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三位“村小”女教師的堅守

  一顆初心長堅守,一個使命扛在肩,一種作風在傳承,一種精神叫奉獻。


  在五蓮縣有這樣一個教師群體,他們或者年近花甲,兩鬢皆白,或者正處青春,充滿活力,卻都默默工作在偏遠的農村小學(“村小”)。讓我們走近堅守在五蓮縣三位偏遠“村小”裡的女教師,看一看她們的故事。
杜恩香:堅守“村小”39載
  在於裡鎮於裡溝小學,幾乎每一個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都是杜恩香老師的學生。他們每次見到杜恩香,都會熱情地打招呼:“杜老師好!”“杜校長好!”
  生於1965年6月的杜恩香的孃家就是於裡溝村。1981年剛滿16歲的她高中畢業後回村當民辦教師。從此,她在這裡一呆就是39年。
  她的工作簡歷只有兩行:1981年至2005年任於裡溝小學語文教師兼班主任;2005年至今任於裡溝小學校長兼任課教師。
  談起當初的選擇,杜恩香一臉幸福,“我覺得在農村小學教學挺好的,孩子天真可愛,家長淳樸善良。雖然以前教學條件差點,但是這些年變化發展很快。”
  39年的教學經歷,杜恩香感觸最深的是學校基礎設施的大變化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大提升。
  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學校拆除了舊房子,12個教學班的學生被分流到3個校區上課。在那3個學期裡,已經50歲的她每天奔走於各校區之間,時刻牽掛著師生的安全和冷暖。2019年學校利用暑假改造食堂餐廳時,氣溫高達36℃的中午,她就在辦公室吃自帶的飯菜,躺在鋪著泡沫的地上休息。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她不但任教《道德與法治》課,還通過新老教師結對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經常深入課堂聽課,每學期都參加聽課評課50次以上。在她的帶動下,於裡溝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多少年來一直在全鎮領先。
王紀華:把全部的愛獻給了“村小”
  同杜恩香一樣,王紀華也只有一個工作單位,那就是她待了整整21年的石場鄉山莊小學。
  出生於1978年10月的王紀華,1998年7月被分配到山莊小學工作時,還不滿20週歲。
  那時,離縣城30餘公里遠的山莊小學是建在荒嶺上的幾十間平房,教學設施和教學條件都很落後。
  王紀華卻不嫌棄條件差,偏偏愛上了這裡,愛上了自己的工作。多年前,王紀華在擔任三年級班主任時,一天中午放學後,有幾位學生向她彙報葛良(化名)病了,趴在課桌上喊肚子痛。王紀華到教室一問才知道,他母親早亡,父親農忙顧不上他。他早上起床時沒見到父親,沒吃早飯,也沒帶午飯……王紀華便將他領回家,給了他兩個饅頭,又炒了雞蛋給他吃。葛良學習刻苦、知感恩,後來考取了國防科技大學。他多次寫信感謝王紀華,寒暑假也經常回校看望。
  王紀華在愛工作、愛孩子的同時,也愛上了一位同樣堅守“村小”的同事———馬帥德。他倆為了共守的初心、同擔的使命,於2003年結婚,並把家安在了“村小”的兩間平房裡,直到今天。

高慧:“這裡的孩子更需要我”
  生於1988年的高慧是一位年輕的美女教師。2018年9月,她通過教師招考來到戶部鄉槎河小學任教。
  槎河小學是一個偏遠“村小”,離縣城約35公里,離日照市約60公里。因為高慧的愛人是軍人,婚後他們就安家於日照市的婆婆家裡。
  前不久,筆者在槎河小學見到了正給學生上課的高慧,只見她正與學生進行英語對話,師生的交流非常流暢。
  不是親眼所見,都不敢相信,剛剛開設了不到一學期英語課的偏遠“村小”裡的三年級學生,竟然會有這麼好的“聽力”和表達能力。
  “高慧老師的教學業務非常棒,她一個人教‘三四五六’4個年級的英語,教學成績很優秀。”戶部鄉中心小學辦公室主任徐衍貨說。
  “她確實不容易,剛來時大寶才8個月,她每天開車往返於日照和學校,非常辛苦。”她的同事也向筆者介紹。
  “我愛這裡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我。”交談中,高慧這樣說。正因為“愛和被需要著”,高慧天天往返家校之間,疲勞但快樂著。
  也正因為“愛和被需要著”,高慧工作很認真。剛接手六年級英語時,發現學生書寫潦草,她便每天午飯後到教室陪學生練習。在2018年度的素養抽測中,她所教年級的英語書寫獲得全縣第一名。(日照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