮助困境少年儿童,目前有很多儿童仍然生活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协会志愿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勤奋工作、服务社会,为更多的山区贫困孩子带去希望。”孙建涛总结。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世界那么大

让叔叔阿姨带你们“放飞梦想”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近几年来异常流行的一句话,也是项目的宣传语,更是孙建涛和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经过精心策划后推出的一项活动——“放飞梦想”。

2016年夏天,协会组织被帮扶孩子们开展了一次集体旅游,34个孩子乘坐着大巴车兴高采烈地来到日照看大海。可是,由于孩子们从没出过远门,途中竟然有一半人出现了晕车现象。孙建涛和志愿者们一边紧张地忙碌着,一边心疼不已:“平时连去趟县城都不容易,哪里有机会坐大巴车去旅行呢?”

可是,让孙建涛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面——晚上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因为在家很少吃到米饭,一口气吃了五碗米饭;入住酒店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怯生生的,不敢多说话,也不敢动用酒店的东西;晚上洗澡的时候,普遍不会调冷热水。更让志愿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羞涩地找到老师,说想到外面去上厕所。原来,这个小姑娘连酒店的马桶都不知道如何使用……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孙建涛哭了。他以前只知道贫穷会制约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但没想到贫穷已经严重制约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为了开拓孩子的视野,孙建涛和志愿者们在此次旅游结束后就发起了“放飞梦想”活动——带着孩子们旅行中学习,提高孩子们适应社会、人际交流的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这个世界很大,我能翱翔的天空,其实很广阔。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已有600多名孩子在协会的帮扶下来到日照、济南和首都北京。

带孩子们开拓视野固然好,但是真正实施起来非常难。就拿2018年夏天北京之行来说,30个人,从哪里出发、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谁来带队、参观哪些景点、孩子出现特殊情况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去。短短5天的行程,志愿者们却准备了半年之久,仅策划书就写了整整47页A4纸,内容甚至精确到了车站候车大厅的等候区域、自助餐就餐中如何避免孩子吃撑,睡觉前哪个老师负责教孩子使用热水器和吹风机。

当然,除了这些细节的内容,研学路线以及互动活动,志愿者们更是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去北京,必须看故宫、爬长城;孩子们都是学生,天文馆、科技馆也要看一看;家乡没有动物园,也得逛一逛。此外,有的孩子就要升入高中了,参观北大清华,激励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方面面的需要都得考虑到。由于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农村,再加上家庭的不幸,性格大都比较内向,甚至不少孩子的内心敏感、自卑、不善表达。因此,这次北京之行,他们还特意组织30个孩子,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天安门广场、在鸟巢前、在长城脚下,集体朗诵《我的祖国》。

从“温暖小屋”到“微爱妈妈”

孩子需要什么给什么

做公益诚然会面临重重困难,活动组织、人员安排、经费来源,哪一样都得殚精竭虑。可是,更难的却是如何把活动做到孩子们心坎里。“以前服务孩子,我们都是协会有什么就给什么。可是,随着对孩子们深入了解的多了,就开始努力转变思路——孩子们想要什么,协会就应该给孩子们什么。”志愿者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有许多这样的女孩子,尤其是失去了母亲的女孩子,她们已经到了青春期阶段,却因为家庭居住空间的限制和经济状况,不得不和父亲睡在一张床上或者是一个房间里,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其实她们也非常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小屋,哪怕是仅仅能放下一张小床,也可以自由地呼吸,自由地释放心灵。针对这种家庭的需要,协会在2017年发起的腾讯“微爱1加N”项目中,把“温暖小屋”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小项目进行了专门申报,并预留资金用于困境女孩家庭独立空间的装修,购买家具、台灯、窗帘、床上用品等。

2018年5月,“温暖小屋”项目第一批13个小屋确定了施工标准和物资采购标准,并在施工完毕后通过环保监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人员事无巨细的全程参与。尤其是针对房屋装修的主色调,更是提前在一个班级的全体女同学中开展问卷调查,征集女孩子们喜欢的装修风格和颜色。

除了对孩子物质条件上给与满足,精神上的关爱更是为微公益协会始终追求的。“微爱妈妈”就是协会从2018年以来最新推出的公益项目。

志愿者通过对困境孩子进行走访,发现不少困境孩子都面临母爱缺失的现状。甚至有的孩子,从出生以来就没见过妈妈,妈妈的怀抱有多温暖、妈妈的叮咛有多贴心……这些问题只能在梦里找到的答案。

“有一次我们带着孩子开展放飞梦想活动,期间一位女性志愿者由于太累,到达宾馆后很快就睡着了。可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竟然轻轻走过去,然后靠在志愿者身后,微笑地静静依偎着,那种神情就像孩子投进了妈妈的怀抱一样。”孙建涛讲述的是活动中的一幕,那动人的一幕,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萌发出一个想法——为缺少母爱的孩子们都配备一个温暖贴心的“微爱妈妈”。

微爱妈妈的配对是相互选择。协会都会从报名的志愿者中挑选3位以上的“微爱妈妈”候选人同时进驻孩子家中,然后通过和孩子沟通交流筛选出来彼此都有好感的“微爱妈妈”。结成对子后,微爱妈妈每月要至少来到帮扶孩子家中两次,每次两个小时,辅导孩子功课、与孩子沟通交流。“我们的微爱妈妈对待孩子绝对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区别化对待。毕竟,困境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孩子的心扉能否打开是个问题,打开之后后续服务跟不上,对困境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更是个问题。”招募“微爱妈妈”志愿者之初,孙建涛就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结对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那些不是为了做公益而只会拿结对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的“妈妈”们一律严禁报名。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以脚步丈量贫困、双手绘就爱心

张家峪村、肖家峪村、黄家庄村、白仲泉村、大城子村……眼前,是一幅泗水县地图,五百多个乡村紧密相连,共同组成了美丽泉乡的全貌。然而,与常见的地图不同,它不仅仅是一幅乡村地图,更是一幅爱心助学地图。这张地图,既是用双手绘就,更是孙建涛和他的泗水县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他们走村入户,认真筛选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孩子的信息。筛选完一个村庄,就在这个村庄的地图上贴上一个小红心标记出来。5年的时间,他们累计行程50多万公里,走访592个村庄的4800多个贫困家庭,为1784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少年儿童建立了详细的帮扶档案,从此,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无论是晨曦还是日暮,在泗水的每一个村落、每一条泥泞的道路上,总会看到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携带帮扶物资,走到贫困群众家中,详细地记录家庭的遭遇、家庭成员的信息、需要帮扶的内容,然后想方设法募集资金,为困境孩子送去温暖,目前完成了1400多名困境少年儿童的“一对一”帮扶工作。此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突破1000多万元,累计发放助学金超过600万元。受益贫穷家庭中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困境少年儿童达11000多人次。

“山东乡村儿童服务十大公益人物”之撬动泗水公益生态的孙建涛

以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为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协会从成立走到现在不容易,要想持续发展就不能粗放管理。“虽然现在协会名气大了,但是无论名气多大咱都得知道,咱干的是公益事业,手里的每一分钱、每一件物资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来龙去脉都得记录得清清楚楚,并主动公示、经得起审查。”孙建涛认为。这几年,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条例和有关法律规定要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走访对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此外,根据协会的使命制定战略及目标,并将战略目标分化到年度计划和业绩考核指标中,逐渐形成了泗水微公益自己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并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协会在发展过程中还十分注重自我造血。面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同时,更加注重立足自身长远发展需要,探索发展新动能。2017年,协会与泗水良音电声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在协会办公地设立专门的生产线,由协会从周边精准扶贫户中招募工人,公司给予该生产线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工人购买保险、提供补贴,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一定的经济扶持。此外,协会积极申报淘宝公益宝贝项目,推出自己的淘宝公益店铺,通过自主经营、利润共享的方式实现造血,部分运营收入用于协会活动开支,公益淘宝店出售的许多产品都和贫困儿童有关,先后上线小方的素描、残疾妈妈的剪纸以及贫困少年儿童父母的柳编等手工作品,并将所获收入全部用于所帮扶的困境儿童。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已经成为泗水家喻户晓的品牌,一个团队、一个目标、一种向往。因为爱而相聚,因为爱而坚守,因为爱而一路同行,每个成员强烈的责任心和战斗力,让协会一次又一次获得社会认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公益组织的优秀典型。

面对成绩和如同潮水般涌来的赞誉,孙建涛却依旧清醒。每当有人问他“这些年做公益到底为了什么?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孙建涛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当你帮扶了一个孩子并且看着她的命运因为你的援助而改变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取代的。”

这些年的公益之路一路走来,历尽了坎坷,但是也一路也收获了感动。这些感动,首先来自于孩子。尤其是2019年春节前夕,协会先后收到了400多个孩子寄来的感谢信。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稿纸上,那些充满稚气却又饱含深情的字迹,让志愿者们一次次泪流满面。

感动还来自于关心公益的好心人。来自济宁市区的吕大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从协会成立之初老人便每年为孩子们慷慨捐助。由于不会网银转账,老人每次捐款都专程坐车从济宁赶来,捐完款后又匆匆离去。

感动,更来自于志愿者们辛勤的付出。由于协会是一个纯公益组织,因此包括孙建涛在内的志愿者们,都没有一分钱的工资,可是大家都没有一句怨言。微公益协会的志愿者队伍三分之一都是共产党员,骨干成员中更是有一半共产党员,协会还是当地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公益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至今,孙建涛还记得2016年1月22日,山东50年来温度最低的那天夜晚。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是党员队伍们组成一支搜救团,找到了走失的老人。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孙建涛用粗糙的大手温柔地支起了孩子们的课桌,用暖心善举为山区的孩子插上了起飞的翅膀。未来五年里,协会将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帮扶到心理帮扶、女童权益保护、特殊疾病临时救助、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等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困境儿童父母的教育培训、慈善企业多样化经营,为贫困少年儿童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一切力量,也将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山区困境少年儿童之间架起一座座爱的桥梁,将一份份无私的援助化作爱的春风,温暖泗水的每一片土地,把这座泗河源头的小城变成一座爱心涌动的城市。 张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