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貴州烏蒙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黔西縣林泉鎮栽種50多個品種的花卉苗木1000餘畝,努力打造“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生態觀光鄉村旅遊、低碳養生休閒度假、尊重自然構建和諧”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目前已完成搭建458個大棚,通過每棚1200元/年的土地流轉租金形式返還每戶,並免費提供育苗進行栽種,然後高價回收,精準幫扶458戶農民。(鄧剛 攝)

農時不等人,春耕春種正當時。近日,貴州各地幹部群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春耕時間窗口,把低效作物降下去,把高效作物種起來,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茶菜飄香、六畜興旺的美麗畫卷。

黔西縣政協分別在甘棠鎮大寨村和中建鄉民主村打造貴州政協脫貧攻堅“百千萬行動”黔西示範點,按照“54321”的標準(正縣級5畝、副縣級4畝、正科級3畝、副科級2畝和一般幹部1畝),每畝籌資500元支持合作社發展羊肚菌產業,9家政協委員企業主動投資7萬元,除基礎設施外,共籌資金500多萬元,17個合作社參加,項目共聯結貧困戶523戶,種植羊肚菌大棚1277個,涉及甘棠、中坪、中建、太來等鄉鎮,努力為黔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找方法、探路子、促增收。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在黔西縣金碧鎮新蘭村、聯合村建設貴州省現代山地畜牧循環產業科技示範園區項目,園區佔地1846畝,總投資1.95億元。圖為工人在優質牧草種植基地管護黑麥草。(熊朝光 攝)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2月29日,在務川自治縣柏村鎮後壩羊肚菌基地,村民採收羊肚菌。(田東 攝)

丹寨縣金鐘經濟開發區的37家扶貧工廠,在積極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組織復產復工,目前已有1400餘人返回工作崗位,在保障完成市場訂單的同時,確保貧困人口獲得穩定收入。

萬山區魚塘鄉辣椒示範種植基地,是引進的規模面積達到一萬畝以上的壩區產業,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預計種植辣椒2000萬株,每畝產量3000斤,按照市場價2元/斤的標準,每畝產值可達6000元,總產值將達6000萬元。“魚塘鄉引進了萬畝辣椒產業這個項目,充分利用了我們魚塘鄉的閒置土地,而且可以給我們魚塘鄉的群眾帶來500萬元的土地流轉費用,解決200人左右的就業。”魚塘鄉人武部部長、政府副鄉長向國勇如是說。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赤水市8.9萬畝金釵石斛已到鮮條採收期,為幫助群眾做好搶收工作,讓群眾把在疫情期間的損失補回來,赤水市旺隆鎮組織黨員幹部和熱心的社會人士成立“農技幫扶志願服務隊”,幫助群眾採收、銷售石斛鮮條。圖為旺隆鎮金釵石斛收購點村民展示打捆銷售的石斛鮮條。(袁遠兵 周波 攝)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黔西縣谷裡鎮積極探索“黨建+”的新模式,把基層黨建融入壩區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全力打造“基層黨建產業示範園”。目前,該鎮松林社區合作社共種植洋蔥400餘畝,畝產8000多斤,預計收益達224萬元以上。其中吸納部分貧困戶在基地務工,使每戶增收逾2500元,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群眾增收。(楊通藝 高望 攝)

【天眼快門】奮鬥在希望的田野上


3月2日,紫雲自治縣炳貢茶廠工人正在清理茶末。炳貢茶廠基地,海拔1200米左右,長年大霧繚繞,適宜茶樹生長。目前和多家網絡平臺合作,以線上線下經營模式,銷往全國各地。(陸凱 攝)

當前,全省壩區正圍繞“貴州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的各項部署,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以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為基本遵循,深化“公司+基地+合作社”組織方式,紮實抓好扶貧產業發展,讓貧困群眾在產業鏈中持續穩定脫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鄧剛 熊朝光

田東 袁遠兵 周波 楊通藝 高望 陸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