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吉利汽車就是下一個華為,可以這樣說嗎?你怎麼看?

水墨渲染了誰的畫卷z


吉利沒有研發,他有什麼技術是自己的嗎?沒有,都是買買買,發動機不如奇瑞,變速箱買,底盤買,😄,拿什麼來成為汽車界華為。

就因為收購了一個沃爾沃嘛?沃爾沃技術本身就不是很強,沒有多少東西能夠去支撐吉利。未來電動汽車才是出路,吉利沃爾沃擅長嗎?沒看到,比亞迪的可能性更大,成為汽車界的華為


維基揭密


差了十萬八千里,華為是真的站在全世界同行業的巔峰,吉利有什麼?不過就是娶了個被多國玩剩下的棄婦而已,到了咱們國家就好像迎娶了個公主。吉利買了沃爾沃,真的掌握核心技術了嗎?沒有啊,不過就是贏了個虛名而已。說句實在話,沃爾沃最大的貢獻,不過就是發明了三點式安全帶,發動機,底盤包括懸掛系統,跟奔馳寶馬差了老遠了,甚至連日系都趕不上。福特也收購過沃爾沃,看她上不得廳堂,下不得廚房,就又把他拋棄了。沒想到到了咱們這裡,竟被寵成了公主!做企業還得像華為那樣,敢於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讓全世界刮目相待。光靠資本運作,玩欺名盜世的把戲,做不強,也走不遠,還是踏踏實實作實業吧!


大漠胡楊2010


2018年吉利的財務表現超過預期,全年總收益同比增長15%至1066億人民幣,實現利潤達到126.7億元人民幣,

在研發費用上,吉利投入了5.49億元。對於這一問題,此前有吉利內部人士曾透露,吉利汽車的大部分研發費用都放在了吉利控股集團中了,所以,吉利汽車年度財報所體現出來的研發費用只佔其中很小一部分。

但問題是,吉利這幾年收購沃爾沃在前,此後收購寶騰、入主戴姆勒、推廣領克品牌等,均是吉利控股集團所為,當然這肯定沒少花錢,但問題是,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用在技術研發上的呢?

2018年,比亞迪全年累計銷售汽車52.07萬輛,同比增長27.09%;實現營業收入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90億元,比亞迪在2018年投入了49.89億元,

華為今日發佈了2018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業績穩健增長,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淨利潤5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1%。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人民幣,投入佔比銷售收入14.1%,

我在想吉利怎麼比…


煙雨柳


這個問題讓略為了解吉利和華為的人,想三天也無法回答“吉利汽車如何成為下一個華為”。吉利是一個造車企業,華為是一個電信設備製造商;雖然同為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企業,但產品、規模、技術、研發相差較大。


一、2018年財報差距

  • 華為2018年收入7212億元,利潤593億元。吉利汽車2018年營收約為1066億元,淨利潤125.5億元。華為收入是吉利6.8倍,利潤上華為是吉利是4.7倍,但華為2018年研發費就達1015億元。而吉利2018年投入研發費僅5.49億元。

  • 《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華為排名61位,吉利排名第220位。
  • 市值上看:吉利汽車/市值::1351.35億港元(2019/11/15);華為因未上市,據胡潤研究院近期發佈的《2019 LEXUS雷克薩斯·胡潤百富榜》,對華為估值1.2萬億元。

二、企業競爭

  • 華為目前主要在通信領域。通信設備領域:世界領先;手機出貨:世界第二;芯片領域:華為海思芯片全球出貨排名第五;5G方面:全世界5G標準制定者之一,也是5G技術專利最多的廠商;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有望成為第三大操作系統。華為做的是在做中國標準和世界標準,應該說不僅代表華為,也代表中國。

  • 吉利汽車主要在汽車領域。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1500838輛,同比增長20%,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連續兩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冠軍。吉利汽車銷售更多是國內市場銷售。

吉利汽車原來在國內汽車領域並不具備領先優勢,當年用18億收購了沃爾沃,才在技術和汽車產品品牌上,有一定的優勢。還有一個關鍵點,雖然花了大價錢收購了沃爾沃,但沃爾沃的許多核心技術,吉利是無法得到的。


華為與吉利的差異

雖然同為製造企業,一個是電信設備製造商,一個是汽車製造商;

華為是世界級、全球性的領先電信企業;吉利是中國的汽車製造企業。

這個咋比較呢?

因此可以說,吉利汽車成不了下一個華為!



阿哥說科技


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利用以乘風破浪之勢追趕美國和歐洲以及其他汽車大國。

如果有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代表,那麼吉利汽車將有佔有一席之地。儘管說今天吉利汽車也正在經歷痛苦,但是吉利汽車的飛躍發展確實大家有目共睹的。

根據2019年《財富》的發佈,吉利以496.65億美元的收入排名第220位。吉利自2012年首次上市以來,已連續八年躋身全球500強,並在八年間飆升155位。

吉利汽車的跨越式發展,從“小廠”到“大品牌”的發家之路

1986年,吉利在浙江的台州成立,並且信斯1997年開始涉足家用橋車的領域。二十多年來,吉利汽車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汽車廠,成長為一個體量巨大的車廠。目前,吉利旗下有很多集團組成,吉利汽車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吉利科技集團、吉利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和銘泰集團等五大核心子集團組成。

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吉利和沃爾沃,其中吉利擁有五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幾何汽車,領克汽車、寶騰汽車和路特斯汽車。

在全世界設立研發中心,在中國杭州和寧波、英國考文垂、瑞典哥德堡和德國法蘭克福共有五個主要的工程研發中心;

在中國上海、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羅那和美國加利福尼亞擁有五個設計和建模中心;

現有帝豪EC7(A級轎車)、博瑞(B級轎車)、博越(SUV)、帝豪GS(跨界SUV)、遠景系、金剛系等,超過10種完整的汽車產品。

無論是品牌、體系還是產能或銷量,吉利一直走在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最前沿,並且正在走向世界。

那麼吉利究竟可以成為下一個華為嗎?

吉利作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領導者,無疑將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儘管它不如一汽和二汽這兩個兒子那麼好,但國家對它的扶持力度始終很高。

這是對吉利最好的保障和支持。儘管現在由於中美貿易關係,國內公司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中國已經不再是十幾年的中國了,它已經足夠強大,可以與美國積極地對抗。這種底氣來自中國綜合實力提升,特別是經濟和軍事實力。

此外,吉利的產品實力也在不斷提高。從汽車到SUV,再到高性能汽車,吉利一直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不斷豐富中國的汽車行業,而產品才是企業最強有力的證明。在這一點上,吉利做得很好。


因此,我認為,吉利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我還希望吉利能夠成為下一個華為或下一個蘋果,以便中國的汽車工業將繼續發展,從浙江到中國,從中國到世界,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不斷超越做出貢獻,併為中國民族夢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這也是當代汽車製造商的共同願望。

如果這個回答對你有些幫助,謝謝你多多點贊哦,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製造業未央


按做人的標準來說從吉利開始發明僱傭水軍抹黑一眾車企,吉利就是一個卑鄙無恥陰險小兒,最好的明證就是到現在吉利也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技術,都是拿別人的往自己臉上貼金,你說你拿也拿個好的嘛,盡拿些人家都覺得垃圾的回來吹牛逼!


男人活著就是為了她


目前還看不出來,但是他有努力。不過要想成為像華為那樣的中國名片式的企業,他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為靠的是創新,每年的研發投入是以千億計算,吸納了大量海內外人才,始終走在世界電信行業的前頭,這就是華為成功的秘訣,中國的車企什麼時候有了華為這種精神和幹勁,那一定會成為中國名片式的企業!



谷地聲


他是華為?天大的笑話


飛196148674


吉利汽車目前是國產汽車的領軍這一點倒是不可否認的,但是全球化佈局才剛剛開始,雖已初顯成效,但在世界範圍內面對一些老牌汽車勁旅,還是顯得有些稚嫩,如果想進入汽車行業全球第一梯隊,吉利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發展!

再看華為,雖然目前在通訊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了全球第一,手機業務目前穩居世界第二,而且通過十幾年的厚積薄發,目前在各個領域都實現了革命性的突破,尤其在國產芯片領域,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已經成為了高通三星都不敢小看的對手,甚至讓美國總統都把抵制華為上升成了了政治問題,足見華為的實力強大,但是,畢竟華為還很年輕,從任正非創立華為也不過三十多年時間,旗下的海思半導體也僅僅十幾年,雖然取得了驕人成績,但在很多方面還是沒能實現全面自主化,比如芯片方面只有設計,但沒有自己的生產能力還需要代工,手機系統雖然初步具備自主開發能力,也開發出了鴻蒙系統,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穩定和完善生態,所以當前來講還是擺脫不了對安卓系統的依賴。華為想要更進一步,除了自身的發展,也需要國內科技行業的共同進步,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才能徹底擺脫國外的控制!但目前的華為,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為之驕傲!

綜上所訴,吉利和華為雖在不同領域,但各自都是很強大的,但如果從影響力來,我感覺華為要更強一些!


亦夢亦幻4


很不好說,看看能否搶先使用新一代熱機原理製造發動機。

提高熱效率的方案是增大壓縮比但汽油機不能太高,更有效的是提高膨脹比實現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環,然後是餘熱再利用。

提高機械效率則結構越簡單越有效,密封則是活塞優於轉子,如果活塞與氣缸壁無壓力則是最有效的,如玻璃注射器一樣可完全密封。

新型發動機的優點:

1.沒有曲柄連桿,活塞與氣缸壁無壓力解決了密封問題和活塞與氣缸的磨損問題;

2.衝程可設計可方便地實現阿特金森/米勒循環並解決了燃燒問題;

3.可採用內外腔結構,可方便地利用餘熱和尾氣熱能,真正實現了殘熱再利用。

4.導溝和定杆的作用力是新型熱機機械損耗最大的地方,但可遠離熱源易潤滑還可採用滾動結構,損耗有望接近齒輪傳動。

5.比曲柄連桿結構更簡單,旋轉提供了足夠的信息無需鏈條變換就可方便地控制氣門和點火,動力輸出也方便。

6.機器質心是直線變化,鏡像雙缸就可理論上完全消除震動。

因此,新型熱機是新一代熱機,實際熱效率需要用實踐去檢驗,其轉速特性也需要實踐去檢測,本人預計是50%~60%,極限在70%左右。

新型發動機的基本結構和原理:

以一個具體好理解的例子來說明,在活塞上製作導溝,在氣缸壁上有定杆插入導溝中,正常情況下一條導溝有三個定杆,活塞旋轉一週完成三個循環。下圖共有三條導溝,共9個定杆以分散壓力。當然可以只有一條導溝也行,可以將導溝設計在氣缸壁和氣缸蓋上,活塞內的定杆為板狀完全可以承受足夠的壓力。在導溝和定杆的作用下,活塞相對於氣缸在做往復運動的同時循環旋轉並輸出動力。

1氣缸,2活塞,3導溝,4定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