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一、萬里橋邊女校書

輝煌的中國文化,唐代是一個星漢當空,群星燦爛的時代,不僅湧現出大量的詩人,女才子更是獨樹一幟,神采飛揚,巾幗不讓鬚眉,堪與男兒比肩!

宮中的長孫皇后、徐賢妃、上官婉兒、江採萍,連大名鼎鼎的武則天與楊貴妃都是能詩的,文采了得;民間的魚玄機、李季蘭、劉採春、王韞秀、卓英英等等,為盛唐撐起一片詩歌的天空,體現了一種文化精神。

唐代被稱之為“娼妓”的女子中才華橫溢者頗多,說其佼佼者,當推薛濤。

當時的詩人王建贊曰: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可見薛濤的知名度在當時之大,才氣之高。《全唐詩》中專門給薛濤編了一卷八十九首詩。被認為“工絕句,無雌聲”,“清奇雅正”。

薛濤的具體生卒已經無法確切考證,大約去世於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至於薛濤出生地,是何方人也有爭議,但認為她是成都人的可能性最大。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二、天賦了得小薛濤

薛濤出生於一個有文化素養的家庭,其父薛鄖也有詩才,有一天,父女們坐於一棵大梧桐樹下,其父見那梧桐樹幹挺拔、枝繁葉茂,隨口吟了兩句:“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話音剛落,小薛濤接口應和:“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其父驚訝地望著小薛濤,這孩子文思敏捷,應對工整,生來詩才呀,天賦了得!

然而天妒英才,不久薛濤的父親去世了,奉母孀居,過著貧寒的日子。及長,“容儀頗麗,才調尤佳,言謔之間,立有酬對”。

薛濤十六歲時,因家庭貧困,不得已去了川西節度使韋皋幕府中,充當侍酒賦詩的樂伎,也就是官妓,至此,讓擁有凌雲奇志,絕世才華的薛濤再也沒能掙脫自己卑賤的身份與命運。

薛濤有口才,敏捷善辯,有風韻,瀟灑雅緻,開始了周旋於達官貴人、詩客名流之間,深得韋皋的寵愛與賞識,因此獲得詩友幕僚的身份幫助參與西川政務,令詩名更是倍長,讓當時的大詩人白居易、王建、元稹、劉禹錫等人欽佩。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三、一路煙霞草木香

節度使韋皋更是倚重她的才學,歎服她的文采超人,某日宴會,薛濤應韋皋要求,立賦一首《謁巫山廟》:

亂猿啼處訪高唐,一路煙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聲尤是哭襄王。

朝朝暮暮陽臺下,雨雨雲雲楚國亡。

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

一介女流,詩竟然如此大氣淋漓,充盈著愛國情懷,少有風塵女子的脂粉味,令舉座皆驚,韋皋高興,忍不住當眾脫口而出許了一個“校書郎”給她,儘管薛濤並沒有真的上任,但此事傳開,轟動了巴蜀。

薛濤寫詩五百餘首,可惜流傳下來不到五分之一,其詩清麗而不媚俗,宛轉蘊藉又不乏勸諭。

她作為落入風塵的詩妓,每日與達官詩客交往,卻得不到真正的愛情,深知“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四、塵世何處結同心

薛濤,渴望過純美的愛,寫有《望春詞》四章,渲洩內心的哀怨: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遣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筯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薛濤,也憧憬美好的愛情,希望有個知心人,然而春華漸老,佳期何處?到頭來風流似水,人生若夢,唯有淚自垂。人們都認為她曾經與大詩人元稹有過一段愛情,元稹也有《寄贈薛濤》的詩:

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鸚鵡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紛紛辭客皆停筆,個個公卿欲夢刀。

別後相思隔煙水,葛浦花發五雲高。

筆者認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使按察西川時,恰春風得意之時,三十出頭,風流倜儻,而薛濤已經四十左右,縱使風情依舊,徐娘尚美,也不大可能發生彼此香豔的事情。元稹也是以詩才馳名,自然會對天下第一女詩人薛濤十分敬慕,到了四川,兩個人有交往,很正常,至於二人碰撞出愛的火花,似乎不大可能。

元稹是一個風流情種,不會對薛濤產生真實的情感,無非是逢場作戲,來點獵豔的刺激。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五、壯壓西川四十州

自韋皋到李德裕,共十一位出鎮西川的節度使,其“治績得失,又皆(薛)濤所親見親知,故歷屆蜀鎮欲悉前人治蜀籌邊故事,以(薛)濤為可諮詢之人,斯亦可重於時之一因”。

最為後世推崇與傳誦的佳篇便是“籌邊樓”: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此詩頗具警世之深意。

據史料所載,籌邊樓在成都的西角,是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李德裕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時所建,其因是為了抵禦吐蕃和南詔入侵而建的一個瞭望臺與戰時指揮所。

當時李德裕在吐蕃與南詔入寇進入成都平原的必經之路上修築了杖義城、柔遠城、禦侮城等城堡。

此時的薛濤,進入晚年,已經隱居成都浣花溪,聽到李德裕這些舉措,馳筆寫下這首“硬語盤空,力透紙背”的七絕名作,來表達自己對李德裕經營西川的英明策略而讚賞,呼籲朝廷當權者能夠合理處理西川防務與漢蕃之間的關係,規勸權臣們不要貪圖邊功,輕啟武戈。

薛濤,生在成都,長在成都,自十幾歲開始,就成了成都幕府的“女校書”,幾十年來耳聞目暏唐王朝在西川地界與吐蕃和南詔的烽火連天,戰亂給老百姓帶來的災難與痛苦,也看到一些腐敗無能的官僚醜惡的嘴臉,對於那些抵禦入侵,愛戴百姓的愛國將領十分敬崇。

薛濤的《籌邊樓》詩,贏得了無數肝膽男兒的喝彩,清人紀昀贊曰:“其託意深遠,有魯嫠不恤緯,漆室女坐嘯之思,非尋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時。”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六、深紅別緻薛濤箋

薛濤,一介女流,又是社會最底層的妓女,能夠關注時事,關注民生,心繫蒼生社稷,也深得周邊少數民族的尊敬。如今在松潘民間還流傳著她與當地少數民族血肉相依的故事,那家家戶戶愛植的“西天花”,就是薛濤命名。

薛濤的書法,“作字無女子氣,筆力竣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

為了便於行楷書寫小詩,她自創了一種深紅色的“別模新樣小幅松花紙”,繪有鏤空松花圖案,秀雅小巧,清新別緻,被稱之為“薛濤箋”,當時成都上流社會都以求得薛濤一詩一箋為榮。前蜀韋莊寫有《乞彩箋歌》:

也知價重連城璧,一紙萬金猶不惜。

薛濤昨夜夢中來,殷勤勸向君邊覓。

在一個男權的社會里,薛濤是不幸的,但她用自己的一生告訴我們:女人無論處身何地,都不要失去本真,擁有自我。

現實的遭遇並不是我們的錯,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評論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