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我爲什麼要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故事」——訪奧斯卡獎得主瓦妮薩·羅思

新華社洛杉磯6月5日電專訪:“我為什麼要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故事”——訪奧斯卡獎得主瓦妮薩·羅思

新華社記者高山朱莉亞·皮爾龐特

“我以前對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知之甚少。不但是我,絕大多數西方人也都如此……這也正是我為什麼要拍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美國女導演瓦妮薩·羅思日前向新華社記者談起她執導的新片《女孩與影像》時滿懷感慨。

羅思曾在2008年作為紀錄短片《扣押幸福》的製片人獲得奧斯卡獎。她近年來執導的多部紀錄片,如《天命之女》等也廣受好評,其很多作品都展現了在逆境中抗爭的小人物形象。

紀錄短片《女孩與影像》由美國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出品,講述瞭如今已89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老人的遭遇。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當時只有8歲的夏淑琴與4歲的妹妹目睹了全家被日軍屠殺的慘狀,夏淑琴被日軍用刺刀刺了3次後倖存下來。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當時用攝像機拍下了諸多日軍暴行受害者,其中包括倖存的夏淑琴姐妹。

《女孩與影像》自今年4月在美國首映以來,已先後斬獲美國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和美國紐波特比奇電影節紀錄短片傑出貢獻獎。

羅思曾經這樣告訴美國媒體:“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我對南京大屠殺的瞭解也就是世界歷史課本中的隻言片語,但是當我為拍攝這部影片去了解更多史實時,我對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這是史上最慘烈的大屠殺之一。”

羅思和劇組人員去年8月在中國進行了為期近3周的拍攝。影片通過夏淑琴老人的外孫女寫給7歲兒子的一封信,將老人的遭遇一代代傳遞下來,以人性化和充滿親情的視角重新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窗戶。

羅思說:“當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找我拍攝夏淑琴老人的故事時,我意識到歷史同樣可以從個人和家庭的層面來表現,歷史其實就是代代相傳的故事。”

羅思回憶拍攝場景時提到,年幼的孩子對老人的遭遇充滿好奇,問了很多問題,甚至想看看老人身上的累累傷痕。“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天呀,千萬別給他看刺刀的傷痕,太可怕了!’但是孩子天真的提問打開了歷史的記憶。”

羅思說,歷史之鏡照出了人性的善與惡,大屠殺的暴行凸顯了部分人的邪惡,但是那些堅強的倖存者和馬吉等救助中國民眾的西方人士讓我們看到真正偉大的人性。

“我們聆聽先輩的故事,感其痛、傷其悲、承其傲,這就是一種歷史的延續。尤其是當歷史的目擊者們逐漸凋零之際,子子孫孫更有責任把他們的故事傳下去。”

羅思說:“我被夏淑琴老人深深地打動,她勇敢堅強,不但講出自己的遭遇,還為了維護真相和名譽前往日本去直面那些詆譭她的少數人……她為真相站了出來,她為世人站了出來,她為歷史站了出來!”

羅思說,她握住夏淑琴老人的手時“想起了自己的祖母”,“我覺得她就是力量與生存的象徵”。

羅思說:“先輩有他們的故事,下一代則對歷史充滿好奇,而我們中間這一代人就是連接歷史與未來的橋樑。”

羅思本人出生於電影世家,父親埃裡克·羅思曾憑藉《阿甘正傳》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母親作為人類學家也曾幫助南加州大學猶太大屠殺基金會的前身蒐集大屠殺倖存者證言。羅思說:“母親5年前離世,我拍攝此片也算是告慰母親。”

羅思的3個孩子也都觀看了《女孩與影像》一片,並被影片打動。羅思說:“我希望我的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善思考、知善惡、行正道。”

《女孩與影像》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在中國上映。羅思表示,她希望該片能被全世界儘可能多的人欣賞到。“只有瞭解歷史,瞭解人類過去的錯誤,才能以史為鑑,避免重複過去的悲劇,而這將決定我們如何塑造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