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文 | 胡洋

清澈的眼眸中帶著一絲倔強,身材纖瘦、線條感柔美,常年接受舞蹈訓練的痕跡,使得她的氣質與樣貌都愈發靈動與嬌俏。不說話時,她常常會閃爍著一雙大眼,真摯的望向對方;聊到盡興處,她又會有點興奮的用手指在胸前比劃,然後露出標誌性的微笑......她是

李一桐,一個出道4年,主演了14部影視作品的“新勞模”。

採訪是約在北京東四環內的一家酒店房間內,彼時的李一桐,因為排的滿滿的一天行程,已經早早起來做造型、化妝。整個採訪,就是穿插在這中間。

這是我第二次採訪李一桐,與上一次她留給我的印象有些不同。這次她的眼神中除了透露出一如既往地坦誠外,還多了一份自信。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這點或許更應該體現在她近期主演的幾部作品上。首先映入大眾眼前的便是,與鄧倫合作的民國愛情戲《海棠經雨胭脂透》。坦白說,這是一部劇情略微有些“過時”的外來女子與富家公子的民國愛情。

李一桐也曾表示,這是她很早時期接到的一部戲,她很怕“先拍的戲後播”。

可事實證明,她一直走在成為一名優質演員的路上。她與羅晉、與李現,分別合作的兩部古裝題材《鶴唳華亭》、《劍王朝》,分別收穫了來自不同圈層的喜愛與稱讚,前者還曾收穫了官媒點贊。“李一桐 好演技”也成為時下追劇彈幕中經常露出的評論之一。

李一桐是不是一個好演員?相比起外界紛紛議論的“有背景”、“資源咖”、“帶不火”等質疑聲,她時常掛在嘴邊的卻是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演員。

最近,她又反覆看起了“哥哥”(張國榮)主演的《霸王別姬》,她覺得好的表演應該是隔著屏幕也能讓觀眾感受到“真實”。

轉軸

李一桐是“忙”的。可究竟有多忙?可能無從知曉。

這次採訪之前,我曾做了大量功課,可有關她工作體量的問題,還是隻得到了一個“出道4年,主演了14部作品”的關鍵消息。

按照這個信息往下推算,李一桐一年平均產量至少達到3部,這也就意味著她一年至多僅有一個月的休息時間。

可現場,李一桐給出的答案,還是令我感到有些吃驚。她說,自己四年(工作)下來,滿打滿算能夠稱為休息的時間,不到一個月。

以在播的《鶴唳華亭》和《劍王朝》為例,這是兩部同於去年5月開機的影視項目,彼時的李一桐剛從上一個項目《媚者無疆》中“抽身”,接連的“轉軸”,已經讓她習慣於在飛機上安靜的休息。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在拍攝《劍王朝》時,她前腳剛化身為外冷內熱的江湖俠客;緊接著又要馬不停蹄的趕去《鶴唳華亭》中與羅晉上演史上最虐情感戲。這在旁人眼裡看來幾乎是一次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李一桐卻覺得中間10余天的休息時間,已經是她拍戲以來,抽離人物最舒服的一次狀態。

當問及道為何這麼拼?她的回答也很簡單,“出於熱愛”。她在後面的問題中對這個問題做了進一步補充,“因為不想錯過每一個好角色”,所以她沒辦法說服自己丟掉每一個想飾演的人物。

這點也或多或少的體現在她出道4年,交出的多部優質作品層面。新版《射鵰英雄傳》中,她是人見人愛、被原著粉奉為最忠實於原著的“桐蓉兒”;《媚者無疆》中,她是詭畫城中被迫淪為“殺手”的晚媚,與影子長安共同上演了一段悽美的愛情;到了《劍王朝》,她化身為高冷“小姨”,與男神李現上演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江湖故事;《鶴唳華亭》中,她又與羅晉、王勁松等一眾實力派演員飆起了年代大戲.......

“我從不覺得量是評論一個演員好與不好的標準,也從來沒有刻意追求過「量」這個標準。只是因為真的熱愛,我才會去選擇出演”。

成長

關於表演,這一次我們沒有在圍繞著“科班”與“非科班”之間的話題進行交流,而是將焦點放在了斯塔尼的“體驗派”上。

李一桐覺得現在的自己相比起剛剛出道時的“一頭霧水”,顯然是進步了很多。她承認,剛剛入行時會有很多不足。不知道攝像機在哪、不知道該如何與對手共情,甚至不知道如何走位.......這些專業上的東西,讓她一個剛剛入行的新人演員,有些感到畏懼。

可正是這幾年在劇組的摸爬滾打,讓她漸漸開始對錶演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論。“我很認可斯塔尼的「體驗派」表演法則,可能與我非科班出身有關。我在演戲過程中,想著的就是如何去成為角色,而不是到了這個地方,我該如何設計演員的行動路線、如何做表情”。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那你是如何為一個角色做充足準備的?”演員在拿到一個劇本後,通常第一反應都會是讀劇本、看小說,或者為自己的角色寫人物小傳。李一桐也不例外。她表示,劇本是最好的老師。演員的心理活動、一顰一笑,劇本上都會標註的清清楚楚。

但常規方法之外,李一桐還會有一些“私人秘訣”,比如現場沒有自己戲份的時候,她會蹲在角落裡“偷窺”老戲骨們的表演方式。這次拍《鶴唳華亭》給她留下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來得及和老戲骨們“討教(知識)”。“陸文昔是一個需要處處小心、走路都要低著頭的角色。我在現場大部分時間,除了跪著,就是低著頭,和老戲骨們「討教」的機會也變少了”。

還有一個重要法門,就是用心去感受角色的性格特徵與變化。這點,或許和李一桐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關係。10歲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前往深圳學習舞蹈的李一桐,讓她自小就比普通孩子多了一份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與敏感。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她曾在接受《GQ人物》採訪時提到,自己是一個溢於言表的要強性子。即便是在生活中,與家人、與朋友一起看電影(電視),看的動情之處,自己也絕不會流下一滴眼淚,她覺得“要強”是她的保護色,同時也不希望有過多的情緒外化展露於旁人。

轉化在表演上,則衍變成她有著極強的“共情”能力。坦白說,“陸文昔”和“公孫淺雪”這兩個角色,實際上都很難駕馭。前者悲情大於天,哭戲非常多。演完這個角色以後,李一桐差點覺得自己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後者則是在於拿捏的尺寸,多一份則顯得過於“輕浮”,少一分則又有點“不穩重”的氣息。

“都是成長吧”,李一桐輕描淡寫告訴記者。現在,她也時常會去看之前自己飾演的一些角色,也會有當時的“蓉兒”駕馭不了現在的“文昔”這種體驗,可這就是每一當下,“也許現在的文昔也演不了當初的蓉兒呢”,李一桐笑著說道。

爭議

回到問題開頭,剛剛我們還聊到了“關於演員紅與不紅”,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李一桐給出的回答是,“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出道4年,李一桐平時除了扎堆劇組拍戲,就是在回劇組酒店休息的路上。對於時下女演員感興趣的街拍、緋聞、熱搜、綜藝...這些用來衡量一個演員紅與不紅的唯數據論,她暫時都提不起絲毫興趣,當然她也沒有。

唯一一次距離“走紅”最近的一次,還是因為這次微博某網友在《劍王朝》評論區嘲諷的那句“帶誰不火系列,可憐我現哥”。向來置之事外的李一桐,首次正面回應,“我體寒”。隨即,這條微博被網友刷上微博熱搜頭條,成為李一桐出道以來的第四條微博熱搜。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人們愛傳奇,也愛奇聞。#李一桐 體寒#算是演員自走紅以來,最特別的一條熱搜。在有心人士的推波助瀾下,言論也轉變成“有背景”、“資源咖”等負面評論,當然這當中也不乏一些擁簇者覺得這是李一桐“高情感”的一次體現。

無關乎外界是與非,當時的李一桐只是想要告訴觀眾,“小姨(劇中角色)真的體寒,還有就是自己並不在乎火與不火。”

專訪李一桐:做演員,一開始就不是奔著紅來的

李一桐理解大眾對其“有背景”的質疑,當潮水全部向一個人襲來之際,站在岸上的人也難免會被打溼褲腳。她坦言,如果是自己看到有一個演員劇集扎堆上線,自己也會產生質疑。可質疑之外,帶給她更多的思考是:什麼時候評論一個演員紅與不紅的標準,已經變成了“唯數據論”呢?

如果是這樣,那她寧願維持現狀。每天在劇組,與戲迷們打交道,看著同齡人、或前輩,如何展現自己對一個角色的理解與體會,她覺得特別開心,也就不會覺得轉軸拍戲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現在,她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早晨起來讀讀報紙、練練臺詞發音.......努力再向一個優質的演員蹦近。

接下來,她還將會有與“老前輩”陳建斌共同主演都市愛情劇的《愛我就別想太多》,與“鮮肉”楊洋主演的軍旅片《特戰榮耀》,以及與許凱主演的《大唐女兒行》........這就是李一桐,一個不拘泥於外界聲音,長期沉靜於劇組的影視圈“新勞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